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圣旨也有防伪措施

2011-09-15张发财

视野 2011年22期
关键词:圣旨顶格防伪

*张发财

过去只要是皇上下达的命令或指示,都可叫做圣旨。“圣”指皇帝,“旨”即旨意,“圣旨”就是皇帝的旨意。电视上出现的那种卷轴圣旨,高度一般是一尺,长度则不限制,明朝一般一两米左右,一米的圣旨展开来读双臂还能承受,两米的话必须拉面师傅才能胜任。到清朝因为是汉满双语,从最右端往左写的是汉文,从最左端往右写的是满文,中间盖一红印。汉满双语内容一致,一个事儿说两遍,跟中英文练习本一样。如此一来长度加倍,最长的六七米左右。

明清圣旨一般是卷轴形式,从轴的材质能看出级别:有玉、动物角、镀金……页面材料清朝用江宁织造出品的绞锦,背景图案多为祥云瑞鹤,页面两端有银龙作防伪。深度防伪的做法是:圣旨开头第一个字要压在银龙上(这体位让女权主义者很欣慰)。从它的颜色也能区分级别的:根据定制,给五品以上官员的圣旨颜色有三、五、七色区别,级别越高色越多——黄、红、紫、青、蓝、赭石……远远望去仿佛法德两国国旗缝一起了,欧洲人民大团结。这些颜色不是染上的也不是布料拼接,它是一气呵成直接织造出来的。颜色的选择也许与“五德始终说”有关,黄、红、白诸色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也有可能。五品以下,颜色一般就是用纯白绞了。电视上每次都出现一面金黄的圣旨那是扯淡……

圣旨第一行顶格写,以示皇上崇高无比;行文中若提到“先帝”或“圣”、“神’字样,也要顶格写,这是尊重。书写结束后盖章、写日期。明清时代圣旨的开头一般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断句是六二不是四四,这句话是朱元璋的专利,意思是:天派下来的皇上在发言。在这之前并不固定。汉代圣旨的开头应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某皇帝……”;魏晋南北朝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唐代是“门下,天下之本……”;元朝则用混合语“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跟海归说话掺杂英语一个德行。

在措辞方面会因内容不同而不同,主要有“诏曰”、“制曰”、“敕曰”。有一说圣旨开头写“诏曰”是皇帝口述旁人代写,开头为“制曰”是皇帝亲手所写。这是扯淡。“诏”、“制”的区分是所下命令的内容,与书写者没太大关系。分制、诏、敕、谕、诰命、敕命……用时严格区别:“制”主要用于国家大政,科举殿试、封官授爵这类文书。“诏”就是“告”的意思,是颁布全国使之家喻户晓,主要用于朝廷大典、皇帝登基或亲政。“敕”、“谕”,可合称“敕谕”,或各加一“上”字,称作“上敕”、“上谕”,用于训诫百官以申明职守。

圣旨一般由翰林院庶吉士来书写,这是不成文的规定。宣读圣旨没那么严格规定,只要皇上派的就行。太监读圣旨并不是普遍现象,这群人素质不高没啥文化,圣旨内容又艰涩难懂,念起来磕磕巴巴,“奉……天承……运……黄……黄……黄”,跟日本小电影似的。结巴也就算了,搞不好遇见不认识的字就跳过,太多不认识的也许就罢工不读了,跟他自己一样“念完了,下面没有了”。

并不是所有圣旨内容都那么严肃。史上最匪夷所思的圣旨是关于剩饭的:“谕膳房,凡粥饭及肴撰等食……人不可食者,则哺猫犬;再不可用,则晒干以饲禽鸟。”雍正二年、五年各发过一次。雍正规定剩下的饭不能扔,留给猫狗吃;猫狗吃剩也不能扔,晒干喂鸟吃。若接触过算“间接接吻”,那么,小心禽流感。最搞笑的圣旨则是成吉思汗写给丘处机的,通篇大白话:“丘神仙,你春月行程别来至夏日,路上炎热艰难来,沿路好底铺马得骑来么?下头百姓得来么?我这里常思量着神仙你,我不曾忘了你,你休忘了我者。”

猜你喜欢

圣旨顶格防伪
INTEGRITYTM ECO100再生缝纫线引入防伪技术
苏州吴江区 用“顶格”标准守住安全底线
泰康人寿一代理人遭“顶格”处罚:三项违法行为,隐瞒合同涉保费金额4148万元
你知道古代圣旨和纸钞是怎样防伪的吗
古人为什么不造假圣旨
融合提升促发展 顶格严管护平安
——宁波市公安局海曙分局工作侧记
你能顶格申购吗
皇帝的圣旨
皇帝的圣旨
民国时期纸钞上的防伪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