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价研究之文献综述
2011-08-29王宏波天津商业大学图书馆天津300134
王宏波 (天津商业大学图书馆 天津300134)
朴鹏蔚 (天津环境监测中心 天津300191)
李劭鹏 (天津科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天津300211)
0 引言
网络及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了数字信息资源的需求和使用不断呈现指数级增长。相应的,图书馆在电子资源建设方面也越发加大了人力和财力的投入。根据“CALIS第九届国外引进数据库培训周”上的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CALIS和DRAA共组织了108个数据库,总计649次集团采购,2010年DRAA组织了96个数据库采购,全国共有31 126馆/次参加了DRAA/CALIS集团采购工作,各种类型数据库2010年集团采购费用约5亿,加上捆绑纸本期刊的费用合计超过了6.3亿。由此可见对数字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研究对图书馆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为止,国内图书馆界与实践界已经从多角度对数字信息资源评价的研究进行了有意义的评述。本文以客观数据为基础,对该领域10余年所发表的文献进行计量统计,并对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综述,深入研究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价研究的主题、发文量及研究方法等问题,进一步指出了目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价研究中的不足,并提出解决办法。
1 国内数字资源评估研究述评
我国1994年正式连入国际互联网,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的应用起步较晚,数字资源的利用和评价也较晚。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才开始有学者对数字资源评价进行研究,起初主要是针对国外的相关研究项目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介绍。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呈现出持续性、爆炸性的增长趋势:从1997年CALIS第一次组织集团采购外文数据库时的1种数字资源已经发展到了2009年参加集团采购的95种数字资源。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字资源评价研究做出综合分析。
1.1 研究年时间及发文量
数字资源作为学术交流的主要媒介之一在不足20年期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种类单一到形式多样、从本地镜像到远程访问、从作为补充到走向主导的发展过程,相应的对电子资源的研究也逐渐经历了学习经验——理论研究——实践应用的过程。笔者用“数字资源”、“评价”、“评估”等作为组合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中按年代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涉及数字资源领域的中文文献近5 000篇,其中研究数字资源评价的有333篇,其年发文量及年增长率分别统计见表1、表2。
表1 2001—2010年数字资源领域文献发文量及年增长率统计
表2 2001—2010年数字资源评价领域文献发文量及年增长率统计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国内关于数字资源评价的研究建立于对整体数字资源研究的基础之上,开始于2001年,但是起初研究的学者和机构并不多,年发文量只有2篇,相对于整个数字资源领域72篇的年发文量来讲,数据表明了当时数字资源的评价工作尚未引起图书馆的重视。随着后来数字资源建设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工作者们发现,无论是在数字资源采购前期的选择还是在购买之后的日常维护以及对数字资源使用后的成本效益进行测评等都建立在对数字资源的准确评价基础之上。2001—2009年间,年发文量以平均50%的速度递增,从2004年开始,连续3年的发文甚至达到了150%的增速,这证明国内图书馆界对数字资源评价的研究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1.2 研究主题分析
分析以上研究数字资源评价的333篇文献的主题,目前国内学者对数字资源评估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以介绍国外研究成果为主。如:张晓青的《美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状况及其实践》、张宏玲的《国外数字馆藏使用及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述评》、史继红的《国外电子资源使用绩效研究综述》。其中,史继红在文中首先介绍了国外的5个主要研究项目,即Equinox项目、ARL的E-metrics项目、博物馆和图书馆学会(IMLS)的项目、国际标准组织(ISO)和美国国家信息标准组织(NISO)的研究以及I-COLC的研究,并指出前4项侧重于提出一套有实用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而后一项重点阐述了电子资源使用数据的统计规则。
第二,以具体电子资源类型或某一电子资源为例。如:赵乃瑄的《电子期刊评价与利用统计研究》;史慧丹、周蕊、邬淑珍的《我国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评价研究文献学综述》;王平南、吴娅娜的《国内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优势与特色评述》;陈惠兰、吴素坤、董政娥的《东华大学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使用评估》;毛莉、陈惠兰的《外文电子资源的评价分析——东华大学图书馆案例研究》;李平、初景利的《国内外电子图书评价研究进展》;谢宝义、朱玉兰、唐淑娟的《高校图书馆外文文摘型数据库利用分析及评价——以EI CompendexWeb为例》。
第三,以具体学校为例。如“王槐深的《河南高校图电子资源集团采购实践与发展对策研究》;隋移山的《电子资源利用实证研究——以山东大学图书馆为例》;钱蔚蔚的《天津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评价实证研究》;穆靖、刘毅、郭明明的《中医药数字图书馆评价的研究》;耿鹏、武海东的《军队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价指标研究》。
第四,数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电子资源研究伴随伊始,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方向。肖珑、张宇红的《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初探》;周训杰、王尊新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索传军的《数字馆藏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构建原则》;杨毅、桂君、周迪的《电子资源建设与评估指标探讨》等都尝试建立一套可以适用于图书馆各种电子资源评价的标准体系,并进行了初步的应用。
