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天津卷)

2011-08-20林逾静

中学语文 2011年35期
关键词:三棱镜反光镜哈哈镜

林逾静

丧钟为谁而鸣

一考生

这是一个温情的时代,这是一个冷漠的时代。

这是一个娱乐的时代,这是一个无聊的时代。

让我们睁大眼睛,看清镜中的影像吧!

倒看望远镜:推远了谁

一头蓬松的乱发,一件开花的黑袄,一双张开了口的布鞋,一个外表斑驳的茶缸,一把哼唱凄苦的二胡……在城市的天桥上、马路边,这样的镜头并不陌生。行色匆匆的人们,面无表情地匆匆掠过,偶尔还会远远地飘来讥讽的词句或鄙夷的斜视。

他们是职业乞丐,他们是骗子,他们影响了市容,他们恶心了我们的情绪……很惭愧,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但当我高傲地往茶缸放进一个硬币,换来浑浊的“谢谢”与谦卑的点头礼后,我明白了,乞丐的尊严只值一块钱;经过长长的思索,不禁发问:他们生来就愿意做乞丐吗?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贱卖了尊严?

找不到答案。

曾参加过一个为拯救月球捐款的活动,摄像机、闪光灯前,张张“老人头”进了红红的箱体。人人表情庄严,场上的我也同样。我们遥望星空,借助高倍望远镜,月球的细部很清晰地呈现出来,银河系也不再朦胧。我不明白,为什么把目光转向近在咫尺的同类的时候,竟会把手中的望远镜倒过来看?

哈哈镜鉴人:高兴了谁

阔步暴走,怒问苍天,“犀利哥”突然走红,“世间最帅的乞丐”、“做人当学犀利哥”、“乞丐王子”……一个流离失所的精神病患者,未做任何努力,不到10天时间就引领了时尚潮流,并找到了11年未见面的亲人。

我不否认,众多推手中,有古道热肠者;我也能理解,众多喝彩者中有借“哥”抒怀者;但我更清楚,相当数量的演绎者们,其实是出于一种很微妙的心理,加入这浩荡的娱乐大军的。

吃饱了,喝足了,兜里鼓鼓的,精神的画板亟待填上点褐色、灰色与黑色。于是,在围绕“犀利哥”的纷纷扰扰中,在不绝于耳的吧唧吧唧中,咀嚼着别人的不幸,赏鉴着底层人的痛苦,在可能偶尔落下的几点泪水中与鳄鱼嬉戏着。

真的很无奈。

无视人间的苦难,甚至将这苦难转化为娱乐的元素,或将其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在不知不觉中成了鲁迅所讽刺的“无恶意的闲人”。呜呼!

众生平等,人文关怀,诸如此类,我们听得太多,说得太多,何时不再做“口头主义”者?要知道,下一个出现在望远镜或哈哈镜中的,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

丧钟为谁而鸣?

[点评]文章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撷取相关的两个镜头作微观解剖,表现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同情,针对纷纷扰扰的现实图景给出了自己的评判。这说明,该考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并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确实很难得。此文有浓郁的杂文味,语言犀利,且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直抵问题的核心,表现出一定的敏锐与深刻。比如“为什么把目光转向近在咫尺的同类的时候,竟会把手中的望远镜倒过来看”、“吃饱了,喝足了,兜里鼓鼓的,精神的画板亟待填上点褐色、灰色与黑色”、“在不绝于耳的吧唧吧唧中,咀嚼着别人的不幸,赏鉴着底层人的痛苦,在可能偶尔落下的几点泪水中与鳄鱼嬉戏着”等,均锋芒毕露。文章手法多样,富于变化。题目、结句直接借用海明威名著的标题,开头模仿了狄更斯的《双城记》,结尾引用了鲁迅的话;人们对乞丐的无视、歧视,与为月球捐款的“表情庄严”形成鲜明的对比;“下一个出现在望远镜或哈哈镜中的,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则含蓄地指出了人文关怀匮乏的严重后果。由此可见,这位考生平时阅读积累丰富,且具有灵活迁移的能力。

五镜争功

一考生

镜国要评选优秀,其中一个环节是候选镜述职。

望远镜挺着长长的身子,气宇轩昂地点头行礼,字正腔圆道:“本镜一贯忠于职守,从未有过半点儿的懈怠,而且如果不是今天的场合,我决不会谈起自己的功劳。因为我的尽责,我们镜国才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才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才知道浩瀚的宇宙空间是那么无垠无界。尽管很辛苦,但我毫无怨言。要论优秀,舍我其谁?”

