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管隧道连接段底板分段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2011-09-03常建梅

铁道标准设计 2011年9期
关键词:斜坡黏土深基坑

常建梅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222)

本文依托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央大道海河隧道工程进行关键技术研究,工程为华北地区第一条沉管隧道,在其区域内地质、水文等条件下,工程具有一定的代表与典范性,将为我国该区域内沉管隧道发展储备经验与提供技术指导。

1 概况

工程为天津市内河沉管隧道,穿越海河,水中沉管段长为255 m,与之相连为岸边主体段,两岸各为一段。工程连接段施工关键技术,在于基坑一次开挖到位后,由于底板分段施工而形成基坑的二次开挖,从而采用了深基坑斜坡段加固、基坑防透水、底板浇筑等关键技术。连接段位置如图1所示。

岸边连接段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尺寸长35 m×宽36.9 m×深25 m,为超深基坑。连接段的主体为3层结构,宽度为36.6 m,高度21.5 m,负一层为行车通道,形式为“两孔三管廊”,主体结构横断面如图2所示。

图1 沉管隧道平面(单位:m)

主体段底板第一段13.03 m浇筑完成后,在纵向长度14.83 m位置处,以1∶2.8坡度进行第二段底板基坑开挖,当第二次基坑开挖完成后转入底板第二段施工,结构形式见图3。

图2 连接段主体结构横断面(单位:cm)

图3 沉管隧道连接段底板斜坡段纵断面(单位:cm)

基坑环境条件:临近海河,钢管桩围堰,两边采用地下连续墙围堰,整个基坑采用工具柱与混凝土支撑的组合体系。地基采用高压旋喷桩满堂加固,基坑开挖遵循“先降水,后支护开挖”的原则。降水井遵循“提前布置,抽水不抽泥沙”的原则。井点降水采用大口砾石井,外包针孔无纺布,进行过滤降水。

2 施工重难点分析

工程部位连接段施工风险性较大,关系到整个深基坑乃至施工人员安全。由于此底板施工,围护结构支撑非常密集,操作有限空间小,因此也给施工造成了一定难度大。从施工难度上分析,不仅是空间有限操作难度,更大难度是如何保证落差5 m多高,二次开挖斜坡段的稳定,以及预防临河边钢管桩透水事故的发生,基底抗拔桩与支撑体系工具柱穿破砂层,承压水往上透水等问题的解决与预防,是本工程底板分段浇筑施工的难点。

进行归类从以下方面考虑:(1)斜坡段的基坑开挖阶段,必须保证第一次浇筑完成的底板结构稳定;(2)基坑防透水事故发生;(3)基坑支撑安全稳定。从最根源的这几个重要因素出发,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才能有针对性的保证底板分段浇筑施工质量。

3 二次开挖斜坡段稳定性计算

3.1 地质状况

此底板高程位于地质层-15.3~-21.7 m位置处。根据地质勘查报告显示,处于第Ⅰ海相层和第Ⅱ~Ⅲ陆相层之间,主要以粉质土、粉质黏土、粉土、粉砂、细砂为主,土体透水率大,稳定性能比较差。

第Ⅰ海相层:本层为海相沉积,主要含有黏土、粉质黏土、粉土、淤泥质土。第一亚层:黏土、粉质黏土,厚度1.00~3.00 m,层底高程-1.23~-4.42 m。第二亚层:软土,主要为淤泥质土,局部含粉质黏土夹层,厚度3.90~6.80 m,层底高程-6.26~-11.12 m。第三亚层:黏土,主要以黏土为主,局部含粉质黏土、粉土夹层,厚度4.20~12.00 m,层底高程-10.80~-18.48 m。

第Ⅱ~Ⅲ陆相层:本层主要为河流相沉积,顶部含有少量湖沼相沉积,主要含有黏土、粉质黏土、粉土、粉砂、细砂。第一亚层:粉质黏土,厚度2.00~10.10 m,层底高程-17.69~-26.73 m。第二亚层:粉土,厚度2.10~9.50 m,层底高程-21.11~-28.36 m。第三亚层:粉砂、细砂,厚度 2.00~13.40 m,层底高程-30.36~-32.54 m。

