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矿山环境监测与评价现状

2011-08-20杨昌永

山西建筑 2011年34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环境监测矿山

孙 俊 杨昌永

0 引言

近年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越来越高,矿山环境普遍受到严重破坏。特别是露天开采,不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破坏自然景观,而且还会诱发一些地质灾害以及次级地质灾害[1]。一方面,矿山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破坏了美丽的地球家园、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另一方面,矿山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矿山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矿山环境监测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及新方法、技术进行了详细概述,同时,就当前我国矿山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作了浅论,并提出了建议。

1 矿山环境监测与评价概念及内容

1.1 矿山环境监测

矿山环境,即指矿山周围的自然和社会条件。本文主要讨论前者。

当前,矿山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环境分析为基础,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通过环境监测,能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控制污染源、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其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2]。

1.2 矿山环境评价

矿山环境的定义是环境评价的核心部分。矿山环境评价过程包括多个步骤,各个步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但由于环境的内涵非常丰富,在不同国家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对环境的定义也有所不同。这也是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适合于全球的矿山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原因之一[3]。矿山环境评价亦如此。

1.3 矿山环境监测与评价内容

矿山环境监测与评价必须要有一定的针对性、选择性。针对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特征,环境监测与评价详细项目见表1[4]。

表1 矿山环境监测与评价项目

2 矿山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方法

目前,矿山环境监测与评价方法很多,其机理与方法也不尽相同。无论采用何种监测与评价方法,要想得到满意的结果必须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获取可靠的资料,仔细分析矿山生态环境的特点、本质和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科学合理监测评价机制应用是评价成功的关键。总体来看,矿山开采对环境的主要影响特征见表2[5]。伴随矿山环境问题的出现,各种矿山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方法应运而生。

表2 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特征[5]

2.1 矿山环境监测技术、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矿山环境监测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矿山环境监测的概念不断深化,监测范围不断扩大。总体来说,矿山环境监测技术可分为接触性监测技术和非接触性监测技术两大类,所谓接触性监测即是对监测对象进行“亲密接触,进行实验后达到监测目的。非接触性监测技术则反之,只通过光波等对监测对象进行探测从而达到监测目的”。

目前,非接触性环境监测新技术日渐成熟,且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3S技术[6]、远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7]、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矿山环境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R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GPS)、基于MAPGIS的矿山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监测网络与自动监测系统、光谱分析技术等。

2.2 矿山环境评价技术、方法

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多是依据评价对象、内容和特点、主要评价目的和评价要求进行选择,也会受评价者的专长、意见和偏好所左右。同时,在构建矿山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体系时利用遵循一些原则(如可持续发展原则、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优先原则等)[8]。

目前,环评技术、方法较多。陆书玉在《环境影响评价》一书中提到了环评的多种方法即“生态图法、生态机理分析法、类比法、质量指标法(综合指标法)、景观生态学法、生产力评价法、列表清单法、系统分析法等”[3]。武强、刘振宁等在环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单环境问题(要素)评价法与多环境问题(要素)综合评价法[9,10]”,此外还有“矿山生态环境演变历史评价法、现状评价法和演化趋势预测评价法[11]、战略EIA矿山生态环境评价方法[12]、三因素变异数分析法[13]、生境评价系统法”。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目前,矿山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矿山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亟待解决。而与之出现的监测与评价技术、方法很多,其机理与方法也不尽相同。无论采用何种监测与评价方法,要想得到满意的结果,必须构建科学、合理且与之相适应的矿山环境监测与评价机制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矿山环境监测与评价的标准体系等。

3.2 建议

我国经过近30年的实践,环境监测与评价制度不断得到完善,环境监测评价水平逐步提高,为我国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当前的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总体来说明显滞后于环境问题的出现。

其主要原因归咎如下:

1)缺乏监测环评监督机制,公众与企业参与程度低;

2)公众、企业环保意识淡薄;

3)环境监测及环评研究工作资金投入不足;

4)及时研究、更新环境监测与评价方法及标准以及相应法律法规的颁布。

[1]马淑兰.矿山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煤炭技术,2010(5):37-38.

[2]姚琳琳.浅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9):84.

[3]陆书玉.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7,257-260.

[4]韦冠俊.矿山环境工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20-21,234-235.

[5]沈胃寿,曹学章,金 燕.矿区生态破坏与生态重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张春桂,李计英.基于3S技术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12):29-30.

[7]陈立定,冯景辉,胥布共.远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64-65.

[8]席旭东,初佳楠.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实证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3):80-81.

[9]武 强,薛 东,连会青.矿山环境评价方法综述[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12):84-85.

[10]刘振宁.矿山环境分类及评价方法浅论[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1(32):52-54.

[11]李 巍.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进展,1995(3):18-19.

[12]林逢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J].上海环境科学,1998(7):33-34.

[13]叶世禧.实验与放射计数数据之统计处理[M].台北:徐氏基金会出版社,1979:146.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环境监测矿山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