“哼!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三棱镜一脸的鄙夷,“你咋不说说你窥探隐私,并大肆传播的事情呢?前两天,你……”

“大家好!”反光镜凸着光滑的肚子,边走便打招呼,“我没啥业绩,因为我有一个缺点,只能往后看,所以有镜子说我没有远大理想,也有镜子说我有轻度的心理疾病。但是,如果众位都像我这样,时常回头看,反省反省自己,就能避免以后犯错误,没准儿可能成为一个圣镜哪!谢谢大家,请支持我!”

“支持你?想得美!”显微镜把那只小眼睛瞪得圆圆的,“那次,你故意在身上弄个小泥点,让望远镜先生以为自己长了麻子,差点儿去做整形手术。望远镜老哥,你忘了?”

“至今想起仍肠一日而九回呀。”望远镜往显微镜身边凑了凑,“该你了。我支持你。”

显微镜的底盘有些低,好容易挪到了话筒前:“很多镜不喜欢我,说我就爱把小问题放大成大问题。我冤啊,有些事若不是我及时发现,就危险啦,比如什么杆菌之类的。再者,你要是把优点放在我眼皮底下,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就说在座的各位吧,望远镜目光高远,反光镜警钟长鸣;三棱镜呢,是美好生活的装扮者……”

“谢谢!谢谢!”三棱镜跑上去,一把夺过话筒,“做生活的美容师,让大家快乐,是我最大的幸福。赤橙黄绿青蓝紫,大家想想,能让天上的彩虹进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谁有这样的本事?倒数五个数,五、四、三……”

“哈哈哈……有趣有趣,真是有趣!”哈哈镜拖着他那里出外进的身子,一步一晃,“要说扮美生活啊,我居功至伟。高高不高兴,完全看心情。不管你有什么烦心事,到我跟前一站,脸长了,像驴;腿短了,像蛤蟆;腰弯了,像蛇。好笑不?哈哈,哈哈,哈哈,你连笑三声,就神马都是浮云了。心情舒畅了,过日子就有劲头儿了,看啥啥顺眼了。”

“呸!玩儿去!”四口唾沫同时飞向哈哈镜的脸。

[点评]传统相声中有个段子叫《五官争功》,这位考生受此启发,面对作文题中的五种镜,充分发挥想象,构思出了这么一篇既有情趣又不乏思想性的优秀之作。文章形神兼备。 就“形”来说,“望远镜”是“挺着长长的身子,气宇轩昂地点头行礼”,“反光镜”是“凸着光滑的肚子,边走便打招呼”;其他各种镜,也都“形”象生动,浮现于卷面。再来看“神”,作者的用意很明确,那就是以镜喻人。冠冕堂皇的望远镜、以退为进的反光镜、善于吹捧的显微镜、自我标榜的三棱镜及自大忘形的哈哈镜,各自比况生活中的某类人,从而折射出现实中的不正之风与丑恶现象。结尾处的“呸!玩儿去”,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镜省我身 镜观世界

一考生

反光之镜,可以映照出我们的容颜、我们的内心。望远之镜,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带我们探明这外部的大千世界。一个人,唯有同时认清自己的内心,并且了解这个世界,明确自己的位置,才能充分发挥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树一面反光镜,映出的是那父母所赐、无从更改的容颜。我常常在想,这平凡的外貌于我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诚然,有的人凭借倾城之貌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光彩照人;有的人凭借丑陋的外貌哗众取宠,同样风光。但是,决定一个人成就大小的,是他内心世界中精神的高度而非外表,这一点我深信不疑。我可以容许自己生活上的清贫,但决不纵容灵魂上的贫瘠。因为,灵魂的高度决定着眼界,决定着认知水平,也决定着人的未来。提升灵魂的高度,带来的是更加宽阔的人生之路。

