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中国西部大开发人物
——聚焦西部承接产业转移

2011-09-20

西部大开发 2011年1期
关键词:发展

2010中国西部大开发人物
——聚焦西部承接产业转移

一场金融危机,加速了跨国公司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步伐。而中国中西部地区也迎来了承接产业转移的“黄金期”。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当今,“西部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是赫然列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010年9月6日,《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富士康等著名公司把沿海工厂大举迁往内地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面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西部如何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也早已成为全国经济界关注和思索的话题。

为此,《西部大开发》杂志“论坛”栏目在2011新年第一期,围绕“西部如何承接产业转移”主题,汇集西部大开发中的经济人物、著名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和商界领袖之观点和建议,以他们的智慧解析、探讨在国内外产业转移过程中,西部如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空间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提升经济质量,推进工业化发展进程。

既是对2010年中国西部12个省市区产业转移情况的一个年终梳理,也是各方精英探讨西部经济发展趋势,会诊西部产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意在触摸明天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脉动,谋求西部健康和谐发展!

——栏目主持人

王金祥(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原副主任)

需要涌现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由于西部地区内部的差异比较大,12个省份分别有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分类规划,不同省份的目标肯定会不一样。

首先就是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包括东西互动的对内开放、加大沿边地区向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力度等。在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城市、重点产业的基础上,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形成若干个有自主开发能力、自我积累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战略高地。

从具体任务来讲,第一,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首先建成横跨东西、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高速铁路建设如果能在西部地区形成几纵几横的快速通道,那将不再有今天运输困难的状况。通过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中哈石油管道、中缅油气管道等工程的建设,将能更好地加强我国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能源合作,也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石油安全。除此之外,其他包括能源、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将继续投入。

第二,加大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力度,建立若干个在国内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工业基地,力争涌现出一批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企业,使西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继续上升。

杜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必须更务实地深入推进东中西部合作

西部地区总体上“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结构不合理,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的状态还未根本改变,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发展水平差距扩大的趋势也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为此,中国必须“以更有效的措施,更务实的工作深入推进东中西部合作。”

西部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有序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发展能源工业,改造提升资源加工产业,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中国东西部地区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广泛开展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特色农业、矿产资源开采利用、重大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合作,政府也将积极引导东部的产业向中西部有序转移,在全国促进形成更加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

科技方面的合作也是中国东西部地区间合作的有效措施。政府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同时,政府还将引导东部地区的企业,在西部地区建立研发中心;以及加强东西部地区人才、开放以及对口帮扶等方面的合作。

中西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面临三大挑战

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还处于发展初期,面临三大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表现在贸易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配套能力弱,各承接地之间发展差距较大,仅有少数省会城市加工贸易进出口超过10亿美元,半数左右地区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刚过1亿美元,还有半数在1亿美元以下。

二是承接面临瓶颈制约。主要表现在城市和园区基础设施还跟不上,土地、用工、物流、通关、资金等要素瓶颈制约严重。此外,服务业发展滞后,如技术、信息、金融、教育、卫生、法律以及相关的咨询、产销中介服务等不配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承接转移的进程。

三是承接缺乏统筹。在承接转移中出现的不同程度的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等问题,导致项目雷同,资源浪费,降低了转移的效益。

我国将通过市场引导和必要的政策扶持,推动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

进程。商务部将与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海关总署等部门积极研

究,采取措施加大对重点承接地的支持;各地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打造

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同时,加快推进交通、物流和口岸等基础设施

建设,加强配套园区产业建设。

蒋耀平(商务部副部长)

秦光荣(云南省省委副书记、省长)

加快云南国际大通道建设

云南由于处于中国东盟“10+1”和泛珠三角“9+2”二者之间的连接点,又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要参与者,自然会在为中国和东南亚、南亚的交流与合作中,提供优质、双向的服务,从而推动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

云南也是西南地区接受东部地区和港、澳、台产业、技术、资金转移的最前沿地区。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正在吸引着西移的广东资本,很多广东资本正在从东部沿海甚至是中西部地区转移到云南投资兴业。不仅仅是资源开发,广东很多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也在向云南转移。

所以,推进云南国际大通道建设,畅通产业转移的渠道,将云南建设成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面向东南亚、南亚出口加工的两个基地,要尽快研究如何利用通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特色产业升级换代。目前,正在推进烟草、矿产、电力、生物、旅游、石油化工这六大产业体系建设。

因而商务部在加工贸易、金融服务、扩大进口、贸易便利化、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外经贸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等相关政策和资金方面,都对云南予以倾斜支持。

巴特尔(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内蒙古重点承接六大产业转移

内蒙古将充分发挥工业开发区的主体作用,重点支持六大领域承接产业转移: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领域,依附现有的加工园区,重点承接一批铝、铜、铅、锌冶炼及深加工项目。

