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一体化探索
2011-09-10路桥集团国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张志峰
◎ 路桥集团国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张志峰 王 泽
一、前言
20世纪后半叶,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成为推动社会加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这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了验证。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作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2007年10月18日,原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发布了《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意见》(建市[2007]241号文),文件给出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信息化考评表”,对申报特级资质的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2011年3月国家“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信息化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内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真正是从2007年10月以后才开始受到领导重视,并大力发展,尤其是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
二、国内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与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还没有达到全面的数据集成和数据共享,尤其是业务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因为统用性较强,市场认可较早,国内市场有比较成熟的财务管理软件、OA办公软件、ERP软件等专业管理软件。目前国内大型建筑施工类企业建设信息化时OA办公软件、财务管理软件大部分采购专业软件经过简单修改即可使用,但企业主营业务管理软件如施工项目管理业务因企业的业务管理模式各不相同目前国内市场上没有形成比较成熟且通用的专业软件,造成目前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纷纷定制开发自己的主营业务如施工项目管理等软件。
因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软件上线比其它业务系统较早,并且财务系统数据是所有企业对外披露的唯一最终真实数据,造成目前实际上施工企业财务系统数据为主,其它系统数据要跟着财务数据走。并且以会计核算实体即帐套为系统组织结构,也很难与其它业务系统按企业组织结构为系统组织结构取得一致。但实际企业业务发生真实逻辑并非如此,就像一个施工企业的形成首先是有人员和组织结构,然后才有工程项目的投标业务,项目中标后才有施工项目管理业务,项目结束后进行竣工决算等各种业务。上述各种经济活动业务过程中形成了各种经济活动记录,这些经济活动记录通过凭证方式录入财务系统从而形成了财务核算数据结果。从事物发生的逻辑顺序来讲,财务系统的数据来源应该大部分是业务系统中流程审批通过的各种结果数据。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国内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普遍是财务管理系统与其它业务管理系统相互独立运行,没有实现两者之间的数据集成和数据共享。
三、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系统一体化基本条件
要实现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一体化,必须坚持所有业务系统信息化建设遵守五个基本原则:即用户一体化、客商一体化、流程审批统一化、编码标准化、数据唯一化。上述原则都是实现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数据集成和数据共享的基本必要条件。
1、用户一体化:即用户统一管理,又称“单点登录”,即所有的业务系统建设遵循同一套用户数据接口标准,用户数据均由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用户数据库管理维护,包括用户名、帐号、密码、个人所属单位组织及相关个人信息等,用户的离职、调动、注销等均由人力资源系统实现,其它业务系统均通过用户数据标准接口与其保持同步,但在职人员的专业业务操作权限在相应业务子系统中单独维护。
2、客商一体化:系统建立统一规范的客户数据库、合格分承包商数据库、合格供应商数据库。所有业务系统的客户、分承包商和供应商信息均由同一套客户、分承包商、供应商数据库维护,客户的信息来自于市场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在该系统中统一管理,因为施工企业的客户信息是市场开发部(或经营部)通过搜集招投标信息最先接触客户后产生。分承包商的信息由合同管理子系统统一维护管理,因为分承包商的信息是进行工程劳务分包业务产生的信息。供应商的信息由物资管理子系统统一管理。包括客户、分承包商、供应商的评审评价、新增、变更、注销等均统一管理。
3、流程审批统一化:实现所有业务子系统中需要管理者审批的流程均在同一个OA办公系统桌面显示为“待审批流程”,避免让管理者进入不同业务子系统查找需要处理流程。让管理者感觉到工作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中,而不是多个不同的业务系统。