浩渺苍穹,绚丽星云,万千世界浓缩在星星点点的光芒中,引人探索,催人思考。望远镜,正是探明这个神秘宇宙的最佳利器。借助它,我们的事业将更加开阔;我们的思维,也将因思索上升到宇宙的层面而变得更加深邃。

黑夜中,看满天低垂的恒星布满穹庐,仿佛要坠落人间;看雾霭慢慢爬过山坡,听蛙鸣泉响,种种天籁。一人,一镜,在这自然的环绕下窥探宇宙奥秘,这是令我陶醉其中而又不能自拔的事情。宇宙如此宏大,人类不过是一粒围绕一小团名为“太阳”的微弱星火运行的尘埃上那微不足道的生物,又有什么事情,是怀抱如此情感看待世界的我所不能看开的呢?镜中的宇宙,是你教会我宽容。

仰望的同时,我更要感激我脚下这片坚实的大地。虽然它在望远镜中是不能呈现、无法看到的,但倘若没有了它,没有了它的支持,我又怎会有这样一份幸运,去借助望远镜探求无尽的苍穹?大地是沉重的,是现实的,“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的教诲,时时索绕在我耳畔。现如今,这片土地上仍存有许多伤痛与苦难:南方大旱,食品危机,贫富巨差……这一道道伤疤割裂着土地,也割在我的心头。在我即将迈入社会之际,我唯愿定下最为远大的理想,投身于斯,奉献社会。

执一面反光之镜,澄澈自己的灵魂,走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不再彷徨;执一台望远之镜,认清世界,面对困难险阻我不再迷惘。以镜省己身,以镜观世界,内外通达的我将看清自己的位置。随身带好这两面镜子,照出内心,照亮世界,风华正茂的我会阔步迈向成功!

[点评]此文立意高远,发乎诚挚。借反光镜“认清自己的内心”,由望远镜“了解这个世界,明确自己的位置”,作者表现出的追求灵魂高度的愿望,与关注现实世界的责任意识,在当今这个注重眼前功利得失的社会中,的确难能可贵,令人精神一振。尤为可取的是,本文所思所感(如“决定一个人成就大小的,是他内心世界中精神的高度而非外表,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在我即将迈入社会之际,我唯愿定下最为远大的理想,投身于斯,奉献社会”)发诸肺腑,决不雷同于那些空喊口号的文字,而这,正是优秀之作必备的特点。全文不仅思路清晰、结构严密,而且句式整散结合,行文具有节奏感,可以说是摆脱了考场作文流行的学生腔与华而不实文风的一篇佳作。

“药案”众生相

一考生

药家鑫可能根本就没想过,自己会以杀人犯的身份成为世人瞩目的对象。

本来挺平常的一桩交通肇事杀人案,被媒体尤其是网络这么一折腾,一下子就如“滚滚长江滔滔不绝”起来,其中还颇有些浊流与逆流。

“激情杀人”,最早听到这个词还挺新鲜,很佩服其发明者联想的丰富。居然能把弹钢琴与捅水果刀连在一起。一个是高雅的艺术,一个是血淋淋的杀害,怎么就变成了混淆是非的“学术词语”了呢?别说药家鑫还只是一个弹钢琴的初段,就是视钢琴为生命的琴痴,也不会在做坏事(比如砸东西、撬保险柜)的时候把眼前的物件想象成钢琴。

交通肇事是无意,连捅八刀是故意,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稍有点生活常识与法律常识的人,都不会“混蛋”到两者不分的地步。更何况,发明“激情杀人”论的还是位大学教授,是研究法律的专家。所以,我只能怀疑,这位教授敢于大发怪论,还真的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思。只是,杜甫琢磨的是诗歌的语言,而该先生考虑的是出名。这样的谋名手段,与在大街上脱光了跳舞没啥两样。脸大了,或者说不要脸了,还有什么事不敢做、什么话不敢说呢?