在装备制造领域,重点承接一批煤矿机械制造、火电和风电装备制造、汽车及配件、化工机械和农牧机械装备配套等项目。

PVC深加工领域,重点承接建筑用、工业用PVC深加工项目,建设蒙西PVC市场交易中心。

陶瓷加工领域,引入广东佛山、河北唐山等地著名陶瓷企业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承接民用卫生洁具、墙地砖及工业陶瓷生产线,争取尽快形成生产能力。

稀土加工领域,重点引入稀土研究开发机构及其专利技术、工艺,承接技术成熟的稀土永磁、稀土发光、稀土储氢和稀土催化材料项目。

电子制造领域,建设与电力和太阳能等配套的“大电子”制造基地,积极承接一批发电、输变电配套设备、电器开关设施、仪器仪表制造等项目,以及多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等硅产业项目。

王正伟(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单靠政策很难吸引成熟产业的目光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单纯依靠政策优惠很难吸引成熟产业的目光,必须发展产业集群,按照产业集群的需要和方向,有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比如,要综合考虑现有产业的配套能力、技术前景、生态效益、劳动力吸纳能力等因素,鼓励科技型、带动型、环保型产业优先发展等。

宁夏承接产业转移主要的难点:产业配套能力相对较弱,影响了转移产业的落地生根。产业多以能源、原材料等重化工业为主,规模块状区和特色产业带尚未形成,集聚效益仍不明显,通过市场作用形成的社会化分工协作格局还未显现,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仍不高,大多数产业产品零部件配套率相对较低,很多核心零部件还需从外地购进,不少园区项目之间协作关联程度不高,生产性服务业还跟不上,转移企业所需配套要求还相对薄弱。高科技人才匮乏,企业创新能力薄弱,缺少科研科技中介咨询机构。

宁夏要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在积极寻求与东部沿海城市进行产业对接的同时,也在拓宽国际性综合招商平台。2011年,宁夏将举办“沙特经贸文化旅游活动周”,并力争以后每年在阿拉伯国家巡回开展,吸引更多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家来宁夏投资。

郝远(甘肃省副省长)

甘肃战略:中心带动,两翼齐飞

这两年,我们承接的产业转移,表面上产业向西部的转移是产业的转移,但我们更看重的是观念的转移、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和现代产业发展思路的转移,这个对我们西部来说可能更为重要。西部发展既需要资金,但更需要的是超前的理念和大手笔的运作,我们不需要重复走东部走过的路。

甘肃省提出了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叫做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中心带动主要强调建设兰州、白云经济圈,重点是兰州的中心带动作用。

下一步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我们的产业结构,通过多元产业结构的培育,使甘肃从现有的原材料和能源的单一产业结构中走出来。

陈秀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

转移能否突围在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仍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产业配套能力不强,所以它也难以承接发达地区较为先进的产业,特别是国外产业。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更大的风险在转移过程中,以高能耗、污染大、占地广为特征的产业,对中西部原有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或者承接的转移产业仍然采用原有的发展模式,没有实现产业升级。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跨越式发展能否成功,能否突围,能否创造新的模式,就在于是否实现了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如果转变了,那确实是跨越了,而且可能超越了东部地区。

未来我国区域发展的理想格局应该是:以产业转移作为突破口,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更加合理的区域间产业分工体系,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产业衔接、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区域协调的新格局。

金世洵(西藏自治区发改委主任)

西藏要付出更多艰辛

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要在西藏这块雪域高原完成同样的经济活动,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即使这样,西藏依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发展重点产业方面,一是继续大力发展“十一五”规划延续的重点产业项目。二是继续围绕现有特色优势产业(农牧业及加工业、矿产业、旅游业、藏医药业、民族手工业、建筑建材业),努力培育新的重点产业项目。三是着手推动文化、高原生物产业建设,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将特色文化融入到产业发展中,以特色文化带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并且,西藏还将发挥自身的资源、旅游等特色,带动优势产业发展。

李雪梅(陕西省商务厅厅长)

陕西承接产业转移升级提档

如何在产业层次分布上注重平衡,打造金融、物流、文化创意、服务外包、职业技术教育等现代服务业,增强二、三产“双轮驱动”的澎湃动力,借此稳固产业承接效力,是我们在用国际化眼光引进产业牵引力,清晰定位投资结构,以自主创新提高竞争力之后,又一个同样重要的关口。

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黄金周期预计只有3-5年,陕西必须抢抓机遇,创新理念,顺势而为,主动出击,找准产业接点,打造承接载体,优化投资环境,务求抓出成效。

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为重点,主动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合作,拓展与台港澳地区及日韩、欧美等重点国家的全方位合作。抓好高新技术、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现代服务、特色资源开发与加工的产业承接,着力引进对产业聚集和开放型经济贡献度大的骨干企业和重大产业项目,大力培育和发展飞机、汽车、输变电、工程机械、机床、能源化工、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软件、医药、果品等产业集群。

