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母猪群养在中国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2011-08-22李永辉
李永辉
(上海睿保乐贸易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120)
中国养猪业经过最近30多年的发展,随着国内外养猪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中国猪场生产技术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然而,由于我国的养猪技术水平比起国外先进水平仍然较低,许多猪场面临一系列生产管理问题,如缺乏养猪人才、猪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运行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等。近几年,许多规模猪场开始考虑采用自动化设备提高猪场生产效率,提高猪场的市场竞争力。
2007年,荷兰Nedap公司Velos智能化母猪群养管理(即电子母猪群养)系统在中国猪场推广和应用,并且在湖南第一家智能化养猪公司成功应用3年。随后,全行业出现了从美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家进口和国内各设备公司开发的同类设备,使电子母猪群养模式得到快速的推广和应用,全国已有近100家猪场采用了电子母猪群养模式。
1 电子母猪群养概念
电子母猪群养(Electronic Sow Feeding,ESF)是指猪场利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母猪大群饲养的前提下准确识别个体怀孕母猪,并通过相应管理软件准确执行怀孕母猪的饲喂方案,使母猪在大群饲养的同时,个体能够精确喂料,保持怀孕母猪良好的体况和生产性能。因此,每头母猪必须配备RFID电子耳牌,使系统能够准确识别,同时饲喂管理软件必须稳定而准确地执行母猪饲喂方案。
猪场采用电子母猪群养模式可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怀孕母猪群养,让怀孕母猪自由活动,增强母猪身体结实度,改善母猪健康状况;二是怀孕母猪精确饲喂,实现不同怀孕阶段、不同体况、不同品种母猪饲养条件不同的管理目标。
众所周知,限位栏饲养怀孕母猪是通过限位栏控制母猪的采食量,由于绝大部分猪场采用的是人工喂料,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生产效果。近几年来,自动输送料设备在少数猪场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和应用,减轻了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然而,限位栏饲养引起的母猪肢蹄问题和健康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自动输送料设备仍然依赖饲养员对成千上万的限位栏配量器进行定期调整,同样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无法做到准确的数据记录和分析。电子母猪群养饲喂系统也配套有自动输料系统,通过系统软件设定和执行成千上万头母猪的群养精确饲喂方案,自动记录饲喂数据,能对猪场母猪的生产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并改进母猪生产性能。
2 电子母猪群养生产模式及流程类型
电子母猪群养生产模式的选择和栏舍设计是智能化养猪成功应用的第一步,在选择猪场生产流程时,一定要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选择设计方案。目前,主要有两种生产模式:动态群养生产模式和静态群养生产模式。
2.1 动态群养生产模式
动态群养生产模式指母猪发情配种后4天内转入母猪群养大栏采用电子群养饲喂,适用于少于800头基础母猪的猪场。其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猪舍设计见图2。
图1 动态群养生产模式生产工艺流程
图2 400头基础母猪动态群养猪场猪舍设计图
动态群养生产模式适应小规模猪场(200~800头基础母猪)电子母猪群养要求,规模扩大可以通过增加动态群数量满足,一个动态群的最大容量为400头基础母猪。基础母猪在800头以上,若采用此模式,就会有3个以上,甚至几十个的动态群,管理难度加大,因此不适合大规模猪场。
整个母猪怀孕期间都采用电子饲喂站,并配备自动分离站和自动发情站来辅助管理各种特殊母猪,比如返情母猪、临产母猪等。此模式设备成本较高,而且自动分离站只能分离部分进入饲喂站的母猪,如果母猪不进饲喂站则无法分离,需要饲养员和技术员的人工查找和处理,工作量很大。自动发情检测站可以辅助检测母猪发情,但并不是所有发情母猪都能够及时标记和分离,发情母猪在大群怀孕母猪群内,爬跨、打斗会影响怀孕母猪,甚至导致怀孕母猪流产,影响生产性能。