“要是我,我也捅。谁让她不要脸记车牌来着?”说这话的是个女孩,据说是药家鑫的师妹。看那语气,好像被害人张妙就应该不记车牌,眼睁睁地看着肇事者逃逸,或者干脆装死,才能免于自己被捅八刀而留得性命。看看网上的帖子,与此类似的言论实在不是少数。极度自私、极度混乱的观念,出自一个长得还不算差的女孩之口,出自更多的年轻人之口,真的令人不寒而栗。我真的希望,她或他们只是一时糊涂,或者想以这样的方式赚取眼球而已。

出事了,想逃避责任,可能是为数不少的人的第一反应;但理性的人,或者说一个负责任的人,面对此种情况的第一选择决不是逃避。这是一个正常社会里公民的基本素质。也许有人会说,药家鑫的犯事、其师妹的谰言,从某一方面暴露了教育的软肋。这有道理,尽管药家鑫只是极度的个案,但其深层的问题,还真值得人们深深思索。

药案就像一面哈哈镜,照出了世间各色人等扭曲、变形的嘴脸。我更希望,人们能把药家鑫作为一面镜子——一面能照出自己内心、令自己警醒的反光镜。

[点评]这是一篇高分作文。文章观点深刻独到,分析具体透彻。作者以药家鑫案为“哈哈镜”,剖析围绕该案所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现象,指出其思想根源与危害,最后希望“人们能把药家鑫作为一面镜子——一面能照出自己内心、令自己警醒的反光镜”,表现了殷切而美好的愿望。全文语言辛辣,严谨灵动,嬉笑怒骂,淋漓尽致,比如“这样的谋名手段,与在大街上脱光了跳舞没啥两样。脸大了,或者说不要脸了,还有什么事不敢做、什么话不敢说呢”;与此同时,行文用语又讲究方式,注意分寸,比如“我真的希望,她或他们只是一时糊涂,或者想以这样的方式赚取眼球而已”。此外,用词贴切,句式也灵活多样。

不要只剩一副老花镜

一考生

请拿起反光镜,看看过去——我们要知道,我们是谁。

请拿起望远镜,看看未来——我们要知道,我们该做什么。

在我们的建设事业中,曾有多少历史遗存被推土机的巨手掀翻,在画了一个大圈的“拆”字下饮泣。在它们的遗体上,又无聊地盖起了多少不中不洋、不伦不类的“现代建筑”?我们的一些建设者,只带着一副老花镜,能看清的,只是眼前的一点点。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反光镜被摔得粉碎,我们将不知自己是何许人也。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悲夫!世界上最大的族群,竟成了最孤单、最不知何去何从的民族。

近日,南京地铁建设因保护梧桐树而改线;北京梁思成故居,因市民愤慨而免于被拆的厄运。这很令人欣慰——我们正在日益认识到“反光镜”的重要。全球化的年代里,我们要先知道自己是谁,才有颜面、有勇气面对世界啊!管仲在儒家道德观念里,算是一个不忠之臣,而孔子依然赞扬他。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保留了华夏的文明,使我们免于同化于蛮夷。现在不是讲华夷之辨的年代了,但民族文化的反光镜是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的。一棵大树生长繁茂的前提,是它要有根!

用反光镜认识我们从哪里来,然后,举起望远镜,看一看未来的路。

伦敦给世界庄重古朴的印象,巴黎给世界明丽耀眼的印象,纽约给世界新锐现代的印象。试问,有哪一座城市因模仿他人而成为世界名城的呢?我们要用望远镜看一看未来,看一看远方,然后,走自己的路!

东南沿海有些小镇,改革开放初期,拆掉古屋,建港式别墅;后又拆掉,改为英式;再拆掉,建西班牙风情小镇。世上还有哪一个民族,这样乐于毁掉自己的东西,然后乐此不疲地模仿别人的?

