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白粉虱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
2011-09-11李彦蓉任璐韩巨才
李彦蓉,任璐,韩巨才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
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属同翅目粉虱科[1],是温室、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发生普遍,危害极为严重。寄主范围广泛 ,可为害黄瓜、番茄、茄子 、辣椒 、菜豆、丝瓜、芹菜等112个科653种植物[2]。长期以来,温室白粉虱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抗药性问题就变得尤为突出。上世纪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初,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先后被广泛应用于温室白粉虱的防治[3],1983年北京郊区白粉虱种群已对马拉硫磷、敌敌畏和溴氰菊酯等产生了抗性[4],至1988年对溴氰菊酯抗性已达6289.7倍[5]。
山西省内,温室白粉虱自1981年后成为城市近郊保护地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随着保护地生产的不断发展,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并扩展到露地蔬菜。特别是1998、1999年,白粉虱在全省大范围、多作物、长时间严重发生,保护地80%以上的面积、30余种蔬菜不同程度遭受为害,尤其黄瓜、菜豆、番茄、茄子、甜椒等受害最重,严重时虫株率达100%,其排泄物诱发煤污病,污染黄瓜、番茄等的叶片和果实,不仅影响光合作用,而且降低蔬菜品质,一般地块减产 20%~30%,重者达50%[6]。
本实验通过5种不同药剂对山西省内5个地区温室白粉虱成虫的毒力测定,以明确山西境内温室白粉虱田间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情况。为温室白粉虱防治工作中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温室白粉虱T.vaporariorum成虫分别采自山西省大同、太原、晋中、临汾和运城地区大棚种植的番茄上。
1.2 供试药剂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6%啶虫脒水分散粒剂(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5%溴氰菊酯乳油(江苏省徐州药物化工厂);25 g·L-1联苯菊酯乳油(江苏通维生化有限公司);95.7%阿维菌素原粉(郑州威凯化工产品有限公司)。
1.3 毒力测定方法
参照Plapp等推荐的玻管药膜法[7]加以修改。取1 mL药液于培养皿中,盖好皿盖,迅速铺展形成均匀的药膜,倒去多余药液。每培养皿接入发育一致的成虫50头,处理后5 h检查死、活虫数。每种药剂稀释5个浓度加少许吐温,每个浓度重复3次。以仅加入清水和吐温作为对照。
数据处理采用DPS统计软件,求出其毒力回归方程、LC50值、相关系数等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5种杀虫剂对大同地区温室白粉虱成虫的毒力测定结果
由表1看出,5种药剂对白粉虱成虫的毒力以吡虫啉最高,LC50为1.65 mg·L-1,啶虫脒次之,LC50为3.21 mg·L-1,联苯菊酯、溴氰菊酯 LC50分别为4.09 mg·L-1和4.79 mg·L-1,阿维菌素毒力最低,LC50为11.91 mg·L-1。吡虫啉对白粉虱的毒力是阿维菌素的7.22倍。
2.2 5种杀虫剂对太原地区温室白粉虱成虫的毒力测定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5种药剂对白粉虱成虫的毒力强弱为:溴氰菊酯>联苯菊酯>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其 LC50分为为 3.14 mg·L-1、5.64 mg·L-1、7.12 mg · L-1、10.63 mg · L-1和19.12 mg·L-1。溴氰菊酯对白粉虱的毒力最高,为阿维菌素的6.09倍。
表1 5种杀虫剂对大同地区温室白粉虱成虫的毒力Table1 Toxicities of fiveinsecticides to adult of T.vaporariorum in Datong
表2 5种杀虫剂对太原地区温室白粉虱成虫的毒力Table2 Toxicities of five insecticides to adult of T.vaporariorum in Taiyuan
2.3 5种杀虫剂对晋中地区温室白粉虱成虫的毒力测定结果
由表3看出,5种药剂对白粉虱成虫的毒力以吡虫啉最高,LC50为15.52 mg·L-1,阿维菌素和啶虫脒次之,其 LC50分别为19.09 mg·L-1和20.43 mg·L-1,联苯菊酯 LC50为 23.94 mg·L-1,溴氰菊酯毒力最低,LC50为56.86 mg·L-1。
2.4 5种杀虫剂对临汾地区温室白粉虱成虫的毒力测定结果
由表4可以看出,5种药剂对白粉虱成虫的毒力强弱为:吡虫啉>联苯菊酯>溴氰菊酯>啶虫脒>阿维菌素,其 LC50分为为 1.88 mg·L-1、2.64 mg·L 、9.52 mg·L 、15.03 mg·L 和25.97 mg·L-1。其中吡虫啉对白粉虱的毒力最高,为阿维菌素的13.81倍。
2.5 5种杀虫剂对运城地区温室白粉虱成虫的毒力测定结果
由表5可以看出,5种药剂中吡虫啉毒力最强,LC50为4.18 mg·L-1。联苯菊酯次之,LC50为5.21 mg·L-1,阿维菌素和啶虫脒较差,LC50分别为21.27 mg·L-1和21.92 mg·L-1,溴氰菊酯最差,其LC50为234.9507 mg·L mg·L-1。吡虫啉毒力是溴氰菊酯的9.00倍。
表3 5种杀虫剂对晋中地区温室白粉虱成虫的毒力Table3 Toxicities of five insecticides to adult of T.vaporariorum in Jinzhong
表4 5种杀虫剂对临汾地区温室白粉虱成虫的毒力Table 4 Toxicities of five insecticides to adult of T.vaporariorum in Linfen
