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DC 桩试桩复合地基检测方法简论

2011-08-21张小勇

山西建筑 2011年34期
关键词:陷性单桩黄土

张小勇

DDC法即采用灰土挤密桩+孔内深层强夯桩法对地基进行处理,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办法,处理后的地基检验涉及到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本文以一个工程实例为例,详细阐述了该类型地基的检测方法与数值处理办法,对该类型的地基处理检验具有普遍意义。

1 工程概况

太原宝佳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所建宝佳万科紫台项目地下车库,根据设计图纸所示:采用灰土挤密桩+孔内深层强夯桩法(DDC法)对地基进行处理。DDC法孔内填料采用三七灰土,设计成孔孔径400 mm,用1.8 t锤夯扩至550 mm,振动沉管挤密成孔,桩距1 200 mm,正三角形布置。为给设计提供依据,先打试桩6组,试桩有效桩长12 m(3组)和10 m(3组),要求桩体夯实平均压实系数不小于0.97,桩间土的平均挤密系数不小于0.93,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330 kPa。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太原宝佳万科紫台项目一期4号(公寓及会所),5号,6号,8号,9号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可知: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沉积时代成因类型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物(Q2ml4),以第①层杂填土的层底为界;第四系全新统晚期河流冲洪积层(Q2al+pl4),以第②层湿陷性粉土层底为界;第四系全新统中、早期冲洪积层(Q1al+pl4),以第⑥层粉土层底为界;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地层(Q3),以第⑦层粉质粘土层顶为上界,本次勘察未揭穿该层。

3 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

3.1 试验要求

承压板底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相适应,承压板底面下铺设中粗砂垫层,垫层厚度为100 mm。

3.2 试验加载装置

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千斤顶的反力装置为压重平台反力装置。

3.3 试验设备

1)试验所需配重,提供不小于1 000 kN荷载。2)RS-JYB桩基静载荷测试仪及配套的设备1套。3)FQS-20010型200 t分离式油压千斤顶1台及配套的高压油泵及油管。4)圆形承压板一块(直径为1.26 m)。

3.4 荷载与沉降的量测仪表

荷载用放置于千斤顶上的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复合地基沉降采用位移传感器测量。

3.5 加载与沉降观测

1)加载分级,共分10级,每级加载为最大加载量的1/10。具体分级及加载量见表1。

表1 具体分级和加载量 kPa

2)观测沉降:每加一次荷载,在加载前后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个小时读记一次。

3)沉降相对稳定标准:当连续2 h内,每1 h的沉降量小于0.1 mm,认为承压板下沉已趋稳定,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4)卸载与卸载沉降观测:卸载分五级等量进行。每卸一级荷载测记回弹量,直至变形稳定。

3.6 终止试验条件

1)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2)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直径的6%(56.7 mm);3)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大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以上。

本次试验S1,S2,S3,S5,S6满足终止加载条件第3)条:当达不到极限荷载,最大加载压力已大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

本次试验S4满足终止加载条件第2)条: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直径的6%(56.7 mm)。

3.7 试验成果

1)单桩(有效桩长12 m)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评价。

根据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结果,依据GB 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附录J的有关规定:

S1号桩在加载量达到682 kPa时未出现极限荷载,最大沉降量26.46 mm,其p—s曲线是平缓光滑曲线,根据GB 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附录 J第 J.0.7条规定,取其 s/d=0.008,即s=10.08 mm时所对应的荷载为399 kPa,其值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即341 kPa,根据GB 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附录J第J.0.7条规定,取其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即341 kPa为该桩的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S2号桩在加载量达到682 kPa时未出现极限荷载,最大沉降量16.70 mm,其p—s曲线是平缓光滑曲线,根据GB 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附录 J第 J.0.7条规定,取其 s/d=0.008,即s=10.08 mm时所对应的荷载为522 kPa,其值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即341 kPa,根据GB 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附录J第J.0.7条规定,取其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即341 kPa为该桩的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S3号桩在加载量达到682 kPa时未出现极限荷载,最大沉降量29.33 mm,其p—s曲线是平缓光滑曲线,根据GB 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附录 J第 J.0.7条规定,取其 s/d=0.008,即s=10.08 mm时所对应的荷载为351 kPa,其值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即341 kPa,根据GB 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附录J第J.0.7条规定,取其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即341 kPa为该桩的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GB 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附录J第J.0.7条规定:3组试桩的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平均值为341 kPa,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取341 kPa为该批试桩(有效桩长12 m)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单桩(有效桩长10 m)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评价。

S4号桩在加载量达到613 kPa时出现极限荷载,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直径的6%,即最大沉降量75.76 mm,终止试验。其p—s曲线是陡降型曲线,根据GB 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附录 J第 J.0.7条规定,取其极限荷载的一半,即272.5 kPa为该桩的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其对应的沉降量为42.58 mm。

S5号桩在加载量达到682 kPa时未出现极限荷载,最大沉降量46.92 mm,其p—s曲线是平缓光滑曲线,根据GB 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附录 J第 J.0.7条规定,取其 s/d=0.008,即s=10.08 mm时所对应的荷载为410 kPa,其值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即341 kPa,根据GB 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附录 J第 J.0.7条规定,取其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即341 kPa为该桩的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S6号桩在加载量达到682 kPa时未出现极限荷载,最大沉降量38.85 mm,其p—s曲线是平缓光滑曲线,根据GB 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附录 J第 J.0.7条规定,取其 s/d=0.08,即s=10.08 mm时所对应的荷载为540 kPa,其值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即341 kPa,根据GB 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附录 J第 J.0.7条规定,取其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即341 kPa为该桩的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GB 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附录J第J.0.7条规定:3组试桩的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平均值为318 kPa,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取318 kPa为该批试桩(有效桩长10 m)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4 结语

通过上述对DDC法即采用灰土挤密桩+孔内深层强夯桩法处理地基的检验方法的论述,使我们对该类型地基处理办法的检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其试验设备、检验方法、数值处理有一个初步的掌握,能更好的为工程服务。

猜你喜欢

陷性单桩黄土
湿陷性场地高层建筑地基方案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优选的研究
公路路基湿陷性黄土及处理对策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与研究
各路创新人才涌向“黄土高坡”
黄土成金
只要有信心 黄土变成金
湿陷性黄土地区给排水管道防沉陷设计探讨
《刘文西:绘不尽是黄土情》
基于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