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心舒胶囊缓解心血管疾病症状疗效观察
2011-09-03杨苏生
杨苏生
益心舒胶囊是由生晒参、麦冬、五味子、丹参、黄芪、川芎和山楂7味药组成,功能主治为益气复脉、活血化瘀、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虚、心悸脉结代,胸闷不舒、胸痛及冠心病心绞痛见有上述症状者。本研究旨在观察益心舒胶囊缓解心血管疾病相关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东方医院2009年9月—2010年3月门诊患者,共入选150例,男性62例,女性88例;年龄31岁~85岁(62.74岁±11.49岁);服药疗程13周。
1.2 诊断标准 病例主诉包括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多汗、头晕、恶心等症状,经检查证实有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心律失常、高血脂、糖尿病。
排除重度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严重心功能不全、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18岁以下,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中药过敏者;未按时服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1.3 治疗方法 益心舒胶囊(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每次3粒,每日3次,共13周。其中有87例有服用其他药物史。
1.4 观察指标 观察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多汗,头晕,恶心等症状,心率、血压和心电图指标的改变。
1.5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显效: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好转:心电图中降低的ST段回升0.05 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立的T波变浅在25%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无效:治疗前后心电图对比无变化[1]。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表1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s)
表1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s)
症状 n 治疗前(例)治疗后(例)缓解率(%)胸痛 135 22 51) 77.27胸闷 135 91 181) 80.22心悸 135 99 81) 91.92气短 135 57 51) 91.23乏力 135 61 31) 95.08多汗 135 30 31) 90.00头晕 135 39 01) 100.00恶心 135 9 01) 100.00与本症状治疗前比较,1)P<0.05
2.2 治疗前后心率血压疗效(见表2)心率治疗后降低率为(11.8±20.58)%;收缩压降低率为(11.43±15.65)mmHg,舒张压为(4.92±13.52)mmHg。
表2 治疗前后心率血压疗效(±s)
表2 治疗前后心率血压疗效(±s)
组别 n 心率/min血压(mmHg)收缩压 舒张压治疗前 135 81.87±18.03 139.09±20.99 79.31±14.70治疗后 135 70.79±8.85 127.66±10.80 74.39±6.97与治疗前比较,1)P<0.05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疗效 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平均缓解率为90.72%。详见表1。
2.3 心电图疗效 治疗后心电图显效22例,好转1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2%。
2.4 药物不良反应 益心舒胶囊治疗心血管疾病期间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无异体蛋白过敏反应。
3 讨 论
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的范畴,以气虚、阴虚为本,血瘀为标,所以治疗上不应该仅仅“活血化瘀”,气虚:是气不足的意思,一般表现为头晕耳鸣、心悸气短、易出汗、语声低微、疲倦乏力等症状;阴虚:是由于缺乏血、津液和精微物质而造成的人体功能低下的状态,表现为除口燥咽干、眩晕、失眠外,伴有手足心发热、潮热、盗汗等症状;血瘀:是由气虚引起的,是指血液流动无力而导致停滞的病症,表现为胸痛憋闷等症状;益心舒胶囊的功能主治就是益气复脉,活血化瘀,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虚、心悸脉结代,胸闷不舒、胸痛及冠心病心绞痛见有上述症状者。益心舒胶囊药方组成中,生晒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智安神的功效,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增强心肌收缩力,抗炎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2];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止痛、宁心安神的功效,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影响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3];黄芪具有补中益气、利水消肿的功效,清除氧自由基,扩张血管和改善心功能,降压利尿的作用[4];麦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麦冬活性多糖可抑制缺血心肌自由基增加,清除自由基,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5];川芎具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的功效,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前胶原基因转录的作用,从而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6];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滋肾宁心的功效,五味子提取液具有抑制心肌收缩性能,减慢心率的作用[7];山楂具有健脾胃、消食积、散瘀血的功效,降脂,降低心肌脂褐素含量,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抑制B型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保护心肌的作用[8]。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J].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233-237.
[2]黄连玉.浅析人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2(3):10-18.
[3]周小明,陆再英,汪文道,等.丹参防治实验性再狭窄及机制的初步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8):480-482.
[4]李树青.黄芪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血清SOD和LPD的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杂志,2003,1(1):23-24.
[5]徐得生,冯怡,周跃华,等.麦冬多糖对急性心肌缺血活性部位研究[J].中成药,2004,26(10):832.
[6]唐利龙,汪丽慧,朱国英,等.川芎嗪对原代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11):666-668.
[7]刘菊秀,苗成,陈静.五味子对心肌力学和心率的影响[J].中草药,1990,30(2):122-124.
[8]林启云.广西大果山楂药性作用研究[J].广西中医药,1996,(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