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扎菲:下一个萨达姆?

2011-08-23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11年5期
关键词:萨达姆卡扎菲利比亚

8年前的3月20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打响了伊拉克战争,8年后几乎是同一日,以法国为首的多国联军又开始军事打击利比亚。而今,即便卡扎菲向奥巴马发出了求和信,却被奥巴马回绝,即将走向穷途末路的卡扎菲不禁让人联想起同为阿拉伯世界“革命双雄”的萨达姆,也不禁要问: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各自又有着怎样的命运?卡扎菲会否成为下一个萨达姆呢?

“革命双雄”的殊途

在中东与北非,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和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曾被视为阿拉伯世界的“革命双雄”,1969年的两场革命造就了他们独特的地位。两人在青年时代均深受埃及革命领导人纳赛尔的影响,他们信奉泛阿拉伯主义,仇视犹太复国主义及其西方支持者,并均具有桀骜不驯的秉性。但两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个性特征——

一直以来,萨达姆是残忍的代言人,被称为“枭雄”;而卡扎菲则更多地以不可理喻、不按常理出牌给西方世界和阿拉伯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事实上,阿拉伯世界对于卡扎菲和萨达姆的态度也截然相反,甚至在这一次,由于卡扎菲无论是在西方世界还是在阿拉伯世界里都是一个“规则破坏者”的存在,于是诡异的事情发生了:美国头一次发现自己与伊朗甚至“基地”组织站在了同一阵线上。

3月13日,“基地”组织一名利比亚籍发言人号召利比亚人“无畏地”站出来反对卡扎菲。卡扎菲是“基地”组织在中东的头号死敌,1996年,“基地”领导人本·拉登还一度下令刺杀卡扎菲。

伊朗与卡扎菲互相也无好感。3月20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梅曼帕拉斯特虽然表示对多国联军军事打击利比亚的动机表示强烈质疑,但伊朗当局曾表示支持利比亚反政府军的“合法需求”。而2003年伊战爆发后,伊朗和阿拉伯联盟(科威特除外)则是强烈谴责了美国对伊拉克的入侵。

黎巴嫩贝鲁特卡内基中东问题研究所负责人保尔·沙利姆说:“萨达姆在阿拉伯世界还是有很多支持者的。尽管阿拉伯世界对他屠杀人民的罪行表示不满,但萨达姆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阿拉伯世界的一个主要领导人,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形象。”

“阿拉伯世界不喜欢卡扎菲,因为他经常给人以出格的感觉。”沙利姆说,“所以此次阿拉伯世界果断地表态支持设立禁飞区。”

“沙漠雄狮”卡扎菲

利比亚革命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1942年出生在苏尔特一个游牧部落家庭。1961年在班加西利比亚大学攻读历史,后在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1965年毕业后他在利比亚陆军服役;1966年赴英国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受训。

卡扎菲曾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有“沙漠雄狮”之称。卡扎菲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在一些人的眼里,他是“大救星”、“民族英雄”、“革命领袖”;而在另一些人的眼里,他是“狂人”、

“疯子”、“恐怖主义支持者”。

反对奢侈豪华

卡扎菲出身游牧民族,主张部族社会的自然公平,他反对奢侈豪华,过着简朴的生活。他本人生活十分简单,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也不饮其他高级饮料,仅喜欢喝矿泉水和驼奶。

他喜欢住帐篷而不喜欢住豪华宅邸,喜欢骑骆驼而不爱坐高级轿车。他的妻子和儿女一度住在的黎波里的军营里。他在帐篷里办公和会见外宾。1989年,他到南斯拉夫出席不结盟首脑会议,就住在自己带去的帐篷里。革命成功后,他的父亲在首都贫民的窝棚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卡扎菲说,等所有的人都有了适当的住房,他父亲才能有像样的住所。

