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纸厂工业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
2011-08-21阳应歆高素萍
费 雯 阳应歆 高素萍
1 项目背景及场地分析
宜宾纸厂位于宜宾市岷江北岸,公司始建于1944年,60年来,通过不断的改革、改组、改造和扩建,发展成为集制浆、造纸于一体的国家大型企业、西南地区最大的制浆造纸企业。
设计场地为该公司废弃厂区,面积约667亩。
通过现场勘探,对厂内现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总结出以下两大因素:
1)不利因素。a.厂房分布密集,拆除工作施工量大,并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厂区内有一处空压站和降压站,是景观再生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b.区内绿化面积小,植物种类较少,且植物景观形式单一;c.厂区内部分土壤已被污染,植物处于非健康状态。
2)有利因素。a.基地内具有鲜明结构特征的构筑物,可保留作为工业景观符号;b.基地滨江,可借此打造滨江景观带,在植物造景上可营造水生陆生等多层次的景观,同时合理开发水上活动和滨水休闲空间。
2 设计思想的提炼——建立适“时”适“地”的景观
2.1 “时”——新时期景观设计师的历史使命
1)全球的时代背景。工业化和城市化→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危机→景观设计师的历史使命感→景观设计的重新定位→营造一个人类健康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多维空间→可持续的景观。
2)我国的时代背景。新时期城市建设的要求→科技、经济、文化、生活、生态整合交汇→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差的传统工业将逐渐退出竞技赛场→城市内的工业废弃地将越来越多。
景观设计师的历史使命:如何使废弃地获得新生。
2.2 “地”——与场地对话,寻求“场所精神”,追寻“心理路标”
自然环境的特定性和人造环境的独特性,营造了场所一种总体的特征和氛围,构成了场所精神,成为社会传统和集群文化的象征符号和展示时空序列中关于血肉生活图卷的媒介。
景观设计师的历史使命:如何挖掘这种场所精神。
3 设计理念
1)生态恢复设计。生态恢复设计包括三方面:尊重场地的生态发展过程;提倡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倡导场地的自我维持以及可持续发展处理技术的应用。
2)景观再生。通过保留、更新和废物再利用的原则,将原有的工业景观要素重新组合,使造纸厂变成一个供普通人休憩放松的乐园。
3)人本精神。在设计中,将人的生理心理需求,行为习惯综合考虑,体现再造景观的人本主义精神。
4)场所精神,挖掘工业历史文化。造纸厂60年来的不断发展壮大,见证了宜宾市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对城市文明的延续、城市历史的凝固,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5)经济创收。对厂区原有构筑物进行改造后,通过开设商铺、出租场地、举办各类活动等方式,使基址在经济创收方面得以延续。
6)科普教育。基本保留厂区内原有污水处理系统,以解说牌等方式,向参观者传达技术过程。此外,利用植物展示牌介绍植物在已被污染的厂区环境中所能起到的生态修复功能,以此向民众传输生态环保知识与理念。
4 设计方法的提炼
1)保留:历史的沉淀和魂脉。尊重没有设计师的设计,保留“没有设计师的设计”或原有设计师的设计。
2)改变:增与减的设计。加法设计——充分表达“东西”的意义,再现历史的足迹。减法设计——揭示“东西”的本质。
3)创新:创造新的语言和形式,让场所充分“自我陈述”。
5 设计成果
5.1 总体设计
用工业时代的笔墨,构筑“二轴二环四空间”的总体空间布局,勾勒出别具一格的“体验空间”。1)“二轴”。根据基地地形、原有道路以及预保留的构筑物在基地中的分布位置,规划出两条主要的景观大道(见图1):主轴从岷江西路斜插入基地,穿过铁轨,平行于混凝土构架,直达滨江景观带;次轴平行于铁轨,从次入口二进入,直达预保留的泡木池。2)“二环”。根据设计定位,将该景观定位成工业主题公园。设置了两条特色分明的游览路线:a.“体验路线”,将“体验空间”中的四大空间巧妙地串了起来;b.“绿色路线”,有机地将主入口附近的两片疏林绿地和整个滨江景观带串起来。3)“四空间”。即展示空间、娱乐空间、消费空间和绿色空间(见图2)。
图1 宜宾纸厂废弃厂区总体设计交通分析图
图2 宜宾纸厂废弃厂区景观再生设计场地功能分区图
5.2 功能分区
1)展示空间。a.技术展示空间: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作为整个造纸厂景观再生的文化基调,在厂区所遗留下来的构筑物中寻找合适的“空间”(可以是造纸环节中某个具有代表性或者特殊意义的环节,比如污水处理环节)以此作为展示的媒介,结合一些介绍工业流程的说明牌等。b.艺术展示空间:将厂区内遗留的能产生特殊展示效果的建筑改造为展厅,举办一系列艺术展览。通过摄影将厂区景观以艺术的方式记录下来,固定展出在某个“展厅”里面,增加厂区艺术氛围。并提取景观元素,如设立工人雕塑——将工人劳动时的情景以“造像”的形式留下来。保留原有机器作为环境艺术品。修饰原有特殊地貌,作为大地艺术。解构、重组工业废弃地上的某些构筑物或设施。2)娱乐空间。将厂房改造成剧场或表演厅。定期表演,丰富人们业余生活,使之成为人们的“心理路标”和“生活提示”。利用原有泡木池下沉式的空间设置组合儿童玩具和健身器械。铁轨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符号。对于再利用厂区遗留下来的铁轨,我们可以尝试将原来的运料车改造为可乘坐的“观光车”。3)消费空间。利用厂区内一些厂房的布局空间,我们可以尝试在这里建成“休闲一条街”。4)绿色空间。绿色空间将主要由主入口附近的疏林绿地和整个滨江景观带组成。该空间将由植物扮演主角,充分发挥其生态功效,在为游人创造“绿色”的休憩环境的同时,逐渐修复造纸厂受损的生态系统,并承担起“城市绿肺”的责任。
6 结语
工业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不仅仅是改变一块土地的贫瘠与荒凉、保留部分工业景观的遗迹,也是艺术、生态等处理手法的运用。通过综合的设计,为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寻找出路。
[1]王仁凯.关于21世纪初首都园林绿化的思考[J].中国园林,2001(1):16-19.
[2]熊和平.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背景浅析[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7(4):7-12.
[3]李永红,赵 鹏.默语倾听 兴然会应——在地段特征和场所精神中找寻答案[J].中国园林,2001(2):29-32.
[4]俞孔坚,石 颖,郭选昌.设计源于解读地域、历史和生活——都江堰广场[J].建筑学报,2003(9):46-49.
[5]高 蓓.场所的意义 现实的话题[J].南方建筑,2001(4):22-26.
[6]宋启林,蔡立力.中国文化与中国城市[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7]陈 波,包志毅.生态恢复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J].中国园林,2003(7):44-47.
[8]俞孔坚.从世界园林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看中国园林专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中国园林,1998(1):17-21.
[9]刘琮晓,林 瑶.“场所精神”的延续——析历史建筑空间的再生[J].中外建筑,2003(3):30-32.
[10]丛 林.景观设计中场所精神的体现[J].东华大学学报,2003(6):44-46.
[11]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中国园林,2003(3):11-18.
[12][美]MaryG.Padua.工业力量——中山歧江公园:一个打破常规的公园设计[J].刘 君,译.中国园林,2003(9):6-12.
[13]俞孔坚,庞 伟.理解设计:中山歧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J].建筑学报,2002(8):47-52.
[14]王向荣,林 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5]唐 军.追问百年——西方景观建筑学的价值批判[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