APP下载

直面西部农业之困
——转型典范

2011-09-21张义学

西部大开发 2011年4期
关键词:安塞县域农产品

◎文/本刊记者 张义学

直面西部农业之困
——转型典范

◎文/本刊记者 张义学

在西部农业开发中,不少县域的决策者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挖掘当地的特色农产作物,培养各地的特色农业经济。因油而富的安塞县和拥煤而富的神木县,传统的特色农业经济欠发达,农业自然资源恶劣,却积极投入财政资金扶持农业发展,正在走出一条现代高新技术、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道路。

特色农业,成功范本异彩纷呈

辽阔的地域,不同的海拔,差异的气候,以及历史上农业发展的不均衡等因素造就了西部地区众多的农业生态圈。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各县域的决策者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挖掘当地的特色农产作物,培养各地的特色农业经济。本刊记者采访发现,目前,不少西部县(市)的农业特色经济显著,县域经济特色明显,农民因此而走上富裕的小康之路。

新疆地域辽阔,盛产粮食、香梨、哈密瓜、葡萄、番茄、油葵、红花、啤酒大麦、杏、石榴等特色农产品。其中新疆棉花以纤维长、色泽好、品质高,享誉国内外,是我国唯一的长绒棉产地,年产量200万吨左右,占全国棉花产量的三分之一。宁夏历来有“枸杞之乡”,最近几年种植面积在40—50万亩,年产量和出口量都超过全国产、外销额的一半以上。甘肃农业在玉米、马铃薯、瓜果、百合、油橄榄等有突出的资源优势。广西盛产甘蔗,该区甘蔗单糖和糖分都很高,是世界十大产糖区之一。云南农业的优势特色是烤烟、茶叶,也有甘蔗、马铃薯、油料等。四川是传统上的养猪大省,“第一养猪大省”是农业人口众多的四川农民赚的美誉。

“西部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的自然资源,具有深厚的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的优势。西部县域的决策者应该找准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从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宏观角度来说,在西部县域可重点建设畜牧、棉花、蔬菜、花卉、水果、中药材、烟叶等八大特色生态农产品基地和一大批相关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宁夏等省区突出发展畜牧、棉花、中药材,特别是加快肉牛、肉羊生产,并突出奶牛和细毛羊产业。云、贵、川、滇则要突出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烟叶等生产。”

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徐璋勇教授接受本刊采访时说,“同时在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基础上,积极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把初级农产品加工、包装成为特色优质绿色食品,实现特色农产品的多次转化升值,走优质品牌的特色农业、创汇农业之发展道路。”

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10多年来,西部不少县域已经打造出响亮的特色农业品牌。在陕西省,“洛川苹果”、“韩城花椒”、“宜君核桃”、“镇安板栗”、“平利绞股蓝”、“富平柿饼”等特色农产品已经享誉国内外,这些地域性强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的远销为国家换回来大量的外汇,内销也鼓起了上述县域农民的腰包。在西部其他省区,更有重庆的“涪陵榨菜”,宁夏的“银川香米”、“中宁枸杞”、“西正甘草”,甘肃的 “镇原黄花”、 “康县木耳”、“临泽红枣”、“河西沙枣”,四川的“郫县豆瓣”、“龙门贡茶”、“什邡烟叶”、 “宜宾竹荪”,贵州的“都匀毛尖”、“正安绿茶”、“危江西瓜”、“铜仁绿豆”,云南的“丽江天麻”、“云南贡米”、“普洱茶”……这些在国内外叫得响的特色品牌,都是特色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县域农业经济转型的成功典范。

安塞县,一个山地县的高效农业实践

山东省寿光县是全国农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成功范例,也是设施农业起步最早的县域之一,目前该县已经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蔬菜集散地。陕西省安塞县把寿光作为农业经济转型的典范来学习,积极转变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试图走出一条西部山地县域的农业发展之路。

