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镇地下管线建设与管理
2011-09-10
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既是社会发展趋势,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地下管线作为城镇正常运转的“生命线”和“血脉”,是现代化城镇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应对突发灾害的保证,其建设与管理的好坏,对于城镇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但当前在城镇建设中,往往是地面建设飞速发展,地上设施日趋完善,而各种地下管线建设却严重滞后,存在着“重地上、轻地下”的现象,这种现象极大影响着城镇建设向高层次、高品位的方向发展,已成为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就城镇地下管线的建设与管理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当前城镇地下管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地下管线设计不科学,没有前瞻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地下管线所包含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多达七大类30种。城镇建设和开发前都要提前考虑到地下管线建设,而现在不少人,尤其是城镇一级的决策者对地下管线的重要性认识还停留在过去,认为地下管线仅仅是简单的上水和下水,对地下管线的作用缺乏深刻的了解,因而在地下管线的设计上不求科学,也无前瞻性,对设计方案的要求一般就是简单、省钱,不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搞好管线设计,在建设中一般就是把当前需要用的管线浅埋于地下。其造成的后果就是如需增设管线,则要对路面开膛,管线有破损或改造时也得对路面破肚。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破坏了城镇的美观,又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这一点很多大中城市已经给我们带来深刻教训,而现在很多地方城镇建设中又在重复这种情况。
2、地下管线建设混乱,缺乏统筹协调。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镇真正发展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进入九十年代才迅速发展起来的。因为没有经验,加之城镇兴起速度很快,对城镇建设的重视不够,因此,城镇建设就显的乱、散而不合理,建设无序化严重,地下管线建设在这个方面尤为突出。各管线权属主体管理混乱,在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维护、改建中缺乏统筹协调,往往各行其是,造成重复开挖,“拉链马路”是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工程建设、道路拓宽改造和地下管线铺设施工中挖断管线,造成停水、停电和通信中断事故也是屡见不鲜。据报载,2008年太原市的城建服务热线接到施工挖断管线的投诉多达100余起,涉及到自来水管道、煤气管道、地下电缆等设施,地点几乎覆盖每一条正在施工的道路。2000年—2004年五年间,上海市因施工造成的各种管线事故1141起,平均每年228起之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因施工引发的管线事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多亿元,间接损失达400亿元。省会大城市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技术薄弱、方兴未艾的中小城镇,这方面问题尤为突出。由于缺乏协调和制约手段,道路和管线建设难以同步完成,导致新道路交付使用不久就又重复开挖,给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带来了混乱,也浪费了有限的资源,对城镇地下管线的安全运行、环保、防灾、节能等埋下了隐患。
3、地下管线档案管理混乱,移交机制不完善。
地下管线工程,是城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水管、排水管、电力线、通讯线、热力管、燃气管、工业七大类管线形成庞大的地下管网,是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的必备条件,地下管线档案资料是否完整、准确,对维护城镇正常运转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来看,各地地下管线档案移交机制不完善,很多地方往往是谁建设地下管线谁保管档案,还有的施工单位移交竣工资料,往往也是用修改过的施工图进行代替,其资料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误差较大。各自为政、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城镇地下管线有的档案资料不完善、不准确,有的根本就无档案资料。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洪立波曾指出,全国大约有70%的城市地下管线没有基础性档案资料,地下管线家底不清的现状普遍存在。由于查不到准确、完整的管线资料,在施工抢险中极易破坏管线,造成严重后果,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镇发展速度。在这方面,我们也有过深刻教训,上世纪青岛黄岛油库事件,就是因为图纸只放在办公楼里自己保管,没有及时向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报送,起火烧掉后,救火指挥部找不到地下油管的准确位置,眼看油燃完为止。现在,城镇地下管线已达到五、六种,如果对这些管线档案没有统一管理,就不可能有效发挥其在城镇抢险救灾中的作用,也无法保证城镇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和城镇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二、如何加强城镇地下管线建设与管理
随着城镇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地下管线建设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势头,地下管线设施会越来越多,密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加强城镇地下管线建设与管理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1、地下管线建设要高起点,具有前瞻性,坚持同步规划,配套建设。
地下管线是隐蔽工程,如果出现问题,一是会增大查找问题的难度,二是要破坏路面设施,既影响城镇景观,又给居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便。三是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地下管线建设一定要高起点,高标准,具有前瞻性,坚持同步规划、配套建设的原则,真正做到科学布局,合理设计。这方面可以借鉴一些大中城市和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适度超前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目前,发达国家在建设城市地下管线时普遍采用共同沟技术,北欧、美国、日本等国在这方面都取得了成熟经验。国内有些城市也在尝试,如济南、杭州等地。“共同沟”建设,应该成为我国地下管线建设今后发展的方向。《杭州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规定了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主干道路时,符合技术安全标准和相关条件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应当优先采用共同沟技术。为今后增设管线留有余地,方便以后的维护、检查、更新,彻底杜绝道路建成以后,因地下管线问题频繁开挖道路现象。城镇地下管线建设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虽然投资较大,但是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加大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把城镇上空的“蜘蛛网”全部纳入地下,不但方便维护,减少破坏,而且美化了城镇景观,是创造和谐城镇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2、地下管线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建立地下管线动态管理系统。
地下管线设施为公众服务,是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因此对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必须遵循城镇整体性的原则,不能只在管线产权单位保管,应及时向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报送、移交新建工程和更改、报废、漏测部分的地下管线档案,由他们集中统一管理,从而确保其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要建立和完善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档案移交监督机制,对于地下管线档案不及时移交,或不依据地下管线档案施工造成损失的要加重处罚。同时,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要及时补充、修改城镇地下管线综合图,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加快建立完整、准确、科学的地下管线信息动态管理系统,对新埋设的管线及时进行竣工测量,不断完善管线数据,从而保证了地下管线成果资料动态更新与现状一致性和可用性,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积极主动地为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
3、各管线产权单位要树立全局观念,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把地下管线建设好、维护好、管理好。
目前,在道路条件、地下管线敷设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各种已经敷设的管线深埋于地下,错综复杂,因此各管线产权单位施工时应相互照应,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提供档案资料。不论哪个单位在施工建设时,都应先向其他管线单位了解此处管线情况,取得施工地段地下管线现状资料,将周围的管线情况摸准,管线产权单位也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提供自己所辖管线布局资料。这样才不会危及其它管线的安全,不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和危害。同时,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成立专门的地下管线管理机构,既能对各管线产权单位进行统筹协调和有效制约,又能做好地下管网系统的日常维护、科学管理和使用,确保管线设施处于良好地运行状态,从而保证管线系统优质、高效地对外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