3.2 斜坡段稳定性计算分析

根据斜坡的土体性质和滑坡可能形状,采用摩根斯坦—普莱斯法进行边坡稳定性验算。已知条件:渗透系数K=10-3~10-4cm/s;其液性指数 IL>1.2,孔隙比 e>1.3,φ=20°52″,稳定系数取 1.25,第一次浇筑完成的底板重力约为20 000 kN。

经计算,发现力矩平衡难以达到,土体下滑力过大,所以需要对原斜坡段进行坡面稳定加固处理,即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确保坡面稳定。

3.3 斜坡段坡面稳定加固措施

通过二次开挖斜坡段稳定性计算分析,为保证斜坡段施工质量,防止开挖过程中出现滑坡,制定了针对性的施工措施。

(1)在坡顶和坡脚位置各设置1道混凝土地梁,用于加固斜坡段两侧土体,同时也起到一定止水效果。坡顶设置地梁高度为110 cm、宽度为50 cm;坡脚地梁高度110 cm、宽度100 cm,均采用C20钢筋混凝土,其作用为加固、稳定坡面。

(2)坡顶位置降水,利用第一次已浇筑完成的底板区域的降水井降水;斜坡段下方施工6口φ400 cm大口深井,井底高程为基底高程下6 m,用于抽排地下水,以保证基坑降水质量,具体施工布置见图4。

图4 斜坡段加固纵剖面(单位:cm)

(3)为保证基底和坡面的稳定,在基坑开挖到位后,依次施工厚50 cm碎石、厚30 cm混凝土垫层。

(4)为保证斜坡面的土体稳定,防止斜坡段发生滑坡,在开挖到位,人工修坡后,填筑砂袋、铺设碎石,然后施工1道厚40 cm、间距25 cm×25 cm、φ14 mm的混凝土钢筋网片护坡面。

(5)斜坡段混凝土施工完成,进行坡底地梁的施工。

(6)基坑整个垫层施工完毕后,进入下道工序—底板柔性防水层的施工。

在底板斜坡段施工中,虽然地基加固有满堂高压旋喷桩做支承与止水,但是考虑到第一次底板已完成,以及高压旋喷桩桩头的止推力和止水能力。所以为了保证施工质量的万无一失,在基坑斜坡段坡顶与坡脚位置处设置混凝土梁。主要作用是为了保护第一次浇筑完成的底板主体,同时也在斜坡段坡面位置处,施做了混凝土钢筋网片,予以稳定斜坡面。

根据后续的施工验证,这种方案是完全可靠,有质量保证的。在基坑开挖完成后,施做底板混凝土结构前,须在抗拔桩、降水井的周围设置遇水膨胀条和止水钢环,以防地下水通过此结构物,往上冒泥沙。根据开挖情况,也可适当在开挖完毕后,填筑砂袋,然后再回填碎石。在超深基坑开挖施工中,降水是关键,重中之重,必要时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降水井的数量,以达到更好的降水效果,提供良好的作业场所。

4 施工不利因素分析与应对措施

基坑透水可能性发生,主要来自四方面:基坑南侧钢管桩;围护地下连续墙结构;基坑底部透水;由于基底高程差异,临近主体段地下水汇集。

4.1 围护结构渗水分析与应对措施

围护结构的渗水,主要可能发生部位:连续墙接缝处渗水和临海河边钢管桩围堰锁口部位的渗水。

(1)地下连续墙接缝处渗水

因两边的格构连续墙深度达52.5 m,采用十字钢板接头,如此深地下连续墙施工,穿越近20 m砂层,施工难度较大,垂直度要求严格,如果两十字钢板接头接茬处不严实,基坑开挖时漏水是可能发生的。