集中使用饲喂站,设备利用率较高。但由于母猪饲喂大栏无法做到全进全出,猪舍和设备的清洗消毒受到限制。管理上的疏忽会导致母猪体况下降,淘汰率增高。
饲养管理要求高,欧美国家采用动态群猪场的老板就是饲养员,不论是养猪技术水平还是责任心都不是普通技术员能够做到的。经常有各种状况的母猪进入和离开动态群,母猪混群时容易造成较大的应激。目前国内很多采用动态群设计的猪场没有设计独立的后备母猪训练站,只利用动态群中的一个站来训练,会增加生产操作上的难度。
2.2 静态群养生产模式
静态群养生产模式指母猪发情配种后限位饲养28天后转入母猪群养大栏(必须是经过B超检测的怀孕母猪)采用电子群养饲喂,适用于大于800头基础母猪的猪场。其生产工艺流程见图3,猪舍设计见图4。
图3 静态群养生产模式生产工艺流程
图4 1200头基础母猪静态群养猪场猪舍设计图
静态群养生产模式能适应大规模猪场(800头以上基础母猪)电子母猪群养要求,猪场生产管理效率能有效发挥。怀孕母猪在独立的饲喂站饲养,每个饲喂站有50~60头母猪。每个独立的饲喂站在空栏后均可以进行后备母猪训练,可以集中在一个群养大栏进行训练,有利于整个猪场的稳定生产。怀孕前期母猪(占怀孕母猪的25%)在限位栏饲喂,不需要采用饲喂站饲养,减少了猪场电子饲喂设备成本投入。
每个饲喂站可以有效管理,即可以十分清晰地知道每个饲喂站母猪的怀孕阶段,方便生产操作,不需要过多标记和分离。整个猪场按照节律生产,生产管理可以做到每个饲喂站全进全出(同时进饲喂站,同时离开饲喂站进产房),方便栏舍清洗消毒和管理。配种后的母猪在限位栏饲养1个月,一方面可以方便利用公猪观察母猪是否返情和进行B超怀孕检查;另一方面配种母猪在胚胎着床、B超确定怀孕后转入电子饲喂站群养,不容易引起打架和流产,不会发生空怀母猪返情爬跨其它怀孕母猪的情况。
3 电子母猪群养模式在中国猪场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8年初,中国第一家智能化电子母猪群养猪场在湖南郴州成功应用并达到每头母猪年提供25头以上断奶仔猪的成绩。2011年6月底,全国陆陆续续有将近100家猪场采用了电子母猪群养生产模式,许多猪场都期望能够以此获得良好的生产成绩,进而提高养猪效益。随着中国养猪观念的改变,由于市场商机的吸引,国外设备公司利用 “智能化养猪”理念积极推广电子母猪群养系统,而国内也出现了将近10家左右的公司开发和销售类似设备。然而,许多猪场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有人否定电子母猪群养模式。
分析全国部分猪场的经验教训,发现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缺乏猪场应用电子母猪群养模式的人才
设备公司推广过程中大肆宣传和夸大其作用和效果,而没有分析和重视应用技术问题的解决。由于设备公司缺乏有猪场应用电子母猪群养模式经验的人才,自然无法提供良好的应用技术服务,使很多猪场浪费了大量资金,猪场管理和生产性能却达不到预期效果。
3.2 动态群养管理难度大
动态群养模式的管理难度远远大于静态群养模式,而且动态群养模式影响猪场生产的问题远远多于静态模式。动态模式可以在中国应用成功,但是要求猪场技术员的素质高,管理难度大,目前国内的绝大多数猪场员工管理能力和素质远达不到要求。中国已经有几十个小规模猪场采用这种模式,实际应用情况并不理想。
3.3 猪场栏舍设计思路和操作流程不合理
电子母猪群养模式的规划设计没有考虑到中国各地的自然因素和生产操作特点,盲目照搬国外的设计图纸,导致出现一系列问题。猪场设计不仅要考虑设备的性能,而且要结合猪场生产管理技术流程和操作规程,形成系统的猪场设计方案。
3.4 猪舍栏舍建设和施工观念与电子母猪群养观念相违背
电子母猪群养需要母猪活动、减少应激。群养栏地面实地过多,分配不合理,施工质量差,地面积水、积尿,地面潮湿导致母猪肢蹄病增多,打扫清理又会带来严重应激,引起母猪生产性能下降。
3.5 缺乏训练母猪经验
缺乏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的训练经验和方法,许多母猪不会进站采食。电子母猪群养必须保证母猪能够进站,饲喂系统才能识别母猪并精确喂料。如果母猪不进饲喂站,精确喂料成为假想,甚至还会导致母猪体况下降。目前,这个问题是猪场应用电子饲喂不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专业的设备公司必须为猪场提供成套的母猪训练操作规程和应用经验支持,才能保证电子母猪群养的效果。
3.6 母猪群养的行为问题
猪场对发情检测设备过分依赖,发情或返情母猪分离不及时或不能分离出来,爬跨和拱肚行为严重影响怀孕母猪的配种分娩率,甚至直接造成部分怀孕母猪流产。尤其是动态模式,此类问题更为严重,影响生产指标。
