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
2011-08-15李纯纪
李纯纪
(阳泉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山西 阳泉 045000)
1 概况
阳泉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侧,地处太行山中段西侧,多年平均降水量526.6 mm,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根据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阳泉市(1956—2000年)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06亿m3,其中,地面水资源量2.06亿m3,地下水资源量3.61亿m3,重复计算量0.61亿m3,与第一次水资源评价的本地资源量5.84亿m3相比减少了0.78亿m3,占第一次评价水资源总量的13.4%。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07 m3,略高于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88 m3,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5,远低于人均1 000 m3的严重缺水界线,属极度缺水地区。
2 利用现状
截至2010年底,阳泉市已建水库24座,总库容4 329.6万m3,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9座,小(二)型水库14座,小型灌溉工程2 905处,各类地下水井工程1 100多眼。2010年,全市生活、生产及生态总取水量1.48亿m3,其中,各类水利工程供水0.53亿m3,自来水公司供水0.43亿m3,自备水源工程供水0.52亿m3;按供水水源分类:地表水0.32亿m3,岩溶泉水0.62亿m3,地下水0.54亿m3;按取水用途分类:生活用水0.35亿m3,生产用水1.07亿m3(工业用水0.73亿m3),生态用水0.06亿m3。城市污水处理量0.38亿m3,污水利用量0.054亿m3。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用水量急剧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出现了地下水超采、水环境恶化、供水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
3 存在问题
3.1 水资源持续衰减,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阳泉市进入了一个降水量相对偏枯的阶段,即使一些年份雨量较大,但因年内分配不均、降雨不适时,极易造成旱灾。与此同时,全年75%左右的降水量多集中在汛期6—9月,特别是七八月份,雨量占到年降水量的50%以上,常因暴雨强度大、历时短而洪水成灾。当然,雨洪资源利用率低也是造成水资源量大大衰减的原因之一。期间,降雨量减少了366.9 mm,减幅12.1%;河川径流量减少了0.44亿m3,减幅19.4%;地下水资源量减少了1.14亿m3,减幅22.8%。其中,尤以娘子关泉域岩溶地下水减幅最大,泉水流量由1964年的历史最大值15.76 m3/s降到2006年的历史最低值5.79 m3/s,年线性衰减0.17 m3/s。以1956—1979年和1980—2000年两个系列年进行对比,前后平均流量分别是12.61 m3/s和8.41 m3/s,总计减少4.2 m3/s。另外,大规模的煤矿开采,造成地表裂缝、塌陷、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导致地表径流锐减、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流量下降等,娘子关泉原有的11个主要泉点中,程家泉、水帘洞泉已经断流,河北泉接近干枯。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又需要充足的水源作保障,导致供需矛盾日趋突出。
3.2 水污染形势严重,水环境进一步恶化
阳泉市是一个典型的以能源、重化工为基础的工业城市,境内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工业、企业大都分布在各流域的中上游,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如工业废弃物和垃圾、煤矸石、居民生活垃圾等乱堆乱放,部分河段污水无序排放以及区外补给区和地下水循环状态的改变,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第二次水资源评价结果显示:全市地表水超Ⅲ类水污染河长占总河长的83.1%,其中劣Ⅴ类水污染河长占35.8%。娘子关泉的主要补给河流桃河中下游、温河、南川河中下游的水质均为劣Ⅴ类,河流自净功能丧失、水污染严重,且地下水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和硫酸盐超标,西烟、西峪掌等地的浅层地下水负硬度达到137.27 mg/L。水环境的恶化不仅威胁着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而且将成为阳泉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3.3 地表水开发利用低,供水结构不合理
目前全市建有小型水利工程1 600多处,其中约有2/3的水库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情况,部分水库功能丧失,濒临降等或报废;而塘坝、旱井、水窖等设施的蓄水量极少,只能勉强维持当地群众的人畜饮水。尽管从第二次水资源评价至今,全市地表水利用率从12%提高到了22%,但仅占地表水总量的1/3,供水结构不合理成为地下水超采、水位下降的最直接原因。
4 对策
4.1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
一是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针对全市基础设施薄弱、供水能力不足的问题,对油翁水库、尚怡水库、灯花水库、上马郡头水库等十几座水库按照“五优先”的原则,逐年分批进行加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与保障。二是实施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采取旱井集雨、路面集雨、坡面集雨和渠面集雨等形式,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并适当建成一批集雨节灌示范区,在满足农田灌溉和人畜应急饮水的同时减少洪旱灾害带来的损失。三是实施小型灌区改造工程。充分利用滹沱河、温河、龙华河、乌河等地表水,改造完善温河灌区,规划新建龙华河和乌河灌区,支持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和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逐步提高农业水利用系数。四是新建水源工程。积极开发新水源工程,优先利用地表水、边界水,建设一批地表水骨干工程,尽快规划兴建乌河水库、王家庄水库、温河水库和赵家庄水库,启动建设北水南调工程。根据来水量、需水量、用水量,制定合理的水量分配和调度优化方案,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实行地表水、地下水及岩溶泉水的联合调控,在保障全市工农业生产用水的同时,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4.2 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制度,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不断完善并全面贯彻落实水资源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划定水资源管理“红线”,严格执法监督。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完善取水许可审批制度,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力争降低城市管网漏失率和万元GDP用水量,提高节水器具的普及率;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对全市主要河流重点入河排污口和水功能区进行全面监测,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力度,同时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使污水回用率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实现污水资源化,强制部分行业使用再生水,以遏制水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