第五,对电子资源的绩效评估研究。如史继红的《电子资源使用绩效的评价》;唐琼、肖希明的《关于数字资源利用绩效评价框架的探讨》;徐革的《我国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绩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第六,对电子资源质量评价研究。如索传军的《论数字馆藏的质量评价》;唐琼、张新鹤的《基于可用性的电子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和《基于用户满意度的图书馆电子资源质量评价模型研究》;廉立军、黄晓鹂等的《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高校网络数据库质量评价》。
第七,数字资源的评估研究综述。如李亮先《数字资源的评估研究综述》、陈晋的《我国电子资源的评估研究综述》、游毅的《国内数字资源评价研究综述》、郑章飞的《国内数字资源评估研究述评》、张凯勇的《高校图书馆数据库资源评价研究》。
第八,使用统计研究。如梅海燕的《电子资源使用统计研究》、索传军的《论电子资源在线使用统计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以及唐琼的《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评价研究》。
1.3 研究方法
在对电子资源评价研究的方法上,众多研究者也从不同角度运用了很多不同方法。如:李浩凌、肖珑、徐成的《用户满意度调查法在数字资源评估中的运用》;安月英的《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数字馆藏评价指标体系》;余鹏彦的《基于德尔菲法的数字资源评价系统的研究与设计》;邓湘琳、陈亚召的《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估模型研究》;许洪军的《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电子资源评价研究》;温东琰、于光的《AHP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电子资源评价中的应用》;徐革的《应用模糊理论获得电子资源绩效指标权重的有效性研究》和《重构电子资源综合评价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法》;赵睿杰的《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子资源综合评价》。
1.4 研究者来源分析
从研究者看,国内的研究以个人(文献)研究居多,333篇文献中有95%以上的研究者来源于图书情报领域的教学人员和图书馆馆员,这与电子资源的用户以高校为主有密切关系。相比国外的研究以项目研究居多,我国的研究成果大多是个人经验的总结和设想,无法为图书馆资源建设和经营管理提供第一手数据,成果的学术和应用价值相对较差。
2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综合分析以上关于数字资源评价领域文献的研究内容,国内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数字资源的内在质量、检索系统、检索功能、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服务绩效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其中大部分为理论研究,对实践的应用和指导方面操作性不强。
笔者认为,目前国内研究者对电子资源评价存在的不足及解决办法如下:
2.1 定量化指标较少,定性化指标过多
这是由于比较单位和环境的差异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可比性。因此,在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时应综合考虑定性与定量指标的比例及可操作性。
2.2 参与电子资源评价的人员素质影响评估结果
评估人员会因为自身原因对自己了解的学科评估得仔细严格,而对自己不了解的学科就相对疏忽,这也会造成评价不够客观,评估结果表面化。解决该问题可以效仿国外的做法,吸收各个层面的研究者或扩大调查范围,最终制定出适用范围更广,实用性更强的评价体系。
2.3 现有的评估指标概念和内容不统一,缺乏普适性和科学的评估模型,可操作性不强
这需要在国际标准下制定出严格的指标体系,并明确其概念和内容,才能最终得出真正具有实践操作性的研究成果。
2.4 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数据库开发商或生产商的指导性较差
电子资源的功能与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开发商或生产商的学术严谨性、工作责任心等方面。这要求我们作为电子资源的最终用户向数据商提出要求,与之协商,以达到满足用户实际需求的目的。■
[1]肖珑,张宇红.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初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3):35-42.
[2]徐革.重构电子资源综合评价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法[J].图书情报工作,2004,48(2):32-34.
[3]刘锦山.数字资源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EB/OL].http:∥www.chinalibs.net/quanwen.asp?titled=27809,2007-04-16.
[4]徐革.电子资源评价之重要影响因子的调查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24(3):77-81,96.
[5]徐革.确定电子资源评价指标模糊权重的可行方法[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6):690-693.
[6]温东琰,于光.AHP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电子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现代情报,2006,26(8):166-167,170.
[7]赵伟.改进的AHP法在图书馆网络数据库选择中的应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4):49-52.
[8]向英明.电子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数学模型的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4,23(1):26-29.
[9]汪媛,赖茂生.我国高校图书馆引进网络版全文数据库的综合评价模型[J].情报学报,2004,22(9):1061-1065.
[10]张宏玲,索传军.论数字馆藏评价指标的获取方法[J].图书情报工作,2005(4):62-65.
[11]赵乃.电子期刊评价与利用统计研究[J].情报杂志,2006(7):124-127.
[12]甘利人.我国四大数据库网站用户满意度评价研究[J].情报学报,2004,23(5):524-530.
[13]杨毅,桂君,周迪.电子资源建设与评估指标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1):34-36.
[14]刘蔚,王长宇.ISO2789、NISOZ39.7和 E-METRICS数字资源评价标准比较 [J].图书馆学刊,2010(2):56-58.
[15]刘锦山.数字资源评估指标体系研究[EB/OL].[2004-02-23].http:www.chinalib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