母猪大群饲养的打架应激较大。电子母猪群养在不同猪场的打架应激程度不一样,对母猪混群的时间和混群前后的正确处理是解决或减少母猪打架的重要方法,然而很多猪场并未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打架应激。
3.7 不重视对数据的统计和研究
猪场过分依赖设备,没有重视数据统计和研究。电子母猪群养要做到持续提高母猪生产性能,必须不断对生产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电脑控制系统有目标地改善母猪膘情,控制仔猪出生重等生产指标。许多猪场认为只要用智能化母猪饲喂设备就可以提高生产成绩,其实整个使用过程中都必须不断研究,进行精细化管理,猪场设备才能成为让管理更轻松的有效工具。
3.8 猪场选择的电子饲喂设备不稳定
电子饲喂设备不稳定也是困扰猪场正常生产管理的主要原因,由于母猪电子饲喂系统的核心技术是RFID个体识别和系统准确喂料,饲喂系统的稳定性必须要用5~10年的时间来验证,如果设备不稳定,几十头甚至几百头怀孕母猪在一个大栏,将会面临无法喂料和喂料时打架的情况发生。
3.9 电子群养设备公司技术支持和服务不到位
设备公司无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电子母猪群养模式成功应用的基本保障是设备工程技术服务和养猪应用技术支持。电子饲喂设备公司不能只销售设备,必须由经验丰富的智能化养猪技术人员指导猪场解决养猪技术问题,才能不断提高生产成绩。
3.10 忽略了其他猪场管理
猪场生产成绩的提高是系统工程,忽略猪场其他管理,认为只要采用电子母猪群养就可以提高生产指标是错误的。母猪的饲养管理包括许多方面,各个环节都很重要,而且猪场环境及其他生产管理技术,如育种、营养、防疫等都同等重要。
3.11 忽略防雷设施的配置
猪场忽略防雷设备设施的配置,导致设备被雷击,维护成本增加。尤其是南方地区在雷雨季节,猪场必须采取有效防雷措施,才能降低自动化设备和电子设备被雷击的概率。
4 电子母猪群养模式在中国养猪业的发展前景
电子母猪群养模式作为世界养猪业的一种新模式,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是不一样的。欧美国家的政府和动物福利组织的呼吁促进了电子母猪群养模式的推广,猪场采用自动化限位栏饲养怀孕母猪也可以达到每头母猪每年提供25头以上断奶仔猪的生产成绩。预计在2013年,欧盟国家的猪场将母猪全部从限位栏解放出来,电子母猪群养模式已经成为现代规模化猪场管理的最佳选择。电子母猪群养模式在欧洲普遍应用的10多年来,不仅管理更轻松,生产成绩不断提高,而且满足了动物福利的要求,被欧盟国家的猪场广泛地接受和采用。
中国养猪业在改变传统小栏群养母猪而采用限位栏饲养怀孕母猪的过程中也总结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以怀孕母猪限位栏饲养和控料为主的适合中国养猪业发展的一套模式。然而,采用限位栏饲养却不配套自动输送料设备,猪场终究无法有效解决怀孕母猪的精确喂料和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工人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低对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率起着负面作用。猪场配套自动化输送料设备只是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很难把限位栏怀孕母猪管理好。
电子母猪群养在中国猪场的应用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诸多错误认识,许多猪场认为只要采用电子母猪群养就可以达到每头母猪年产断奶仔猪25头以上,母猪使用年限可以延长1~2年,且还能大大提高猪场效率和经济效益。猪场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电子母猪群养模式的猪场不会在短期内让所有猪场都有预期的良好效果,而且未来几年还将有更多的猪场经历同样的教训和损失。
到目前为止,全国近100家智能化猪场普遍存在严重的设备和技术问题,少数猪场能够总结一些教训并采取改进措施,但生产成绩仍然不理想,在中国养猪业发展过程中,新事物,新观念的产生都要经历许多挫折才能总结出适合一定阶段的经验,一种新设备或新模式只是解决猪场部分问题的一种工具,它不是万能的。在过去的3年时间里,中国养猪业已有许多成功应用电子母猪群养模式的规模猪场,3个员工饲养管理400头母猪,年出栏1万头保育仔猪,10个员工饲养管理1200头母猪年出栏3万头商品育肥猪的猪场已经在中国出现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就表明,电子母猪群养模式在中国养猪业的应用是可以成功的,也能够快速提高猪场生产效率并成为未来中国自动化高效猪场的发展趋势。成熟、稳定、简单、有效的设备配套高素质员工和电子母猪群养应用经验将给中国养猪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