无论任何场合,卡扎菲总是身着同一颜色的服装,有时是白衣、白裤、白鞋、白头巾、白手套,外披一件镶着金边的白色斗篷;有时是黄色卡其布军服,戴同样颜色的头巾,在十几名保镖的护卫下出场。据他的保镖说,卡扎菲的饮食十分简单,早餐是面包和驼奶。午餐多为烤牛肉或烧牛排,外加利比亚汤,有时也吃柏柏尔人爱吃的古斯古斯。

性格放荡不羁

卡扎菲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行动常常令人难以捉摸。这是因为他从小在沙漠里长大,过惯了无拘无束的游牧生活,加之上学时喜欢看乌托邦和无政府主义的书籍,因而养成了放荡不羁的性格。1988年,他亲自开推土机推倒的黎波里监狱的大墙,放出400名政治犯。卡扎菲疯狂反美,但对释放在黎巴嫩和菲律宾扣押的西方人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卡扎菲善于演说,他讲话从不用讲稿,口若悬河,慷慨激昂,不时挥舞着双手,显示出勇气和力量。他喜欢用戏剧性的行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政策,因而常常引起人们的非议和讽刺,甚至说他是“言行无度、不合情理”的怪人。

卡扎菲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全家都是明星,占据着西方报纸的不同版面。卡扎菲的二儿子赛义夫精通德语、英语和法语,常年在西方各国间游走,已经作为卡扎菲的公开代言人多年,也是盛传的卡扎菲的接班人。卡扎菲的第三个儿子萨阿迪,从小痴迷足球,并成功地于2003年开始效力于意大利佩鲁贾队,成为该队最著名的板凳队员,在意大利甲级联赛队员实力排名中位列倒数第二位。卡扎菲的女儿艾莎,是利比亚著名的美女,因为外形酷似德国名模克劳迪娅·希弗,得一外号“利比亚的希弗”,是萨达姆律师团的成员之一。最小的一个孩子汉尼拔则花边不断,常上八卦周刊。不管西方对卡扎菲有多大的意见,但不得不承认,他们一家的公众形象是完全与西方接轨的。

从小就有反西方倾向

在卡扎菲青少年时代,他经常收听埃及电台的节目,深受时任埃及总统的纳赛尔民族解放思想的鼓舞,信奉泛阿拉伯主义,仇视犹太复国主义及其西方支持者。这造就了他后来反西方的政治倾向。1969年,27岁的卡扎菲虽然只是利比亚军队中的一个通讯排排长,但率领12个军校同学和手下的几百名士兵揭竿而起,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自己当上了利比亚的最高领导人。

执政后,卡扎菲在利比亚提出要恢复伊斯兰教“纯洁性”。据说,当他忧伤时,不是醉心于伊斯兰文学创作,就是一人到沙漠的帐篷里静思,聆听真主的声音。他的宗教思想让他与所谓的西方文明格格不入。卡扎菲的反西方倾向让他在民众中很有市场,同时,他也做了不少实事,成为利比亚的“民族英雄”、“革命领袖”。卡扎菲讲话从不用讲稿,口若悬河,慷慨激昂。1969年执政后,他将国家石油收入的50%分给各家各户;教育、医疗都是免费的,有人患上国内治不了的病,就送到外国去看,病人不用出钱;国家建设输水工程;把农场、房屋和拖拉机无偿赠送给农民……但不管是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卡扎菲领导这个大约有650万人口的国家摆脱了贫困。1981年,利比亚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1万美元,成为非洲最富裕的国

家,即使在遭受西方经济制裁多年后,也是非洲生活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国民享受义务教育和完善的医疗体系。

然而,在反对者眼中,卡扎菲却是个“狂人”、“疯子”、“恐怖主义支持者”,“给利比亚带来不少麻烦”。他曾经要“彻底消灭以色列”,态度强硬地向西方国家叫板,支持所有西方国家讨厌的力量。20世纪70年代,卡扎菲资助巴勒斯坦“黑九月运动”,该组织因杀害参加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的以色列运动员而臭名昭著。卡扎菲还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长期支持者。1988年,他在阿尔及利亚召开的阿盟首脑会议上说,他右手戴着白手套,是为了与那些跟美国友好的国家握手时不至于脏了自己的手。批评者说,卡扎菲的反西方立场,让利比亚在国际社会“走进了死胡同”。

