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缺血性J波与心脏事件之间的关系探讨

2011-09-17黄丽红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导联室性冠脉

黄丽红,曲 鹏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辽宁大连 116027)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缺血性J波与心脏事件之间的关系探讨

黄丽红,曲 鹏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辽宁大连 11602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缺血性J波与心脏事件之间的关系,分析伴缺血性J波的ACS患者的预后。[方法]选择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2例,心电图显示J波的为J波组,共58例,无J波的为对照组,共54例,分析比较两组发生心脏事件的情况。[结果]J波组与对照组相比,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脏性猝死者多(P<0.05)。[结论]伴有缺血性J波的ACS患者预后不良,易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

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J波;心脏事件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种危重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较高,而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脏事件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如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痉挛时,心电图可出现明显缺血性J波。本研究旨在探讨ACS患者出现缺血性J波与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2006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明确诊断为ACS者112例,按照心电图记录到J波者定义为J波组,共58例,男34例,女24例,平均年龄(58±18)岁;心电图未记录到J波者定义为非J波组即对照组,共54例,男32例,女22例,平均年龄(60±17)岁。J波组和对照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别为25例和24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分别为18例和20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分别为15例和10例。

1.2 方 法

所有患者均记录12导联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J波测量标准[1]:在至少2个以上导联测量J点后顿挫,J点从基线明显偏移后,形成一定的幅度(≥0.2 mV)和持续一定的时间(≥20 ms),并呈圆顶状或驼峰状特殊形态,称为J波。心脏事件即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脏性猝死。心脏事件发生在住院期间,平均住院时间10 d左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伴缺血性J波的ACS组与对照组发生房性期前收缩分别为32例和3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分别为24例和25例,心房颤动分别为3例和2例,房室传导阻滞分别为5例和3例,室性期前收缩分别为28例和26例,室性心动过速分别为23例和3例,心室颤动分别为11例和3例,心脏性猝死分别为2例和0例,其中室速、室颤及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J波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J波组J波出现的时间在心肌急性缺血发生的同时,且持续时间短暂,多为1~7 min,偶有持续2 h左右,多数缺血性J波与ST段抬高同时出现,如图1为1例56岁男性患者,因发作性意识丧失10 d入院,图1A为无胸痛发作时的12导联心电图;图1B为冠脉痉挛引起胸痛不适的心电图,图中可见Ⅲ、aVF导联出现缺血性J波及ST段抬高,同时存在V1导联ST段抬高,Ⅰ、aVL导联ST段压低,上述改变符合冠脉痉挛时心电图特点,同时出现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图1C为较久性心室停搏达16.10 s,造成患者意识丧失。

3 讨 论

自1938年Tomashewski首次发现并报告低温性J波至今已70余年了,目前已发现约十多种明确的病因可引起J波。1994年Bierregarrd和日本的Aizawa分别报告心电图伴有J波者可发生特发性室颤后,J波开始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又提出缺血性J波的概念:冠状动脉因阻塞性病变或功能性痉挛引起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事件发生时,心电图可以新出现J波或原来存在的J波振幅增高或时限延长,称为缺血性J波[2]。缺血性J波是心肌严重缺血时伴发的一种超急性期的心电图改变。本研究结果显示:伴缺血性J波的ACS组与对照组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分别为23例和3例,发生心室颤动分别为11例和3例,发生心脏性猝死分别为2例和0例,J波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伴有缺血性J波的ACS者预后差,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表1 J波组与对照组心律失常比较Tab 1 The comparison in arrhythmia between J wave and control groups (n)