青海千亿产业集群规划承接东部化工业转移

柴达木盆地蕴藏丰富的盐湖、石油天然气、水电、有色金属等资源,吸引了一批重化工企业入驻,逐步形成以盐化、石化、煤化、冶金产业链为主的重化工业产业集群,承接我国重化工业向西部的转移。按照国家环保政策的要求,目前“东碱西移”已在盆地内取得成功,更长远的目标是打造未来国家级重化工业基地。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规划能使东部重化工企业在西部找到自己合适的发展空间。

目前柴达木尚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循环经济才刚刚起步,作为青海乃至国家资源战略储备基地,需要国家用战略眼光来规划、开发、建设这一区域,并引导不再适合东部发展的重化工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合理转移,实现东西部双赢。

高云龙(青海省副省长)

郭正模(四川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建设四川面向东盟出口的加工基地

四川身处内陆,属于泛珠三角区域承接转移的最后一个梯队。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突破:构建对接平台,积极引进港澳现代服务业集团到四川,以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进行企业重组与合作,并鼓励四川本土服务业企业到港澳招商引资。共同研究制定区域性旅游发展战略,如云南、四川共同经营香格里拉旅游区,共享品牌效应。共同策划和推广跨省际的精品旅游线路,如赣、湘、黔、川、滇共建红军长征旅游线路。

目前四川的最短运输通道为经贵州到广西防城港。正筹备建设成都-乐山-泸州-贵阳的铁路和高速公路,不再绕行重庆,并且以广西为中转,依托北海湛江等港口出海,为四川产品进入越南打开方便之门。

鼓励四川机械、食品、冶金、能源等企业到云南投资或者延伸产业链,逐步在云南建设四川面向东盟出口的加工基地。

王一鸣(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贵州“两高”建设势在必行

贵州迫切需要一条连接发达地区的出海大通道,“两高”建设正逢其时。

“两高”通车后,不仅将形成贵阳至广州间高效便捷的大能力快速通道,缩短与珠三角的时空距离,还将吸引重庆、成都和昆明等西南大城市的合作与交流,大大提升贵州在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地位。

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贵州将大大拓展市场范围,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吸纳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贵州与珠三角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和互补关系,建设“两高”大通道,既有利于西南地区加快发展,又为珠三角地区拓展了更加广阔的发展领域,使大西南与珠三角地区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加迅速,最终能实现两地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局面。

黄朝永(重庆市发改委总经济师)

重庆承接产业链或产业集群整体转移

重庆通过政策扶持和生产要素倾斜配置,吸引东部沿海地区各类投资主体来渝兴办产业园区,建立“飞地经济”。

围绕五大支柱产业、九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完善城市功能定位,将打造千亿级产业链和百亿级企业集团,列出产业配套“清单”,有针对性地引进缺失链条、补强薄弱链条、提升关键链条。

园区招商要体现“集”,按照项目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思路,鼓励园区承接带动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发挥以商招商作用,以大项目、大企业带动产业链的转移,引进与之配套的中小企业和关联机构,形成优势产业集群。

对有利于形成产业链和明显集聚效应的开发园区,优先纳入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在重大项目推荐和配套项目安排上给予重点支持,对推动形成产业链的关键企业或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土地按规定公开出让,根据外资到位额或注册资本大小给予优惠或补助。鼓励区县兴办特色开发园区,在基础设施及功能配套设施工程项目上给予支持,培育支柱产业,形成特色经济板块。

李彦平(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

广西是后发展地区

广西是后发展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面临的困难还很多:引进区外资金规模小,增长速度慢,引进企业和项目层次不高,龙头企业不多,尚未形成有规模的产业集聚;交通物流发展相对滞后,全区现代物流业刚刚起步,难以满足转移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要;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具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比例偏低,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等。

总体上看,广西资源加工工业多为初级加工,精深加工能力不足,资源优势没有很好地转化成经济优势。因此,我区各地要围绕优势资源开发,大力承接资源精深加工企业,发展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做大做强资源加工型产业。同时,利用资源优势换取新产业发展,如引进富士康集团除进行铝材深加工外,还带来了电子信息、环保节能、新型材料等产业。

新疆不做落后产业转移承接者

新疆承接产业转移明显滞后,一些优势产业资源已经被一些地区抢先。因此新疆承接产业转移要结合实际,高端切入,就是不做落后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者,也不与发达地区在其已形成明显优势的产业上搞重复竞争,而是直接进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应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关注发展资源和能源开发型产业,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喀什、霍尔果斯特区及周边辐射地区积极承接出口加工型产业,以及在天山北坡经济带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密集型产业等。

以各地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为平台承载产业转移。如果只引进单个企业,而与之配套相关产业不能跟进,产业发展的瓶颈立刻就会凸显,所以要切实发挥已经形成的产业集群的优势,以产业集群为平台承接产业转移,或引进和培育产业集群同时进行。

王宁(新疆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猜你喜欢

发展
张丽敏:传承路上求新求变求发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