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大幅减持美债

2011-09-09

观察与思考 2011年3期
关键词:政委美国国会抵押

丛 余

[链接]

中国大幅减持美债

丛 余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知情人士透露,美国白宫计划提出一项方案,逐步削弱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annie Mae, 简称:房利美)与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Freddie Mac, 简称:房地美)的作用,并最终将这两家机构关闭。

2010年,房地美、房利美及其他联邦机构发放的贷款占当年新增贷款总额的90%。过去几十年来,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家抵押贷款公司在美国住房市场中一直发挥着中心作用。

这一消息立即引发国内对我国持有的“两房”债券安全的担忧。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虽然官方至今没有公布中国持有多少“两房”债券,但据多家国内媒体的猜测,国内机构持有“两房”债券的规模大约在5000亿美元左右。

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强调,“两房”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为,一旦美国政府“退出”两房,则“两房”债券将等同于垃圾债。

中国兴业银行高级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两房”作为“政府支持企业“,其本质仍是私人机构,只不过其设立和经营需美国国会特许,本质上并不享有政府信用。

鲁政委强调,如此一来,美国政府对中国等海外投资者做出的确保GSE具备能力履行财务责任的承诺,其实不过是没有任何实质保障的“空头支票”或者“口头安慰”。

鲁政委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获得美国国会的保障才是具有本质意义的。但是,从美国的政治格局来看,想要获得美国国会在这个问题上的明确担保,几乎是不可能的;而随着美国经济逐步趋于好转,国会对房地产可能拖累经济的担心预计会持续减弱,由此指望美国国会在此问题上采取积极的合作态度就会愈加渺茫。

鲁政委同时称,尽管这些证券不太可能出现违约,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简称Fed)定量宽松措施的结束则可能导致这些证券的价格下跌。他建议赶在美国的定量宽松措施于6月份结束前出售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债券。

根据美国之音(VOA)报道,纽约FTN金融管理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夫·洛(Christopher Low)指出,中国方面的这种担忧是由于对白宫的两房改革方案的误读引起的。克里斯托夫·洛说:“现在提出的改革方案的核心是为政府最终退出"两房"确定一个过渡的框架。华盛顿的人都主张政府退出这两家企业,不再参与抵押贷款业务。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承担因改革而造成房地产市场再次动荡的责任。”

克里斯托夫·洛表示,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关两房的改革,目的只有一个,这就是,新的框架要继续为"两房"发行的债务提供“隐含的”担保。克里斯托夫·洛解释说,所谓“隐含的”意思是跟过去很明确的政府担保不同,新的担保形式目前还在研究当中,但"两房"过去发行的债券所享有的担保必须得以延续是改革的要点。

尽管如此,中国方面却有自己的主见。

美国财政部网站2月1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在2010年12月净卖出包括“两房”(房利美与房地美)债券在内的美国长期机构债券19.3亿美元,而2010年中国净卖出这类机构债券总额达到了293亿美元。

同一天公布的美国财政部数据还显示,去年12月中国减持了4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而整个2010年中国减持了美国国债32亿美元。但中国依然是美国国债最大的海外持有者,持有美国国债8916亿美元。

此外,截至2010年12月底,世界其他国家(美国以外)所持有的美国国债总计43726亿美元,据计算,其中中国占比20.39%,相比11月下降约0.21%,相比1月下降约3.62%。

事实上,2010年中国净卖出美国长期机构债券比2009年净卖出总额高出了46亿美元。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这是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对“两房”债券减持幅度最大的一年,也是有数据以来的最大减持纪录。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中国曾净增持166亿美元。

上述机构债券包括“两房”的债券和证券,但是还包括其他美国政府机构债,比如政府国民抵押协会(Ginnie Mae,吉利美)。但这项数据仅包括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直接交易,并不包括中国通过其他国家进行的债券交易。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计算,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除了2010年3月至7月为净买入外),中国对美国机构债券一直在进行净卖出的操作,净卖出总额高达829亿美元,平均每月净卖出27.63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两房”于2010年6月退市后的9月,中国单月净卖出其机构债券创下了263亿美元这一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9月中国购入45亿美元的机构债券,而卖出债券高达308亿美元。

猜你喜欢

政委美国国会抵押
地上存在违法建设时抵押合同的效力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俄藏5949-28号乾祐子年贷粮雇畜抵押契考释
詳盡了解 保護權益 大陸台商將房產抵押的法律須知
出入在糖果店里的政委解风
政委何方礼的三种身份
关于最高额抵押的几个问题
冷战后美国国会与台湾问题
“老政委”情满崔河村
放大与稀释:国会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