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埋线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观察1)

2011-09-03蒋素英梁宁燕黄金良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偏头痛头痛疗程

燕 军,蒋素英,胡 赟,孟 江,梁宁燕,黄金良

偏头痛是一类周期性发作疾病,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发作的偏侧搏动性头痛,或伴恶心、呕吐及畏光,经一段间隙后可再次发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发病时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各种原因造成的精神压力是诱发偏头痛的重要因素。因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历来被医家视为疑难病症,WHO将其列为非致残性最强的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笔者采用穴位埋线及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参照偏头痛诊断、疗效评定标准拟定[1]。反复发作性血管性头痛,每次发作的性质和过程相似,至少发作5次以上,发作间歇期正常;发作前可伴或不伴有先兆症状;发作性头痛至少有下列各点中的2项:①位于一侧;②搏动性;③中到严重程度;④登楼梯或相似的日常体力活动有所加重。头痛时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必备一项或一项以上;头痛发作持续在4 h~72 h。

1.2 排除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或符合纳入标准而未按规定治疗者,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合并高血压、低血压、心血管疾病、甲亢、贫血等患者;颅内器质性病变如颅内肿瘤、脑血管意外或伴有其他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等患者;丛集性头痛、外伤性头痛及颈椎病、感染性疾病、五官疾病或其他原因所致头痛患者;语言及智能障碍;严重抑郁或近1个月内有服用抗抑郁药者;治疗前检测颅内血流动力学无异常者、治疗前30 d内用过血管活性药物及治疗偏头痛药物者;糖尿病、高热及孕妇等埋线及放血疗法禁忌证患者。

1.3 研究对象 为我院2007年—2010年康复科和内科门诊患者,共8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及放血疗法,药物组采用药物治疗。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选取风池、三阳络,常规皮肤消毒,剪取1 cm长1号羊肠线(使用前浸泡于75%酒精中),选取一次性使用麻醉用针,从针尖逆行放入肠线,再将线注入穴位下肌层,随后出针,针孔用碘伏再次消毒,贴创可贴。每10日 1次,3次1疗程。四神聪、太阳穴常规皮肤消毒,三棱针点刺放血,每次每穴约 1 mL,每5日1次,6次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疗程间间隔 10 d。

药物组,口服西比灵,每次 10 mg,每日 1次,睡前服,疗程同治疗组。

1.5 疗效评定标准 头痛发作次数:以月计算,每月发作5次以上计6分,(3~4)次计4分,2次以下计2分。头痛程度:发作时需卧床为6分,发作时影响工作为4分,发作时不影响工作计2分。头痛持续时间:持续两天以上计6分,持续12 h至2 d计4分,小于12 h计2分。伴随症状: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3项或者以上者计3分,2项计2分,1项计1分。

综合评分,严重头痛:积分在 19分以上;中度头痛:积分在14分以上;轻度头痛:积分在8分以上。

疗效判定,基本痊愈:疗程结束无发作性偏头痛症状,随访一个月不发病;显效:治疗后积分减少50%以上;有效:治疗后积分减少20%以上;无效:治疗后积分减少20%以下。

1.6 实验室检测 两组治疗前后做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嘱患者平卧,用探头频率2 MHz,经左右颞窗依次检查,并记录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采集最佳频谱图,观察平均流速(Vm)。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各项指标积分变化(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积分变化(±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积分变化(±s)分

组别 n 发作次数 头痛程度 持续时间 伴随症状 综合评分治疗组 治疗前 40 4.65±1.46 4.45±1.47 4.65±1.31 1.98±0.70 15.78±3.03治疗后 40 1.80±1.561)2) 1.80±1.621)2) 1.90±1.631)2) 0.70±0.821)2) 6.20±4.931)2)对照组 治疗前 40 4.40±1.65 4.60±1.65 4.25±1.71 1.89±0.61 15.08±3.36治疗后 40 2.35±1.691) 2.35±1.561) 2.40±1.771) 1.08±0.861) 8.28±4.65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3.3 两组患者血流速度变化(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流速度比较(±s)cm/s