预防措施:在连接段基坑开挖前,在地连墙的外侧施做降水井,提前降低连续墙外侧的地下水位,或者在地下连续墙接头位置,进行高压旋喷桩止水施工。

(2)钢管桩围堰锁口部位渗水

钢管桩围堰采用φ1.19 m的锁口钢管,伸入地下深度为52.5 m,临近海河,因此有可能发生渗水的部位为钢管桩锁口位置。

预防措施:在海河边钢管桩外侧进行满堂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施工,此方法对两钢管桩锁口部位止水起到很好效果。

(3)钢管桩基坑底处渗水

地下承压水通过砂层沿着钢管桩往上渗水,俗称为管涌,如果发生此现象,将对整个基坑稳定构成安全隐患。

应对措施:为防止此现象的发生,必须保证钢管桩外侧止水帷幕深度、厚度,同时在基坑开挖前,适当增加降水井的数量,从而降低承压水位。

4.2 基坑底部透水分析与应对措施

该基坑深达25 m,临近海河边,地下水位高。虽然在基坑开挖前,进行了满堂高压旋喷桩加固,但是地质资料表明,从该斜坡段开挖面到基底(-21.731 m)处为粉质土层,基底下6 m进入细砂层,由此分析,当抗拔桩、降水井、钢管桩穿过粉质土和细砂层时,地下承压水通过砂层沿着桩基础周围往上冒水。

应对措施:主要是降低地下承压水高度,适当增加降水井数量,通过降水井把承压水位高度降下去。

4.3 临近主体段地下水汇集分析应对措施

该连接主体段,基坑为最深,高程最低,因此由于基坑高程差异,前面相连段地下水往此基坑里汇集。

应对措施:在前面主体段里,横断面上设计了素混凝土墙,阻止临近主体段地下水往此基坑里汇集。同时在基坑斜坡段上,设计布置了满堂高压旋喷桩,此处的旋喷桩深入斜坡段坡脚底2 m,作用是在基坑开挖时,稳定斜坡的土体和止水。

5 沉管连接段底板分段分层浇筑施工

在斜坡段小基坑开挖、铺填碎石、浇筑混凝土垫层后,进行主体底板施工,底板分段浇筑。进行第2次浇筑时,应充分考虑到连接段端钢壳安装定位精确度。在沉管隧道施工中,端钢壳的安装精度及牢固,直接影响到沉管对接即隧道走向。所以在底板第2次混凝土浇筑,即钢筋绑扎时,在端钢壳的底部预埋工字钢,有利于其安装与定位。

第3次底板浇筑时,注意管段之间的PC拉锁预埋位置,根据已预制完成与之相连的沉管段E1河中段的PC拉锁位置来确定。反之,会造成沉管对接完成后,PC拉锁孔道不在同一条轴影响张拉。

6 结语

沉管隧道具有对航运影响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截面尺寸自由度大及防水性能好等优点。

作为沉管隧道关键部位连接段,施工质量尤为重要,经现场实践验证,本文总结出的技术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沉管隧道连接段设计与施工及深基坑工程施工,提供参考依据与指导思想。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 50108—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JGJ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陈韶章,陈越副,张弥著.沉管隧道设计与施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赵锡宏,等.大型超深基坑工程实践与理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5]邵 江.开挖边坡的渐进性破坏分析及桩锚预加固措施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6]陈福明.井点降水在地铁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9(S1).

[7]黄 甫.深基坑施工中的承压水控制[J].建筑施工,2006(7).

[8]郭大焕.水底隧道明挖深基坑施工技术[J].岩土工程,2006(4).

[9]黄和强,杨辉成.软土地基超深基坑的降水施工[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5(12).

[10]郭志杰,靳国厚,卢 湘.高边坡稳定及分析处理技术研究[J].水力发电,1997(7).

猜你喜欢

斜坡黏土深基坑
基于FLAC3D的深基坑开挖模拟分析
不一般的黏土插画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
信仰的“斜坡”
黏土多肉植物
报纸“黏土”等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浅述
梦是长长的斜坡(外一首)
深基坑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的应用
无轨斜坡道在大红山铁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