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2011-09-07国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赵湘云
◎ 国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赵湘云
1 工程案例
某建筑工程为商住两用办公楼,工程自2009年1月开工,竣工日期为2010年7月,总日历工期500余天,总建筑面积:79000m2(其中地上面积60000m2)。工程质量要求达到合格。
建筑层数为地下3层,南楼地上21层,北楼地上26层,中间连接裙房3层。南楼大空间办公层层高(2-6层)3.5m,办公层高(7-21)4.2,北楼办公层层高3.3m。±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9.50m。
本工程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室结构平面尺寸为79.60m×82.00m,采用1m宽后浇带将整个地下室结构上下贯通划分为6个板块。底板厚度为600/1500mm,其中主楼基础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并设有集水坑、电梯并及消防水池等。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地下室外墙、底板、水池池壁都采用密实性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P8。地下室墙、梁板、底板混凝土等级为C40,柱混凝土等级为C50,构造柱、水平系梁、压顶梁、过梁混凝土等级为C25,车道垫层为C15素混凝土。人防填充墙、构造柱、过梁混凝土等级为C20。
2 后浇带施工及质量控制措施
2.1 后浇带模板施工及质量控制
(1)后浇带的模板搭设
1)底板支模
为便于清理干净后浇带中的垃圾渣物,可将后浇带垫层的面标高下移200mm,将残留渣物置于后浇带底部,然后用同后浇带混凝土内砂浆相同成分的水泥砂浆覆盖并抹平,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2)墙板支模
墙体后浇带两侧(两道)的钢筋相交点必须全部设置拉钩,以免钢筋骨架偏位:保护层垫块挂到位,保证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留设后浇带时,按墙筋间距。用松木板锯成小口,固定于后浇带侧面作侧模,锯口缝隙用胶带纸粘贴。用木方加固:也可用双层钢丝网做侧模,用钢筋支架做支撑。
3)梁、板支模
后浇带梁、板底模的支撑可采用钢管架或门架,支撑架在后浇带二次浇筑混凝土未浇捣或后浇带二次浇筑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值前不可拆除。如设计许可,可在后浇带梁下按一定间距设置钢筋混凝土柱,作为后浇带梁板的临时支柱,支柱的尺寸大小及配筋应经过计算后方可设置。
当板的架立筋等于或小于8时,为保证板钢筋骨架的位置,可采用<12钢筋通长设置于后浇带边线外100mm处,顺后浇带方向布设,而后用<12钢筋支架架立,保证板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准确。后浇带侧模用20mm厚松木支设,松木板锯成小口,固定于后浇带侧面,用50mm×100mm木方通长加固。
4)后浇带施工缝处模板
留置后浇带时,后浇带两侧模板支撑不仅要牢固紧密,还应易拆除或一次性使用不拆除。采用一次性单层钢板网,往往造成混凝土及混凝土浆流入后浇带,不易清理。施工中可采用以下做法:梁板底筋以下用防水水泥砂浆在支模
处做成一道宽约5am的阻拦坝,避免混凝土从底筋下涌入后浇带。对于较深、较厚、不易清理的梁板,则采用双层网作一次性模板。在双层网中,一层为钢板网,另一层则为细网眼铁丝网,两层网片可事先绑扎固定在一起。双层网用定型钢筋支撑,定型钢筋与底筋、面筋焊接固定。
5)后浇带的模板拆除
后浇带跨内的梁板在后浇带二次浇筑混凝土前,两侧结构长期处于悬臂受力状态,在施工期间本跨内的模板和支撑不能拆除,必须待二次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其设计值的75%后,按从上往下的顺序进行拆除。因此,在施工中应注意将后浇带的模板及支撑与周围结构的模板及支撑分开,避免误拆除。在后浇带二次浇筑混凝土前后,要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沉降监测,并记录在案。
2.2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及质量控制
两侧底板混凝土达到终凝后,在后浇带上覆盖竹胶板以避免落入杂物并保持钢筋清洁。为了保证后浇带内的垃圾便于清理等,后浇带中沿后浇带方向的钢筋在后浇带内的垃圾清理完毕后再进行绑扎。
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的管理和混凝土搅拌时的计量,特别是保证外加剂的掺量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浇筑前,应先清除后浇带内的垃圾,清理钢筋及松动的混凝土,同时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并在混凝土界面上涂刷一遍素水泥浆,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补偿收缩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稍快,必须严密组织施工,合理调度车辆,保证混凝土出厂至入模时间不超过1.5小时。
作好混凝士的平仓工作,混凝土浇筑时,表面至少搓平3次,最后一次搓平压实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或二次振捣),以保证混凝土不再下沉引起裂缝。
后浇带内混凝土质量与养护关系重大,为避免水分的散失,底板后浇带混凝土最后一次抹压后应立即覆盖塑料薄膜进行保湿保温养护,墙体后浇带带模养护。
底板后浇带部位以下的基底、垫层、防水层及保护层在施工时在保证按设计要求的分层做法的同时需要较两侧低l00mm,以便于后浇带内的污水垃圾等的清理。
为了保证工程的工期,有效解决外卷材防水工程和外墙上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之间的矛盾,缩短外卷材的施工周期,在外墙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之前在后浇带的外侧先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筑烧结砖墙做挡墙立模,此做法在保证外墙卷材防水施工同时又解决了后浇带外侧的模板问题。
2.3 后浇带防水施工及质量控制
后浇带需要解决两个阶段的防水问题:施工阶段的防水,许多工程中的后浇带,设计要求必须待结构封顶乃至更晚方可进行封闭,因而在后浇带封闭前必须设置后浇带防水:使用阶段的防水,后浇带封闭后,后浇带处是相邻的两条施工缝,也是防水的薄弱环节,因此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水措施。
底板混凝土施工前,在垫层上施工一层卷材防水层或涂膜防水层(应宽出后浇带两侧各300mm),以增强抗渗效果,阻止底板下地下水的涌入。为防止底板周围施工水、冰雪水流入后浇带,在后浇带两侧500mm处,增设宽60mm、高300mm的挡水墙,墙壁两侧抹防水砂浆。
为了使外墙能及时回填土方,可在外墙后浇带外砌筑370 mm厚实心砖墙井做为挡土墙,保护后浇带结构,如地下水丰富,实心砖墙表面可施工一层卷材防水层:井口盖木盖板,以保持井内清洁。
在后浇带施工时,为提高后浇带处的防水能力,应采取如下措旅:采用无收缩的二次浇筑混凝土,考虑施工缝的形状(凹缝、凸缝、阶梯缝),设置止水带(钢板止水带、橡胶止水条),施工缝表面进行凿毛处理、空压机吹洗,施工缝表面涂刷一定厚度的界面处理剂,在新浇混凝土浇筑前铺50 mm厚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减石子的砂浆,浇筑新混凝土时充分振捣等等。
结语
后浇带是超长(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一种抵消自身应力的一种处理方式。在现浇整体混凝土结构中,主要是为了消除由于结构构件的变形或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附加应力,后浇带保留一段时间后再填充封闭,与原结构形成整体的无缝结构。这样不仅整体美观而且提高了结构的整体刚度,对抗震、防水等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