表4 两组患者血流速度比较(±s)cm/s

组别 n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左侧 右侧 左侧 右侧 左侧 右侧治疗组 治疗前 40 64.43±9.12 66.56±9.38 80.15±11.96 82.45±8.30 40.63±7.97 41.23±7.96治疗后 40 46.78±8.501)2) 46.13±8.161)2) 60.85±10.181)2) 63.03±6.901)2) 39.70±7.121)2) 41.85±8.051)2)对照组 治疗前 40 67.23±9.12 65.15±9.44 81.73±10.03 79.20±9.40 44.73±8.98 45.25±9.07治疗后 40 53.08±8.001) 51.40±7.731) 70.03±9.98 68.85±8.941) 45.03±8.931) 43.80±8.04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3 讨 论

偏头痛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病因复杂,新旧学说很多,国内外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偏头痛是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以头部发作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多见于青年人,尤以青年女性更为多见,疼痛的部位多见于一侧或双侧颞部。

中医学称偏头风、偏头痛、头风,源于《素问◦风论》,属“头痛”范畴。偏头痛以头的左右侧部疼痛为主,而头侧部为手足少阳经脉分布位置,则偏头痛之病位在手足少阳经脉,其病应属少阳头痛,三阳络是手少阳三焦经腧穴,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故取之治疗偏头痛,属循经取穴[2,3]。风池为足少阳胆经的主要穴位,该穴具有熄风清热降火、通畅气血、止痛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该穴对脑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存在双向调节作用[4]。《灵枢◦终始》曰:“久病者……深内而久留之”。张景岳释曰:“久远之疾,其气必深,针不深则隐伏,病不能及,留不久则固结之邪不能散也”。故针灸临床中,对一些慢性和顽固性疾病多采用留针或埋针之法,以延长刺激时间。埋线是为了延长对穴位的刺激时间,而将医用羊肠线埋入人体穴位或组织里,通过肠线长时间刺激穴位及肠线逐渐液化被人体组织吸收,从而产生生物反应的全过程来激发神经,调节经络脏腑气血功能,促进阴阳平衡,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免疫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5]。穴位埋线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促进病灶部位血管床增加,血管新生,血流量增大,血管通透性和血液循环得到改善[6]。《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素问◦针解篇》:“苑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祛瘀方能生新,所以有些痛症,系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局部放血以排除血脉中郁结已久的病邪。四神聪穴处于巅顶,为诸阳气聚会之处,能调节一身之阳气,阳气实则阴阳平衡。四神聪以其特殊的位置,可醒脑健脑,通督补髓,而脑为“元神之府”,故可治元神之疾。太阳穴位于颞部,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为治疗头痛要穴。四神聪、太阳穴放血,具有调整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使血氧含量增加,微循环得以改善,从而能及时控制偏头痛发作,并能获得长期的镇痛效果[7,8]。

本研究通过穴位埋线和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能减少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改善MCA、ACA、PCA平均血流速度。

[1]孙增华,杨玉金.偏头痛诊断疗效评定标准意见[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5,12(2):110.

[2]李昌生.挑络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2):1299.

[3]段月娥,张鲜萍.三阳络穴位药线植入治疗偏头痛68例[J].中国针灸,2003,23(6):331.

[4]袁晓军,郝喜书,赖仲平,等.针刺风池穴对脑血流的影响[J].中医杂志,1996,37(5):285.

[5]陈汉平.再论结合◦组合◦融合——关于针灸疗法研究的讨论[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1):36.

[6]徐三文.谈外治法中的穴位埋线疗法[J].中医外治杂志,2002,11(5):38-39.

[7]吴峻,沈晓柔.刺血治疗前后微循环变化33例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9):553-554.

[8]霍则军,任秀君,刘青云.针刺不同穴位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保护作用研究[J].山西中医,2004,20(1):47-48.

猜你喜欢

偏头痛头痛疗程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头痛怎样保健
头痛与口疾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远离头痛的困扰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会变身的烦恼
以先兆型偏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CADASIL(附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