萨达姆—沙漠枭雄暴戾君主

在一些人心里,萨达姆是一个暴君、独裁者、阴谋家,但是在另一些人心中,他又是一个英雄。当绞刑架的绳子套在他的头上时,他究竟在想些什么?谁都可以猜测,但也许谁都无法知晓,永远无法知晓。

侥幸来到人世的遗腹子

1937年4月28日,萨达姆出生于萨拉赫丁省提克里特一个农民家庭。当萨达姆还在娘胎里时,他的父亲和哥哥就意外去世。在美国广播公司网站2003年刊登的一篇名为《并非疯子》的文章中,一位昔日邻居声称,萨达姆的母亲因此深受打击,曾一度寻死觅活,甚至动过堕胎的念头。

“侥幸”来到人世间的萨达姆在叔父的拉扯下才得以长大成人。特殊的家庭生活培养了他不屈不挠的倔强性格。小萨达姆意识到,如果不想被欺压,最好的办法就是控制所在的环境,利用可利用的条件欺压别人。

萨达姆1957年加入阿拉伯复兴社会党。萨达姆的扬名之作当属1959年参与暗杀独裁领导人卡里姆·卡塞姆总理。在这起未遂行动中,萨达姆腿部受伤。据说,他自己用刀子剜出子弹。伤愈之后,他逃往埃及,并在开罗大学攻读法律。

1963年复兴社会党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卡塞姆政权后,萨达姆返回伊拉克,1969年11月当选为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成为伊拉克名副其实的第二号人物。

誓言做阿拉伯世界的领袖

萨达姆·侯赛因的名字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中东地区逐渐响亮起来。1979年7月,时任伊拉克总统的贝克尔主动宣布因病辞职,萨达姆顺利登上总统宝座,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达到了权力的顶峰。

《并非疯子》一文称,上任头一天,萨达姆便以“开会”为名,在巴格达召集了数百名伊政府官员。会上,他以叛国罪处死了60名异己。此后,这场清洗运动的录像带在全国热卖,伊拉克民众惊呆了!从那时候起,伊拉克政界无人胆敢挑战萨达姆的权威。1980年,萨达姆领导伊拉克同邻国伊朗进行了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引发海湾战争。萨达姆同时不忘对内镇压。他被控在上世纪80年代末发动了旨在屠杀和清洗伊北部库尔德人的“安法勒行动”,造成约18万库尔德人丧生。

掌权20多年,萨达姆在政坛上纵横捭阖,历经战火,并始终牢牢地控制着政权。渐渐地,区区伊拉克已经无法满足萨达姆的雄心,他要做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复兴社会党党报《革命报》上出现过这么一条萨达姆语录:

“伊拉克人除非不站立,要站就站在世界顶峰。”

狼狈落入美国人手中的囚徒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当年4月9日,美国领导的联军便攻陷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然而,包括萨达姆父子在内的伊拉克前高级官员突然集体“蒸发”。

驻伊美军随后发出“扑克牌”通缉令,萨达姆理所当然成为黑桃A,悬赏金额高达2500万美元。

2003年12月13日晚,驻伊美军根据情报在提克里特一个6英尺深的地洞中发现藏着一名蓬头垢面、胡子拉碴的老人,腰间挂着一把手枪。参与行动的美军士兵事后说,他们一开始并没有认出他,最后还是萨达姆本人在回答问话时坦然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在“伊拉克试图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项莫须有的罪名之下,萨达姆被美国逼得家破人亡:除了自己身陷囹国以外,两个儿子乌代和库塞之前也在与美军的枪战中被打死,四任妻子和女儿们则流亡异国他乡。

2006年12月30日,萨达姆被送上绞刑架,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也同时宣告了一个时代的彻底结束。

