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收藏生活中的美(外一篇)

2011-09-08王本道

海燕 2011年7期

王本道

收藏生活中的美(外一篇)

王本道

王本道一九四七年八月生于哈尔滨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副主席,盘锦市作协主席,一级作家。著有散文集《芳草青青》《心灵的憩园》《感悟苍茫》。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十月》《散文选刊》等报刊。曾获全国首届冰心散文奖、辽宁文学奖。

人世间的许多事情都需要用心来体会的,生命的真谛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把自己心灵的美意赋予这个世界,才会发现自己是生活在美的世界里,只是这个世界并不静止、单纯、完美,日中则昃,月盈则缺,美好的光景从来是稍纵即逝,对善于捕捉和收藏美的人而言,那他的人生之旅便比别人多了一些风景。

记忆的底片中,总有许多美妙动人的场景,时而以电影蒙太奇的方式在眼前出现。其中,不乏有初读先贤典籍时眼前浮现出的幻境,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些生花妙笔所描绘的景象,让我想到自然界所有优美的传说和风光:婀娜的垂柳,云雀的高翔,倾诉的潺水,宁静的江畔,空灵的大漠。而忆念中储存更多的是我亲历过的生活,它们常常让我神驰心醉直至热泪盈眶。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乡下当“知青”时,“谷雨”过后,辽南山区开始播种大田作物了。清晨天刚放亮,我就和生产队一溜“播种大军”上山播种。崎岖的山路上,七八头耕牛摇头摆尾四平八稳地走在前头,几个牛“把头”和十几个负责滤粪的青壮年走在中间,后面便是袅袅娜娜的捻种姑娘了。山区的清晨,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草香,微风轻拂,送来一阵阵“布谷”和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鸟儿的鸣唱,清脆入耳。播种的情景更是动人,身负犁杖的牛昂首前行,后面跟着四人小组:牛“把头”执鞭抉犁走在中央,捻种姑娘步步紧跟,滤粪的手持粪筐穿梭其间,招拉耙合垄的人走在最后。七八个播种小组,参差错落分布在层层梯田之上,周遭青山叠翠,雾霭蒙蒙,由下向上望去,犹如一幅妙曼的舞美画面。忽然,不知哪位捻种姑娘率先唱起了辽南戏:“马铃儿响来车轮儿转啊——”下面立刻有人奉和:“一路上丰收美景唱也唱不完呀……”甜美醇厚的曲调在山谷间余音缭绕。滤粪的小伙子一时听着了迷,眼见合垄的拉耙跟上来了,于是立马甩掉汗水淋淋的上衣,盛满一筐粪一溜小跑追了上去……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形,在看似芜杂普通的场景中,隐藏着极可爱又令人心颤的东西,它们是普通生活土壤中罕见的花朵,捕捉并收藏起它们,会带给人永久的惊喜、希望和力量。去年春夏之交,曾与文友去黄山采风,顺便游览了古徽州的风采。一天中午,在屯溪镇街边一家餐馆用午餐,经不起店家滔滔不绝夸耀徽菜美味的诱惑,我们点了红烧石鸡、臭鳜鱼,还有石耳、绿笋、花菇和几道蔬菜,外加几瓶当地产的啤酒。正要举箸品味佳肴时,却听到身旁临窗座位上传来喁喁细语。抬眼望去,是一对年轻的夫妇和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也在用餐。奇怪的是三人围坐的桌面上,只有小男孩大口吃着一碗蛋炒饭,前面是一盘红烧青鱼,而那对夫妇只是每人一碗蛋花菜汤,吃着看来是从自家带来的烙饼。两人不顾孩子一再让“爸爸、妈妈快来吃鱼”的劝说,边咬着烙饼、喝着汤,边津津有味谈论着游历徽州的感受。听清楚的一句话是:“这次旅游,不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回去再给孩子上写作课时也有了更多鲜活的素材了。”呵,原来是一对青年教师。这情景让我原本举起的筷子又收了回来,满桌子的特色佳肴也顿觉索然无味了。多么清纯崇高的心境啊!年轻夫妇带着孩子来徽州,绝非那种单纯的游山玩水,既饱眼福,又饱口福,他们在餐桌上显露出的清纯洁白之美,让我禁不住产生一种心灵的震颤,遂为自己与文友们连日来鸡鸭鱼肉的奢侈而自惭形愧。

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既通俗又深奥。说它通俗是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然界中的青山秀水,大街上迎面走来的淡雅美眉,任何人都会感到赏心悦目。但美又是深奥的,美并非像颜色能够看到,香气可以闻到,滋味自然会尝到那样简单,美需要去发现、去感悟。发现美,并能够在审美中享受愉悦,这是一个人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心智能力。就像一个人喜欢收藏字画,如果他的兴奋点集中在作品真伪,它的市场价值、升值空间,而并非是在字画面前凝思冥想,进而在内心深处升腾出一种愉悦,那么他对字画的鉴赏并不是在审美,他在收藏过程中所产生的狂喜,与囤积其他商品,伺机出手卖个高价并无二致。

