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与酒文化

2011-08-22朱鼎成

食品与生活 2011年8期
关键词:杜康米酒饮酒

朱鼎成

缘起杜康

中国饮酒历史源远流长,黄帝时代的杜康,因为“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成为酿酒第一人。从最早纯度较低的米酒到宋元时期开始流行的蒸馏酒,从米酒到葡萄酒,各种工艺和材料酿制出来的酒,潜移默化的给人们的生活乃至健康带来了巨大变化。

酒与中医有不解之缘。古人造字颇有深意,医的繁体字“医”,其下半部为一“酉”字,古代酒与“酉”字相通,即代表酒是医疗的手段之一。早在二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提出了药酒与按摩结合,对治疗肢体麻木有特殊作用,曰:“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所谓醪就是汁滓混合的米酒,古人认为米酒与中药同用可以“养正除邪,调中理气”,消除麻木不仁。

中国古代还有一种说法:疾病产生是“恶鬼作祟”,酒能驱鬼杀百邪,这其实也是以酒代药起的作用。在合理品饮的情况下,酒既是一种健身的饮料,也是一种治病的良药,一旦没有节制的滥饮,良药往往会转变成危害身体健康的“毒药”。

有益健康

中医经典认为:酒能“主行药势,杀百邪,通血脉,浓肠胃,润皮肤,消忧愁”。酒类能够畅达情志,合理饮酒能使人情绪高昂,消除不良情志对肌体康健潜移默化的影响,少量饮用低度酒是有益的。现代社会,白天,工作生活节奏飞快,职场如战场;入夜,加班应酬,熬夜玩电脑游戏等,更加重了身体的负荷。人们因高速高效高压力的环境所迫,普遍出现抑郁气滞的体质。这种体质常常是诱发脂肪肝、胃溃疡等的元凶,女性则容易产生子宫肌瘤及乳房小叶增生等,适量饮酒能改善以及预防抑郁气滞体质的发生发展。

粮食、水果酿制成的酒口味各有特色,作用亦不尽相同。比如葡萄酒能调理脾胃,补气强身,活血化瘀,有益心脏。一些中药材经酒泡制后,可以大大增强药物的功效,相辅相成,能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例如,抗风湿药酒对于因风寒所致的骨节疼痛,有立竿见影的奇效。

品饮好酒能够通畅血脉,舒经活络,对人体气血的运行有着促进作用。养颜美容便是一招,毛细血管因酒力而变得通畅,特别有益于脸部皮肤的新陈代谢。每天小酌葡萄酒,可使肤色红润光泽。觥筹交错之间,男士容光焕发,女性则更加妩媚动人。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借酒消愁,以诗的语言赞叹美酒。我们的东邻日本过劳死频发,因此,暮色降临,居酒屋里人气鼎盛的情景满大街皆是,已成为使身心愉悦,“与尔共消万古愁”之良方。

过饮伤身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酒类的性质都偏热,会升火气,并且生痰湿。过量狂饮伤脾胃,消耗人体的能量,使人头昏脑胀;伤害人的精神,使脾气变得暴躁。长时间没节制的饮酒会得脂肪肝,甚至演化出肝硬化等危重症候。喝酒过多,还会引起男性精子数量和质量下降,导致不孕不育。凡此种种,过度饮酒的危害不容小觑。

饮酒不仅要控量,还别忽视其他不利因素。首先,空腹不能开怀畅饮,不然会生成痰湿,损伤脾胃。其次,过于劳累以及房事前后不要喝酒,以免伤害身体,导致肾虚腰痛。患病期间更要注意,不然会延长疾病的痊愈时间。如体质过热,咳嗽拌痰,患痔疮、皮肤疾病的人最好不饮酒;高血压、肝胆疾病及胃溃疡患者应禁酒。

另外,酒后不能冷水洗淋,也不宜睡在潮湿的地方,不然,关节炎之类的骨节疼痛会纠缠一生。年轻人喝醉时忌冷水冲脸图痛快,这样易长青春痘;老年人醉酒后切忌迎风入睡,可能会吞下中风偏瘫的恶果。酒醉大怒行蛮力会伤筋骨,醉后行房事、酒驾等更是大忌。

日常生活中,醉酒的情况时有所闻,应尽量避免。喜酒者可备一些中药及食物以助醒酒解毒,如中药葛根、葛花和枳实等有醒酒的作用;而赤豆花、绿豆粉等能解酒毒。一旦喝醉,取之煮汤或吞服,能起到一定解酒醒神、保护身体的效果。欢乐饮酒时切记防止乐极生悲。

猜你喜欢

杜康米酒饮酒
Quantum speed limit for the maximum coherent state under the squeezed environment∗
八宝米酒过三八
饮酒,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白露米酒
与猫狗共饮酒
一壶米酒
当二锅头VS彝家米酒——王朔玩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