4、编码标准化:包括人员编码、组织机构编码、材料编码、客户编码、分承包商编码、供应商编码、费用科目编码等组织业务专家进行整理,并且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各类编码必须坚持统一管理,即由集团公司的总部管理,不能分给各下级公司各自管理。
5、数据唯一化:即业务数据来源唯一性原则。对于整个公司来讲,要保证所有业务数据信息只在原始业务发生起点录入,其它业务系统涉及这个数据时只能引用业务发生的业务系统的数据,保证了业务数据的唯一性,如施工项目的产值数据以生产管理系统中为准,合同管理系统及其它系统中需要用到的产值数据均引用生产系统中的产值,合同管理系统中的业主信息及合同本身的相关数据必须要来自于市场开发系统的“中标项目”及“合同签订”模块中的相关数据,而不能让合同管理业务部门人员再录入一次相关信息。数据来源唯一性可以达到统计口径一致,从而保证各种报表数据的正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避免出现数据错、漏。
四、XX集团(国有大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一体化的实践
XX集团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的施工企业总承包特级资质信息化考核要求及上级中交集团的信息化规划,结合XX集团实际管理需求,自2008年5月开始,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并以信息化带动公司管理标准化、集约化。截至目前,XX集团信息系统已基本覆盖了公司全部业务,包括:OA办公、市场开发、人力资源、预算报销、法律事务、合同、成本、进度、质量、安全、党建管理等。集团各级管理者通过系统进行各种业务办理、流程审批、管理决策和监督,基本实现了网络化、无址化办公。2010年10月XX集团管理信息系统获评“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示范工程”。
在3年多的信息化建设之路上,该集团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两个基本要求:1、信息系统做为企业员工工作的唯一工具,要像银行的营业系统一样,一旦停电或断网,员工就只能停业。2、要求整个系统只有“1”个大数据库,所有数据是相通的。集团于2009年6月份开始根据上级单位中交集团要求统一上线浪潮财务管理系统,一直以来,财务系统处于独立运行的状态,为实现XX集团信息化的全面数据集成和共享,该集团决定打通集团各项业务数据与财务系统核算的最后环节,让各项业务系统中的数据与财务核算系统数据实现互通。具体内容就是将各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实现财务系统与市场开发、人力资源、预算报销、成本、合同、生产、质量、安全等业务领域的横向数据集成。
该集团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对接实施方案总体思路为:提供一个包含“数据采集和财务凭证接口”的数据交换系统,目标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开发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其它业务单据到财务核算凭证相关数据的自动生成,首先进行业务数据的采集、整理,然后根据业务逻辑定义财务凭证模版,最后依照凭证模版自动地将业务数据生成浪潮财务凭证。数据传输方式的选择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应用场景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如果业务数据库服务器与财务数据库服务器是网络隔离的,建议用文件传输方式;如果业务数据服务器和财务数据库服务器在同一个局域网中,那么采用联机或中间库传输方式,中间库相当于数据中转站,双方需要将交换的数据都放到中间库中,这种方式安全性较高,不会因为交换数据双方互操作彼此的数据库。该集团采用第二种传输方式。系统应用模式如下图:
系统应用模式
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进行各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往来单位的对接,以业务系统的客户、分承包商、供应商单位为主对应,建立对照表,并由集团公司机关、项目部进行映射自己所用的往来单位。后期考虑往来单位由业务系统进行统一管理,业务系统增加后财务系统引用该单位即可。
2、其次,进行组织架构和会计实体的对接,将业务系统中的标准单位的数据传输到中间库中,再由浪潮系统将数据提取出去,在财务系统中维护标准单位与会计实体的对照关系。
3、然后,进行个人往来对接。以财务系统的个人往来为主对应,建立对照表,并由集团公司机关、项目部进行映射自己所用的核算个人。后期考虑将个人往来进行统一管理,业务系统增加后财务系统引用该个人核算即可。
4、最后,在财务系统凭证接口功能模块进行凭证接口数据源设置、模版类别定义、凭证模版定义、科目映射定义、核算映射定义,业务凭证生成等,将凭证按不同业务类型建立模板。⑴、凭证接口数据源设置:将需要生成财务凭证的业务数据与浪潮凭证接口建立取数关系,为凭证模版定义、科目映射定义和核算映射定义预制数据源,数据源设置是凭证接口实现关键环节。⑵、模版类别定义:定义财务凭证模版的类别,一般将一个业务系统的单据归结为一个大类,如果一个系统中的单据种类较多,也可以分为几个类别。⑶、凭证模版定义:定义需要生成的财务凭证模版。比如合同付款单凭证模版、分包结算凭证模版、材料出库凭证模版等。⑷、科目映射定义:根据业务数据信息映射科目,在财务凭证生成的时候自动地根据业务信息形成科目数据,如果某种业务在生成凭证分录时科目是固定的,那么就不需要在此进行定义。⑸、核算映射定义:设置业务数据和浪潮辅助核算映射关系。⑹、业务凭证生成:根据前面定义的凭证模版把业务单据生成浪潮财务凭证,多个业务单据可以合并生成一个凭证,也可以取消已经生成的凭证。
经过以上各步骤,财务系统通过提取到的业务系统数据生成凭证。该集团通过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数据接口对接,提升了业务系统实用化水平,加强了系统集成和信息协同处理,提高对各类业务与财务数据的使用、加工、整理和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