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审计现场管理的相关思路

2011-09-06席海昕

现代审计与经济 2011年3期
关键词:底稿审计工作证据

席海昕

审计现场管理是对现场的审计人员、审计行为、审计过程及结果进行组织、控制、协调和检查的一种审计管理活动。审计现场管耻主要集中于审计实施阶段,即从审计组进点开始,直至审计组撤点结束。审计现场管理作为审计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科学的审计现场管理是提高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的关键。因此,如何强化审计现场管理,实现审计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与规范化,是我们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强化审计现场管理的有效路径

(一)编制科学的审计方案。把现场管理的关口前移至审前调查阶段,重视审前调查,编制科学的审计方案。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必须从审计现场管理的源头抓起,加强审前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审计实施方案,在审计现场工作开始前,召开业务会对审计实施方案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对未成熟的方案要重新修改直至通过。让实施方案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审计工作中,依据方案,结合实际,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真正调查研究,避免审计过程中审计重点与工作方向出现偏差。

(二)严格现场取证程序。审计证据是影响和决定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是审计现场质量控制的核心。审计证据质量主要体现在客观性、充分性、合法性、相关性、目标性五个方面。在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明确审计取证的范围。审计证据要足以支持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中揭示的问题,其资料的简繁要依据信息含量和价值大小处理,在保证证据质量的前提下,突出对重要事项的取证,有针对性的收集、归档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审计证据;二是规范审计取证的方法。为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在采用审核、观察、监盘等审计方法时,由于取证的要求不同,所收集的审计证据也不相同,应分别加以明确规定,以规范审计取证行为;三是恰当处理和评价审计证据。应要求证据的提供者进行签名或盖章,无法获取签名盖章的证据,要了解原因,并在底稿中注明原因和日期。在评价审计证据时,应考虑证据间的相互印证及证据来源的可靠程度。

(三)做好审计组人员的分工及现场调度,加强审计现场组织管理。根据总体审计目标,把所有审计事项进行合理的分解组合,充分考虑审计组每个成员的特长,分配其适当的审计任务。对重要审计事项能够迅速集合处于分散状态的个体共同开展审计工作,对不再作为重点审计的事项,及时分配审计人员到其他岗位,达到及时协同、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开展审计业务的目的。这一过程主要在于审计组长的领导,审计组长要切实做好组织领导,布置工作,督促落实,指导其他审计组成员审计检查、收集证据、沟通协调等工作: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如何实现审计目标,提高审计质量,实现审计成果,以及如何调动审计组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强化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化管理。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以保证审计质量为目标,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编制工作底稿时,应遵循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要求,做到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客观反映项目计划与审计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情况,并包括与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有关的所有重要事项。

(五)强化审计现场沟通管理。审计现场的沟通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审计组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现代化审计现场每个审计人员的工作按照各自分工进行审计是相对独立的,但他们又组成一个审计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审计活动,某个审计人员发现的线索对于另外一个审计人员的工作也许至关重要,有些事项的审查本身又需要相关事项的审查结果进行印证。这就要求在审计现场有一个信息交流系统和氛围,并有一个组织者来确保这些有用的信息得到沟通,定期召开审计组现场业务例会和审计组与分管领导碰头业务会议是解决信息传递与沟通的有效途径。例如,陕西省审计厅每月第四周召开审计业务会议,由厅主管领导、办公室、法制处、计划统计处、审理稽核处、审计业务处、监察室主要负责人和审计组长组成的会议成员,遵循简明、效率和重要性原则,定期对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事项详细汇报和研究,这一制度保证了审计信息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沟通。审计人员在遵守职业道德原则的前提下,注意与被审计单位相关部门人员的沟通协调。沟通可以采取询问、座谈等不同方式,要避免生硬的态度和不文明的语言,学习换位思考,站在被审计单位的角度,尽可能的使其了解并配合我们的工作,避免被审计单位出现某些抵制审计的情绪。在审计交换意见阶段,审计人员要认真研究被审计单位提出的反馈意见。

(六)加强审计现场信息管理。一是加强对审计信息认识的管理,重视审计信息对国民经济宏观决策的作用;二是加强对获取与开发审计信息的能力与效率的管理,按照专业标准、综合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等技术快速准确获取审计信息;三是加强储存与处理审计信息管理,把审计信息的储存与处理的技术、方法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管理;四是加强反馈审计信息管理,突出审计信息反馈的能力与效率,使审计信息能有效的为社会各方面服务;五是加强审计信息载体的管理,要求对审计现场全过程的各种工作进行记录记载,包括审计计划、审计通知、审计工作方案、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结论、审计建议、审计报告等文件资料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分类保管,为评价审计工作质量、总结审计工作和日后的年度审计提供使用依据。

(七)做好审计现场考核管理。注意审计现场的学习和审计人员的培训管理。加强审计现场考核,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审计人员执法行为的考核;二是对审计组阶段工作的考核:三是对项目审计进度的考核;四是对项目审计工作质量的考核。开展现场审计考核管理可以采用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两种方式,将考核成果录入成果考核登记表,与年度目标责任挂钩。

二、强化审计现场管理的机制保障

(一)“人”的保障:加大审计人员教育培训力度。大力开展对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培养精通审计业务、掌握审计发展规律、熟练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的高层次、高技能审计人才。培养的审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行业知识、专业的判断能力及执业经验,还要有较高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能力。审计机关要以职业能力建设为目标,坚持实务培训与理论培训相结合,专业职称与提高学历教育相结合,参审实践锻炼与脱产培训学习相结合,办班培训与联网培训相结合,着力完善学习培训教育的扶持、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开展各种业务学习培训和研讨活动的力度,重点加强财政、投资(工程)、绩效、经济责任和计算机审计等专业培训。同时,注重审前学习培训,做好开展审计现场一L:作前的知识准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领域)背景、市场状况、经营规模、行业法规、组织结构、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体系,以及绩效状况等。

(二)“法”的保障:建立健全审计现场管理制度体系。修订、完善不规范的制度,创新审计现场管理制度。其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现场会议制度、现场组织调度制度、现场查证制度、现场进度控制制度、现场工作职责制度、回避制度、适时跟踪检查制度、现场总结考核制度、现场保密制度、现场信息管理制度等等,要逐步进入制度管理的良性循环机制。规范审计基础工作包括规范审计方案的制定程序、审计测试取证技术、审计工作底稿、规范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的程序等,要确保不随意调整和更改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意见和审计报告。

(三)“技”的保障:改进和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审计现场管理方式方法,利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现场管理水平。积极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把现代科学技术和审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审计现场工作效率。积极推广运用“金审工程”,审计机关运用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等现代技术、方法、手段,实施审计监督和审计工作规范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利用信息化系统连通审计机关内部、机关之间、审计机关与政府各部门和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有效网络通信,开发满足审计业务需要的应用软件和信息资源系统,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借助AO和OA交互系统,审计组上报现场审计资料,包括审计取证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简报及其他有关资料等,规定每个项目阶段性上报信息的次数,充分发挥AO和OA系统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这些便于审计组所在部门领导和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及时掌握审计动态,掌握现场工作与进度控制,对于促进审计人员强化质量意识、风险意识、增强责任感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陕西省审计研究所)

猜你喜欢

底稿审计工作证据
底稿审核与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探讨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220 Students Make Riverside Scene at Qinqming Festival Alive 齐心手绘《清明上河图》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规范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提高审计质量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大禹治水”有了新证据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手上的证据
如何规范编制审计工作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