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衡的“忍”字功夫(上)

2011-09-06

市场周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钱玄同故宫博物院齐白石

读《马衡日记——一九四九年前后的故宫》有几则马衡的日记引我兴趣,譬如1951年5月2日的日记,先是有朋友来为一家书店托他写市招,也就是写店匾,他让儿子代笔。接着又写:“下午访吴作人,请其作函介绍于齐白石,拟为季明索画。”季明是他的弟弟,时在香港大学任教。这则日记之所以引我兴趣,是因为它说明作为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马衡特意到吴作人家托他写介绍信以便到齐白石家为他在香港的弟弟“索画”。这让我想起《知堂回想录》中关于马衡对齐白石态度的描绘。在周作人写的《二马之余》一文中,主要写了当年同为北大名人的马幼渔的弟弟马四先生马衡,其中有一则轶事写道:有一次钱玄同和周作人转托朋友去找齐白石刻印,刻印可以便宜,只要一块半钱一个字,马衡听见了这个消息,便特地坐汽车到孔德学校宿舍里去找玄同,郑重的对他说:“你有钱尽管有可花的地方,为什么要去送给齐白石?”

知堂所忆当是“五四”时期故事,在知堂的一班朋友中马衡有两点特殊之处,一是他的阔气,二是他于刻印及鉴赏古物都很有工夫。马衡当年在北大讲授金石学,他之所以阔气是因为他娶的夫人是巨商家里的小姐,不过在这位阔小姐的眼里却十分看不起大学教授的地位。但在那些破教授中间,用知堂的话说,马衡却是十分阔气的,他平常总是西服,出入有一辆自用的小汽车,就连胡适买到一辆旧福特车还要在他之后。马衡的鉴赏眼光很高,其时的齐白石尽管得到了陈师曾的激赏并有了大名,但仍人不了马衡的眼里。

有一年正月,知堂、马衡和钱玄同逛厂甸时汇聚在一起,又遇到了另外的朋友,一位手里拿出新得来的“酱油青田”的印章,十分得意的给马衡看。马衡将石头拿得很远的一看(因为有点眼花了),不客气的说道:“西贝,西贝!”意思是说“假”的。这也看出他盼性格。1924年溥仪离开故宫后,马衡就参与了故宫文物的清点,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在知堂看来,马衡遂有了适当的工作。后来,马衡还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从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直到1952年被调离,马衡在故宫博物馆供职了二十七年,其中十九年是担任院长一职。

事过境迁,当年马衡特意坐着小车去阻拦钱玄同把钱送给齐白石,分明表现了他对齐白石艺术的态度,但到了1951年的5月,作为故宫博物院的马院长也要通过朋友的介绍来给自己的弟弟“索画”了。这个“索画”却不是今天我们理解的不花钱“索要”,在当月五日的日记里,马衡写道:“持吴作人丽往访齐白石,为五弟买画三帧,价三十五万元。”能看出当时身在香港的马五先生托兄长马衡买齐白石老人的画,马衡很快就满足了弟弟的愿望。

《马衡日记》收入的是1948年12月13日至1951年12月底的日记。也就是从当年解放军围城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后最初几年故宫博物院的院长日志。马衡与他同时代的文人相比,就是在青壮年时代没有养家之虑,他可以无忧无虑地沉浸在自己的嗜好巾,原因无它,自然是因为他的岳家是上海滩上有名的“五金大王”。他的婚姻属于官商联姻门当户对的娃娃亲,在他十二岁时被“五金大王”选中,当时“许配”给他的“新娘“只有九岁。这段姻缘几乎奠定了他一生的命运,“使他半生生计无忧,使他免去养育子女之辛劳,使他能够在他所追求、所热爱的事业中奉献自己全部的智慧和精力。”这是马思猛对自己的祖父马衡的婚姻的看法。

——“待续”

猜你喜欢

钱玄同故宫博物院齐白石
拜门
齐白石画蝉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上)
钱玄同食言
齐白石画螃蟹
齐白石的半截虾
钱玄同“认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