据本刊记者了解,棚栽业开发,是西部大开发10多年来安塞实施高效设施农业的主要方向。安塞县按照“基地规模化、产品绿色化、销售品牌化”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地温室大棚。目前已经推广了第五代日光温室、自动卷帘和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着力打造一批菜、沼、畜配套发展的循环农业示范典型。一方面,安塞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强化菜农技术培训和生产管理,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去年新建大棚2000座,使全县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4.38万亩,生产鲜菜17万吨,实现产值3.48亿元,今年还将新建第五代日光温室大棚800座。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鼓励引导大中型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棚栽业开发,建立健全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体系。

2009年起,安塞县就全面启动实施了“寿光-安塞科学发展农业产业化五大合作示范工程(万人教育培训、现代农业信息服务、棚栽业先进设施技术、农产品市场物流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并开通了寿光-安塞农业信息网专家远程视频服务系统,随时解决农民在高效设施农业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管理难题。

在今后,安塞县继续推进“寿光—安塞五大合作示范工程”。安塞县健全完善寿光—安塞专业人才交流培训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农村信息服务站、质量检测站的作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棚栽业产业链延伸方面,加大农产品加工、储运、包装、销售等各种类型的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建成“安塞—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和安塞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切实抓好绿色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做好蔬菜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等工作,提升安塞蔬菜品牌效益,搞活市场营销,带动棚栽业持续发展。

神木县,一个能源县的强力转型

神木县是全国百强县之一,支持县域经济高速发展的是能源产业。煤炭资源的大发现、大开发和西部大开发的10年时间把这个沙漠边缘的全国贫困县送上了“全国百强”的荣耀位置。但是,神木县的农业经济在这10年中,并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神木成为典型的“县(财政)富民(农民)贫”县。

神木县县长黄建军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十一五”间神木县“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实施了860个‘双百帮扶’项目,落实帮扶资金2.88亿元;加大涉农项目投资,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1.5亿元”。“十二五”期间将“全面落实好支持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高新技术在我县落地转化”。

本刊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十二五”期间神木县将大力发展以“玉米、马铃薯、小杂粮、大漠蔬菜”为重点的四大特色产业,年农业产值向20亿元目标奋斗。“能源神木”腾出手来强力转型,加快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力争通过5年努力,使农业在该县的经济比重中得到较大提高,农民的富裕程度也真正进入全国较高水平。具体措施是到“十二五”末,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0万亩,总产达到20万吨以上。其中,小杂粮面积稳定在35万亩,优质小杂粮基地面积达到80%;玉米播种面积发展到20万亩;马铃薯面积达到20万亩;大漠蔬菜面积达到2万亩。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60万千瓦,机械化水平提高到6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5%,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000元。

王非/图

另一方面,神木县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环境条件,统筹全局,坚持走收缩转移,集中发展的路子,实施“四批富民”规划战略。即农民城市化转移一批、乡村变城镇提升一批、农业产业化富裕一批、生存发展不宜区迁出一批。

近年来,神木把全县600多个村,分为发展区、限制发展区、禁止发展区三个类型。其中,有200多个环境恶劣的村庄,人基本走空,划为禁止发展区,禁止无谓农业投入,并帮助该区域的人走出来;有200多个村发展前景不佳,过几年也会变成“空村”,不鼓励做低效益的农业投入,这两类地区逐步休养生息,恢复生态。而“一河两川”范围内的200多个村庄,农业发展条件较好,重点投入搞高效设施农业,现代特色农业,优先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四大基地:即黄河沿岸红枣、林果产业基地,黄土丘陵区小杂粮基地,秃尾河川和北部风沙草滩区蔬菜副食、畜牧基地,窟野河沿岸设施农业基地。

神木县委书记雷正西说:“神木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传统农村向新农村转变,走出独具特色的现代农牧业发展之路”。这也是神木县决策群体向30万农民的郑重承诺。

猜你喜欢

安塞县域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安塞区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义写春联活动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文化·延安
安塞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