要扛好望远镜,看一看未来。只有做好自己,才是走向未来的唯一道路。模仿,只是初级的学习阶段,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经历了十年浩劫,我们的文化遗存已成为空架子,整个民族对文化是迷茫的。然后,我们措手不及地迎来了全球化。这样一来,我们的反光镜与望远镜都太易碎,也太沉重了。但无论如何,也要用好这两面镜子啊,道理很简单——我们要做自己,在无法回避的全球化浪潮中劈波斩浪。

摘下老花镜,回顾历史,而后高瞻远瞩,走向灿烂的明天!

[点评]这位考生能纵横中外,联系现实,综观我国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问题,其观点深刻,切入点独到。所用材料似信手拈来,却运用贴切,很好地阐释了“反光镜”与“望远镜”的功能与作用。全文注意承接过渡,例如“用反光镜认识我们从哪里来,然后,举起望远镜,看一看未来的路”一句,就很好地贯穿起上下文。同时,文章语言犀利,用笔灵动,在行文方面也很有特点。

纵观与细察

一考生

君者雄才伟略,而后决胜千里之外。

寇者顾此失彼,而后溃于一蚁之穴。

成者精益求精,而后得以金城千里。

败者以偏概全,而后败于因小失大。

大千世界,万象人生。如何活得精彩?如何获得成功?我认为,我们需要的,是两种精神——我们既需要雄才大略、纵横捭阖的气魄,又需要精益求精、细致入微的耐心。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望远镜和显微镜恰巧是这两种精神的直接反映。

望远镜,我们用它来观望全局,眺望远方。纵然它可以看清事物的整体,然而用它来观察近处的事物时,却往往因为失了焦距而茫然一片。这就如同一个人,虽然有了纵观伟略的眼光,却往往因为忽略了身边的漏洞,导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我自小就钦佩楚霸王,一直以为是刘邦凭奸诈、狡猾篡了权。可是渐渐地发现,原来霸气的项羽却独独少了一份细心。纵然他破釜沉舟,以及自刎乌江的义士之举令千古感动,但他若是早早地发现刘邦之心,于鸿门宴时就做个了断,又何来那千古江水向远去、无颜相见江东人?君者与寇者,往往是一步之差。项羽有了望远镜的伟略眼光,却缺少了显微镜的细致入微,让后人每每读来,未尝不临文叹息。

显微镜的出现,带领我们走进微观世界,让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残缺与瑕疵。但是,若用它来眺望远方,出现的却是模糊不清的景象。倘若一个人只是注重了各个局部,却没能将这些完美的部分串联在一起,断了一个总链条,也就成了一盘散沙。

平生最爱读“三国”,其间固然是群雄无数,却独爱诸葛孔明。他指挥的每场战争,都堪称一次精美的表演。无论是火烧赤壁还是空城之计,都被千古英雄所膜拜。可是,最后为何问鼎中原的,却是缺兵少粮的司马懿?这答案显而易见,卧龙是因着刘玄德而出山,而刘备托孤这一刻,注定了蜀国的灭亡。孔明知天晓地,却算不出还有个扶不起的阿斗。也许他早已明白蜀国的前途,但因那份三顾茅庐的情谊,毅然地撑到鞠躬尽瘁。也许他早就明白中原由谁主宰,但因着那份托孤的信任,他认真地打好每一仗。他用显微镜的细心来计划每一次战斗,但是他没有用望远镜的眼光去看整个蜀国的兴亡。如此说来,更让这英雄人物多了些许悲哀。

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靠着一种精神撑到最后的。他需要的是一种调剂,将望远镜的远观和显微镜的近察相调剂,将纵观伟略与细致入微相调剂。

既要纵观,又要细致,才能达到整体的完美。

用望远镜,以海纳百川的胸怀,雄才伟略,纵横捭阖。

用显微镜,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细致入微,铸就金城。

用之二镜,以纵观与细察的精神,砥砺自我,成就辉煌。

[点评]这位考生以“纵观”与“细察”来解说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功能,其表述合理贴切。通过分析历史上项羽与诸葛亮成败的教训,较好地论述了“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靠着一种精神撑到最后的。他需要的是一种调剂,将望远镜的远观和显微镜的近察相调剂,将纵观伟略与细致入微相调剂”这一核心意思。统观全篇,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思路清晰,组合有序。

写给自己的信

一考生

亲爱的自己:

好久没有联系了,近来过得如何?

