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羊场的防疫体系建设
2011-08-27蒋桥明蒋建生包熙旺广西壮族自治区牧草工作站
文│蒋桥明 蒋建生 包熙旺(广西壮族自治区牧草工作站)
陈兴乾(广西壮族自治区草地监理中心)
建立健全规模羊场防疫体系,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严格实施标准化的管理和统一有效的防控措施,是阻断疫病传播途径、防止疫病发生、保障种羊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一、场地选址
羊场选址八项原则:一是附近牧草饲料资源丰富;二是交通方便而又不紧邻交通要道;三是地势高燥,既有利于防洪排涝而又不致发生断层、陷落、滑坡或塌方;四是地形比较平坦,土层透水性好;五是有水、有电或水电问题较易解决;六是不造成社会公用水源的污染;七是要与村落保持150米以上的距离,并尽量处在村落下风和低于农舍、水井的地方;八是符合当地城镇建设综合规划和环保功能区规划要求。
二、场地规划与布局
羊场场地规划应本着因地制宜和科学饲养管理的原则,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场地建筑物的配置应做到整齐、紧凑,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供水管道,有利于整个生产流程和便于防疫,并注意防火安全。主要分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3个功能区,各区界限分明,联系方便。各区排列,按全年主风向及地势由上而下依次为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各功能区之间的间距不少于50米,并有防疫隔离带或隔离墙。
1.管理区。管理区即场部办公室和职工宿舍,对外联系密切,应设在羊场大门口或场外,以防外来人员联系工作时穿越场内和职工家属随意进入场内,传播疫病。场部或生产区门口应设门警值班室及消毒池。
2.生产区。生产区门口应设门卫值班室、消毒池、喷雾消毒通道、紫外线消毒室和更衣室,各生产区之间要有一定距离的缓冲防疫隔离带。
(1)羊舍。为了便于饲养管理,尽可能缩短运输路线,既要利于采光,又要便于透风。修建数栋羊舍时,应采取长轴平行配置。当羊舍超过四栋时,可两行并列配置。前后对齐,相距16~20米(即两栋运动场宽度)。羊舍建筑应包括工具室、值班处置室。羊舍四周和场内舍与舍之间都要规划好道路。道路两旁和羊场各建筑物四周以及运动场内都应搞好绿化,夏季可以遮阴和调节场内气候。
(2)饲料库与饲料配制室。饲料加工调制室应设在各羊舍中央,距离各栋羊舍较近,并且饲料库靠近调制室,以便运输饲料。
(3)青贮池与草垛(干草堆放区)。青贮窖可设在羊舍附近,便于取用,但必须防止羊舍和运动场的污水渗入池内。草垛(干草堆放区)则应设在距离房舍50米处的下风处,以利防火。
3.隔离区。隔离区即病羊隔离观察间,兽医解剖室、兽医实验室、贮粪场、化尸池应设在距羊舍200米下风向的地势低洼处,以免疾病传播。
三、管理制度
1.人员管理制度。羊场严禁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到场人员须做好登记,以便追踪来客及其接触史;食堂严禁从外面采购相应的畜产品,本场人员不准接触和携带染疫的相关物品,场内不准养殖其他类动物;管理人员和饲养员进入生产区都必须进行沐浴、换衣、消毒,所有车辆进入生产区必须经过消毒池消毒;场内技术员严禁对外服务。
2.生产安全管理。羊场实行全进全出制,严禁将已出栏的羊只再运回场内,防止带入其他疫病;坚持自繁自养,且尽量采用繁殖、培育和育成分开的分点生产模式;外地引进的种羊应置于生产区外隔离饲养,观察一个潜伏期以上。
3.饲料安全管理。饲料必须是来自无病原污染的原料,而且要做到新鲜、优质、不发霉、不变质。
四、疫病防控
1.科学制定免疫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了解当地疫情情况,结合抗体检测,科学制定羊场主要疫病的免疫程序,开展强化免疫注射工作, 确保免疫率达到100%。
2.开展巡查和抗体检测。羊场在做好正常免疫工作的同时,要经常性地开展抗体检测,根据抗体检测结果和抗体消长情况,制定和调整免疫计划,以确保免疫效果。同时,要安排技术人员开展巡查工作,一旦发现羊只发病,要及时隔离观察治疗。
3.建立各种养殖档案。根据业务主管部门要求,规模羊场必须做好生产记录、消毒记录、免疫记录、治疗记录、用药记录和无害化处理记录等各种养殖档案,做到有据可查。
五、消毒
消毒是羊场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羊场大门口应设立消毒池,旁边建有人员消毒设施,进入生产区入口处再设立消毒池,全场大环境每周消毒1次,走道及场内主要道路每周消毒2次;其次,通风空一段时间后,再消毒方可再次进羊;三是不要长其使用同一种消毒药,要做到定期更换,防止产生抗药性,影响消毒效果;四是定期杀灭舍内外的病源携带者,搞好灭鼠、灭蚊和灭蝇工作。
六、治污
必须遵循循环经济的3R(即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建立完善粪便处理措施和污水处理机制,进行无废物、无污染的羊群生产,确保养羊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