表5 5种杀虫剂对运城地区温室白粉虱成虫的毒力Table 5 Toxicities of five insecticides to adult of T.vaporariorum in Yuncheng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测定了大同、太原、晋中、临汾、运城等5个地区温室白粉虱成虫对吡虫啉、阿维菌素等5种药剂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所选5种杀虫剂中,大同地区吡虫啉毒力最高,LC50为1.56 mg·L ,阿维菌素最低,LC50为11.91 mg·L ;太原地区溴氰菊酯毒力最高,LC50为3.14 mg·L-1,阿维菌素最低,LC50为19.12 mg·L-1;晋中地区吡虫啉毒力较高,LC50为15.52 mg·L-1,溴氰菊酯毒力最差,LC50为56.86 mg·L-1;临汾地区吡虫啉毒力最高,LC50为1.88 mg·L-1,阿维菌素最低,LC50为25.97 mg·L-1;运城地区吡虫啉毒力较高,LC50为4.18 mg·L-1,溴氰菊酯毒力最差,LC50为37.64 mg·L-1。总体上看,大同温室白粉虱种群对常用杀虫剂敏感性较高,太原、临汾、运城种群中等,而晋中种群敏感性相对较低,这可能与各地用药水平不同有关。除太原以溴氰菊酯对白粉虱毒力最高外,其余四个地区均以吡虫啉的毒力最高;溴氰菊酯和阿维菌素毒力相对较差,晋中、运城均以溴氰菊酯毒力最低,而大同、太原和临汾则以阿维菌素毒力最差。
经与杨巍民[8]、胡学雄[9]、汤方[10]等报道的各种药剂对温室白粉虱成虫的敏感基线比较。大同、太原、晋中、临汾、运城5个地区白粉虱对联苯菊酯均未表现抗药性,其中大同、太原、临汾、运城地区所测LC50低于报道的敏感基线20.00 mg·L-1。溴氰菊酯在各地抗性水平也相对较低,在大同、太原、临汾、运城地区均为表现抗药性,晋中地区测得LC50为 56.86 mg·L-1,与敏感基线 8.72 mg·L-1相比,抗性倍数为 6.5倍,达低抗水平。大同、临汾、运城地区对吡虫啉的抗性倍数均小于5,抗药性不明显;太原达低抗水平,抗性倍数为7.1倍;而晋中地区吡虫啉对温室白粉虱成虫的LC50达到15.52 mg·L-1,与报道的0.99 mg·L-1相比,抗性倍数达15.7倍,已达中抗水平[11]。大同地区对啶虫脒的抗性倍数小于5,为敏感水平;太原地区LC50为10.63 mg·L-1,与报道的敏感基线1.30 mg·L-1相比,抗性倍数为8.2倍,达低抗水平;而临汾、晋中、运城地区抗性倍数分别为11.6、15.7和16.9倍,达中抗水平。阿维菌素在5个地区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性,与敏感基线0.77 mg·L-1相比 ,大同、晋中、太原、运城 、临汾地区白粉虱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4.3、24.8、24.8、27.7和33.7倍,全部达到中抗水平,这可能是由于近年来山西各地区阿维菌素普遍用药频率高,用药量较大,从而导致白粉虱对阿维菌素抗性增长较快。
虽然本试验测定的温室白粉虱成虫对吡虫啉、联苯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抗药性不明显,但现阶段已有关于新烟碱类、菊酯类农药抗药性的报道[12],此外,结合各地用药水平,5个地区温室白粉虱对各药剂的敏感性表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因此也应该引起重视。在生产上使用农药时,应注意多种农药交替轮换施用、混用和增效剂的使用,以减缓白粉虱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产生和增长。同时,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尽量选择适合的品种,结合白粉虱各虫态高峰期,把握好施药时间,从而减少药剂的使用量和次数,以达到控制其抗药性产生和增长的目的。
[1]向玉勇,李子忠,张帆,等.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研究进展[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4,23(4):352-359.
[2]王成菊,李学锋,杨根海,等.Agri-50E对温室白粉虱防治效果[J].农药,2006,45(4):280-281.
[3]翁祖信,冯兰香,李宝栋,等.蔬菜病虫害的诊断与防治[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26-230.
[4]张芝利,陈久良,王军.京郊温室白粉虱发生的初步观察和防治[J].昆虫知识,1980,17(4):158-160.
[5]徐宝云,张友军,朱国仁,等.不同类型杀虫剂对温室白粉虱若虫的毒力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1999,20(3):20-21.
[6]马苍松.前进中的山西植保[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6-119.
[7]PLAPP F W,BULL D L.Toxicity and Selecticity of Some Insecticide to Chry sopa carnea,,a Predator of the Tobacco Budworm[J].Environ Entomol,1978,7:431-433.
[8]杨巍民.关于温室白粉虱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的抗性报告[J].世界农药.2007,29(6):28-29.
[9]胡学雄,白义川,李晓炜,等.10种杀虫剂对温室白粉虱成虫抗药性的检测[J].天津农业科学,2006,12(1):25-27.
[10]汤方,李生臣,孔祥波,等.吡虫啉等杀虫剂对温室白粉虱及其两种天敌的选择毒力[J].农药学学报.2007,9(1):88-91.
[11]肖利锋.外来入侵生物-B型烟粉虱对噻虫嗪抗药性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4.
[12]刘东,吕相义,李继森,等.辽南地区温室白粉虱大发生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J].辽宁农业科学,200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