图1 缺血性J波伴ST段抬高Fig 1 Ischemia J wave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已经证实伴有多种急性心肌缺血的多种临床情况可引起缺血性J波。变异性心绞痛时冠状动脉痉挛心电图可出现缺血性J波;冠脉造影与PCI术中可出现缺血性J波;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期可出现缺血性J波。通过Yan GX等[3]学者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基础研究,J波的发生机制最终得到确认,即J波形成的分子学机制是Ito电流增强的结果。其细胞学电生理机制是各种因素(生理及病理性)使跨室壁的电压梯度、复极的异质性及离散度加大而最终形成J波。缺血性J波可在临床多种心肌缺血病症时出现,并具有多种心电图特点:(1)J波出现的时间:可在心肌急性缺血发生的同时,也可能稍有间隔后出现。(2)J波的极向:除aVR导联外,J波在其它导联都为直立,因心外膜与心内膜之间的跨室壁电位差的方向指向心外膜,指向位于心外膜的心电图记录电极,因此J波直立。(3)J波出现的导联:缺血性J波出现的导联与心肌缺血的部位基本一致,有时出现导联的范围大于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的范围。(4)J波持续的时间:与急性缺血时超极期T波改变一样,缺血性J波持续时间可以很短,有时1 min内就有较大的变化,J波振幅从高变低或变窄。由于持续时间较短,常引起诊断的疏漏,但部分病例的缺血性J波能持续存在几个小时,甚至更长。(5)J波的心电图类型:在不同个体,不同的临床病症,缺血性J波有多种类型的心电图表现:①单独出现:单纯缺血性J波是指心肌缺血发生时,心电图某些导联仅出现J波,这种情况容易识别与诊断,尤其是前后心电图对照时更是如此。②与ST段抬高同时出现:心肌缺血发生后,缺血性J波常和ST段抬高先后出现,伴发的ST段抬高可呈多种形态使两者的组合也出现多种类型。当伴发的ST段呈下斜型抬高时,两者组合后就形成类似Brugada波样的心电图改变,此外,还可能形成墓碑样改变等。③与其它心电图改变同时出现:缺血性J波还能与T波电交替同时出现,由于这两种心电图改变均提示患者存在着心电不稳定,因而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几率大大增加。缺血性J波不仅是心肌缺血的超急期心电图改变,而且是猝死预警的心电图新指标。缺血性J波是猝死高危的预警指标;缺血性J波伴ST段抬高是猝死更高危的预警指标;缺血性J波、ST段抬高与T波电交替三者共存是猝死最强的预警指标。缺血性J波是近年提出的一种心肌缺血超急期的心电图表现,及时诊断和识别可使心肌严重缺血得到更早的诊断及干预,其离子学机制是缺血引起心外膜Ito电流增强的结果,这种电位差必然形成不同部位心肌复极离散度的增大,这种心电不稳定存在时,容易引发室颤及猝死。而缺血性J波出现的时间与急性缺血时超急期T波改变一样,持续时间较短,常引起诊断的疏漏,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正如本研究结果显示:伴有缺血性J波的ACS患者预后不良,易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因此,提高缺血性J波的认识水平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1]何方田.临床心电图详解与诊断[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46.

[2]郭继鸿.缺血性 J波[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7,16(1):3.

[3]Yan GX,Antzelevitch C.Cellular basis for the electrocardiographic J wave[J].Circulation,1996,93:372.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schemic J wave and cardiac event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HUANG Li- hong,QU Pe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Dalian116027,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schemic J wave and cardiac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and analyze the prognosis of ACS accompanied with ischemic J wave.[Methods]Clinic conditions of 112 cases of AC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58 cases with J wave in J group and 54 cases without J wave in control group.Their cardiac event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data showed that the J-wave-positive group had higher indic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s follows,ventricular tachycardia,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and cardiac sudden death(P<0.05).[Conclusion]The prognosis of ACS accompanied with ischemic J wave is very poor,and severe arrhythmia occurs more easily.

Key words:acute coronary syndrome;ischemic J wave;cardiac events

R541

A

1671-7295(2011)05-0476-03

2011-07-10;

2011-08-28

黄丽红(1969-),女,辽宁大连人,副主任医师,硕士。E-mail:huanglihonghlh@qq.com

曲 鹏,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qupeng777@yahoo.com.cn

猜你喜欢

导联室性冠脉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不同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及预后的价值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其他导联心电图的比较与应用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