生活中有诸多美,自然之美、人性之美、行为之美、容貌身材之美……美有时是那么难得,犹如惊鸿一瞥,昙花一现,远不在人的刻意设计之中。这是一种发自本心的自然流露与散发,让有心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默契和无言的舒展。这是在其他事物中都无法获得的令人陶醉的舒展,几十年来,这样的生活之美深藏在我心灵中一个不可触及的角落,给我信心,给我力量,潜移默化地让我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去追求完美。

清晨的诱惑

柳眼初醒,梅花乍弄,自然界的季节之舟载着我们驶进了新一轮春天。绵细的雨刚刚停歇,周遭的绿意比平日更浓鲜了几分,都市的清晨显得沉静而明丽。走在街市的人行道上,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青草香,深深地吸上一口,顿觉通体新鲜爽快……

每日晨起外出散步,是我几十年的必修课,一年四季,即便是风霜雨雪,也不停歇。这习惯还是在少年时代就已经养成的,说来也怪,从我很小的时候起,睡眠时间就是一个常数,六七个小时足够了。每天都是睡到自然醒便起床到户外活动,即便是隆冬季节,也要在皑皑雪地里走上几圈。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作为“知青”到乡下插队三年,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每天也要比其他同学早起一个小时。在辽南山区那寂寥的小村子里,听雄鸡的鸣唱,看炊烟在一户户农家屋顶袅袅升起,然后帮助值日做早餐的同学干些杂活。参加工作以后,特别是走上领导岗位的二十几年,无论肩负着多么繁重的工作压力,抑或是面对多么棘手的难题,我依然坚持晨起外出散步,似乎清晨的世界有着不可抵御的诱惑,让我一睹为快。常常是走在悠长寂寥的街道上,路边的景观渐次涌入视野,孩子们不时地奔逐,老人们边走边聊,新栽下的树已经萌生出绿叶,建筑工地的楼房节节攀升——这一切总会让我心中渐渐升腾出一股暖暖的兴味,于是那些纷繁芜杂的世象和紧张忙碌的工作便一时间随风散去。退休后的这些年,再没有了工作的压力,专事读书写作,散步时的心境也更加闲适淡定。路过早市有时也进去选些新鲜蔬菜,碰到以往的同事,相互友善的一声问候,心中陡然生出一股温馨。走进了人生的秋天,春梦不复再来,但是每日里冉冉升起的太阳都是新的,走在洒满阳光的路上,总是“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这个世界对所有人最公道的事就是,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每天都要面对24小时,怎样打发这24小时,取决于个人的生活习惯乃至价值取向。中国人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但是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的作息时间是晚睡晚起,每日娱乐、应酬至深夜,也有人热衷做“偷菜”狂,搓麻将而不舍昼夜,不但是透支了体能甚至可以说是缩短了自己的生命。作个简单的计算,每天早起一个小时,一年就多出45天,那么10年、20年呢?利用每天多出的一个小时,可以晨练、可以思考、可以读书学习。目前在亚洲的不少国家和地区,早起已成为最新的时尚,被称作“朝活族”。日本“朝活族”的特色是,晨起锻炼,与同事或朋友聊天,看早间新闻。由于“朝活族”日渐增加,为社会带来了新的商机,为之服务的第三产业活跃起来,早间7点开业的有健身房、书法班、茶道课、钢琴课,更有甚者还举办了晨间相亲大会,服务那些平时没有时间相亲找对象的白领们。另外,据社会学家考证,“朝活”更符合30岁以后人体自然生理周期,早起还能让人变得更漂亮呢。

古往今来,许多有识之士都属于“晨型人”,中国历史上就有“黎明即起,洒扫庭除”、“闻鸡起舞”的古训。晚清时期兼有文韬武略的重臣曾国藩就将早起列为自己修身养性的“八本”之一,即“不晏起”,在他的影响下,家中人人早起,手下的幕僚、将领也无不效法。当今的韩国总统李明博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朝活族”,他从中学时代就给自己制定了每天5小时睡眠的铁律,这个习惯始终伴随着他,当了总统之后依然保持这样的作息时间。利用早起的时间,他除晨练之外,阅读大量报纸,看当日新闻或读书。有人曾质疑他是否是天生的超人,李明博回应说:我的早起并非先天的,除了努力之外没有别的秘诀。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如果你也耐不住清晨的诱惑了,那参与“朝活族”不妨从春天开始。无需伤感于韶华已逝,更不必怅然于未卜的前程,清晨走在洒满阳光的路上,无论你是贫是富是官是民,在这里都是求个开心、舒适、淡定。移步换景,去欣赏,去感悟,每个人的心头都会绽放出一片新绿。

责任编辑 孙俊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