虽然我们日日形影不离,却很少有机会心平气和地做一次坦诚的交流。我知道,现在的你一定很忙——即将到来的升学压力、父母的整日争吵、与朋友间层出不穷的小分歧……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你去一一面对、解决。

其实,生活之路,本没有必要走得如此辛苦。而只顾埋头赶路的你,却早已忘记应适时地挂一面反光镜在胸前,用理解之光驱散脚下的黑暗;架一面三棱镜在眼间,莫让暂时的阴云蒙蔽了双眼。

挂一面反光镜在胸前,不为自我欣赏,只为将宽容的光反射到别人脚下的同时,亦将自己脚下的路照亮。

我们的历史太长、权谋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眼光太杂、预计太险,因此一切都构思过度。你要学会如何构思,更应懂得如何适度愚钝。

不必太过在乎打车时司机少找的零钱,看看胸前的反光镜中司机师傅滴汗的脸,别人的生活也不比你容易多少;不必太过计较挤公车时乘客无意的推搡,看看胸前反光镜中曾经的自己,你又何尝不曾因某个急刹车而踩到别人的脚;不必太过在意好友无心的冒犯,看看胸前反光镜中好友疲惫的眼,你又何尝不曾因昨夜的挑灯夜战而情绪急躁、语出伤人。

亲爱的自己,记得常看看胸前的那面反光镜吧,提醒自己:待人以真诚,予人以宽容。

架一面三棱镜在眼间,不为蒙蔽双眼,只为用缤纷的七色光将碍眼的浮云驱散。

整日徘徊在家与学校两点一线的路上,你可曾留心过清晨露出云层的第一抹曙光;你可曾倾听过草叶上一只蝴蝶的轻声吟唱;你可曾欣赏过窗台上一株兰花的淡淡绽放;你可曾感受过明月清风下一片叶子掉落地面的轻柔声响……如此景致并不难得,只是被麻木的你漠然遗忘。

你总是将双眼藏匿在那副厚厚的凹透镜后,却忘记自制一副三棱镜片,偶尔戴上这副特制的眼镜,去发现身边那久未被察觉的美。

亲爱的自己,记得常架起这副特制的三棱镜片在眼间吧,提醒自己:世界很美,我已足够幸福。

挂一面反光镜在胸前,架一面三棱镜在眼间。

愿你常怀一颗宽容的心去体谅他人,常有一双敏感的眼去认识这多彩的生活。

一切安好!

你的挚友

2011年6月7日

[点评]这位考生以“写给自己的信”的形式来表达对两种镜的“感悟”,新颖别致,令人眼前一亮。文章围绕“挂一面反光镜在胸前,架一面三棱镜在眼间”这一核心句,主要分两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讲用好反光镜,予人以宽容——作者所做的反思都源于生活,体现了自省的深度;第二部分讲用好三棱镜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醒自己发现并珍惜“久未被察觉的美”。篇末以“愿你常怀一颗宽容的心去体谅他人,常有一双敏感的眼去认识这多彩的生活”收束,再一次申明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言功底也很出众,尤其是“你可曾留心过清晨露出云层的第一抹曙光……”这个片段,读来美不胜收。

猜你喜欢

三棱镜反光镜哈哈镜
漳河三棱镜
反光镜
如何选购三棱镜
玻璃工匠(3)——三棱镜和分光镜的妙用
Get disconnected with the NoPhone
哈哈镜
哈哈镜
哈哈镜
哈哈镜
奇妙的三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