观点

李伟:卡扎菲命运被西方锁定恐将步萨达姆后尘

面对西方的频频施压,联军空军的连番轰炸,卡扎菲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命运?失去卡扎菲的利比亚将出现何种局面?中东北非恐怖主义势力是否将兴风作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军控研究所所长李伟表示,与萨达姆一同被视为阿拉伯世界“革命双雄”的卡扎菲,很可能将步萨达姆后尘。利比亚在未来很有可能会出现索马里或者阿富汗式的混乱局面。而美国的全球反恐大局则很可能会因为强人卡扎菲的下台而受到影响。

卡扎菲在美国和欧洲联军对他的军队发动空袭后发誓要打“持久战”。美国《外交政策》文章指出,卡扎菲及其儿子几乎别无选择,只能继续战斗下去。虽然目前安理会禁止向利比亚派遣地面部队,但最终还是需要地面部队来把卡扎菲及其儿子赶出利比亚。

李伟认为,卡扎菲与西方没有和解的可能性。卡扎菲下台是早晚的事,流亡他国的可能性也没有。与萨达姆一同被视为阿拉伯世界“革命双雄”的卡扎菲,很可能将步萨达姆后尘。可以说,在美英法多国部队发动军事行动后,卡扎菲的命运就已被北约锁定了,下台只是时间和方式的问题。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20日公开表态,反对扩大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包括发动攻击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斩首行动”。而据媒体报道,21日卡扎菲在的黎波里的官邸遭到导弹袭击,这座距离其会客帐篷大约50米的建筑被夷为平地。

李伟指出,“斩首行动”是超出联合国决议的,所以西方国家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去做。但是“斩首行动”确实在进行,轰炸的黎波里也是为了寻找卡扎菲。现在的空袭,表面上将在防空设施全部被摧毁后结束,实际上会在把卡扎菲推翻直至下台为止。

李伟指出,目前禁飞区实质性上已经扩大到1000公里,这为反对派留出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卡扎菲的势力范围不断缩小,反对派的范围不断扩大,一方面西方国家掌握制空权,另一方面用反对派的地面部队去推翻卡扎菲是西方的初步战略意图。届时,卡扎菲的政府军恐将毫无还手之力。

雷思海:卡扎菲穷途末路阿拉伯世界强人时代终结

不管美国与欧盟之间有什么分歧,但是在卡扎菲政治命运的问题上,美欧是一致的。在美欧冻结卡扎菲的资金,以及他们共同进行的外部贸易封锁的压力之下,卡扎菲的部队虽然战斗力不弱,但要命的是有钱买不到军火和粮草,如此一来,卡扎菲的结局基本已经写好。

在埃及的穆巴拉克倒下之后,卡扎菲已经成为中东北非地区阿拉伯国家最后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政治强人,而他的政治生命的结束目前已经没有悬念。从更深远的历史来看,在这次中东和北非政治动荡中,先后倒下的两位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强人,代表的不仅仅是埃及和利比亚政治的变迁,更标志着中东北非阿拉伯世界的一个时代的过去。

这个时代从二战后开始,以一批阿拉伯政治强人的出现为标志,其特征是追求一个统一的、复兴的阿拉伯世界。这些人包括埃及的纳赛尔、穆巴拉克,利比亚的卡扎菲,伊拉克的萨达姆,乃至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他们都搞过各种形式的“阿拉伯联合”,然而,除了冷战后南北也门成功地统一外,其他的阿拉伯联合事业,基本都以失败告终了。

而这些阿拉伯政治强人的命运,更是让人唏嘘。阿拉法特是被困死在约旦河西岸,萨达姆被美军推翻后吊死,穆巴拉克还算体面地离开,卡扎菲则是命运难测。评论员认为,这些政治强人的命运,折射的是“大阿拉伯世界”梦想时代的彻底翻过,从此之后,中东恐怕再无产生这样的政治强人的国际大环境了。

(编辑/李馨)

猜你喜欢

萨达姆卡扎菲利比亚
利比亚首都争夺战牵动世界
卡扎菲女保镖的主要工作并不是保护他
传萨达姆被捕前已不问政事专心写书
约旦惊现“卡扎菲”
萨达姆与哈泽尔
“当然是萨达姆,他收到了余生免费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