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绿色生态设计与场地环境的关系

2011-08-15

山西建筑 2011年34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环境

孔 亮

1 场地与环境的个性思考

提到场地与环境,我们也许想到的都是注册考试的场地设计要求,而设计中应该寻找建筑形式的基础,也就是与环境的关系却没有感受那么的深刻。主要原因可能是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其他学科的知识都不在我们关注的内容里,所以我们只会按照各种设计规范的要求来满足场地设计的各种需要,而遗失了对土地之神的赞美与理解。如果我们学的是环境学,地理学,气象学,水文学专业,那么设计也就会大大不同。我们活在一个生物的世界里,所以应该对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都有所了解,这样才会使得设计更加成熟。所以,我们要做的应该是首先了解物理上的知识,比如自然过程,自然环境,以及一些生物过程和生物环境,同时还要理解建筑在特定环境下的意义。有些环境极具包容性,有些却不是,建筑师应该能够区分这些环境,哪怕这些环境从大体感觉上来说可能是很相似的;有的环境只适于某一特定的目的,而不适于其他的;要能分辨这些不同的环境,对建筑师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比如当去恩施的土家族聚落,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自己是在一个人工营造的环境之中,其中的建筑传达给我们某些文化气息,让感受者觉得这样的地方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有着适合本地方的表达形式,借助物质材料和建筑形式来体现的。

英国著名园林设计师、规划师和教育家麦克哈格认为建筑学有三个重要的领域:1)理解自然物理系统和生物系统;2)确定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建筑变革是否合适;3)了解历史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所提出的改进技术。从事生态设计并且因地制宜的设计建筑、景观、规划等工作的人所必需的要求就是必须非常的了解场地,知道场地是如何形成、如何发展以及其蕴含的深意,以便对它有针对性的改造。这样我们就能够分辨出哪些地方是适合改造的,并且能够找出适当的建设场地和适宜的改造方式。古人必须理解自然才能够生存,我们仅仅是要继承这种原则并把这种原则引入到设计之中。然而,现在很多建筑师已经忘记了这一点,割裂了这些自然元素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在物质环境上,连意识上也失去了这种联系。如果我们想做到绿色生态设计,设计上需要我们理解场地,需要了解场地是什么,环境可以怎么样,哪些地区适合做什么与不适合做什么。同时,任何设计与改造也都需要适应环境。我们的设计应该能够让别人分辨出来这些地方的不同,不仅仅是因为那里的人,而是人、建筑、植被形式、动物等一切元素。

所有这些元素都能看出,对特定的场地需要特点的改造和适应。环境是有它自己的个性的,就像没有任何一个人和别人是一样的,每个地方也都是独特的,比如所有的动植物所生长的环境来说都是特有的,一旦作为建筑师的我们侵入到某个场地,这个环境下的动植物就会有所反应。一般来说,当我们说到什么环境的时候,我们的脑中已经出现了组成这些环境的东西,比如想到沙漠我们就会想到沙与仙人掌,它们之间都有奇妙的组合,我们的建筑也应该成为这个环境的一部分,融入它而不是生硬的介入,我们要做的应该是一个态度温和的建筑,而不是由一系列坚持自己意见的专家来构思策划、建设与控制的突兀建筑。那么,当有人建议你去学习自然的时候,不是要你就简单的去走走,不要停留在表面的东西上。学习自然意味着要了解自然的本质,只有关心了这些问题才是真正在进行建筑设计研究,我们探索进行的越深入,就能获得的越多,设计思路也就越能与自然相吻合与和谐,我们的创造力就越强。

2 土地的秘密

我们先从土壤来说,它就是有生命的,每块土地都是整个生态关系网的中心,是联系动植物以及人类生命活动的核心,我们在土地上建造建筑物是对土地的创造,但是我们现在的设计方法就缺少对土地本身就是生命的认可。

当我们拿到一块项目用地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想着这里可以怎么做、那里可以怎么做,总想着可以在场地里留下建筑师应该有的印记。以至于我们太容易把某个场地当成展示自己设计作品的场所来看待,这样做肯定不能深入的了解场地。大卫德彭说,给予接受型的设计师是没有价值的,要首先对土地开放。有六个词语是应该牢记的:聆听,不作判断,空无,感知,谦卑,耐心。这些核心点总体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也都包含了一种有用的了解土地的个人技巧,即做追踪者,访谈者和研究者。踪迹就是生物在活动过程中留在土地中的表象,也就是对地球上发生故事的记录。比如人在小区里活动留下的痕迹其实和自然界里的动物留下的足迹一样,都可以看成是一种踪迹。在每次我们看到熟悉的环境时,应该试图让自己从中了解更多的东西。看的越多,就越能了解到这些东西的价值。我们可以试一试,从了解自己熟悉的环境开始,按照这样的方式去了解,我们会惊讶的发现对它们的了解会是这么少。比如可以一点一滴的追踪一些现象的起源和终点;比如为什么有些环境没有办法生长灌木、有些地方鸟类聚集多等等。观察我们和下面事物的关系:视野、天空、树木、动物。得出这些关系的目的是知道哪些地方让我们舒服,哪些地方不舒服。因为一旦我们掌握了这些信息,并尊重其与世界的联系,我们在其中的设计工作也会变得很生动、有生命力。通过这样的方法找出相似性并进行对比,就能很快而且深入的感受到其他地方的地域特征。

3 绿色生态设计

在生态设计的开始阶段,我们要先确定我们想要的目标,那就是健康舒适、光线充足、冬暖夏凉、节省能源、经久耐用,并且促进人与自然的健康发展。在做生态设计的时候有几个原则:首先,设计的时候尽可能充分细致;其次,绿色建筑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极其昂贵,不同造价的建筑都可以采用绿色设计,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调整;第三,生态设计不是一种建筑风格,而是一种建筑上的哲学,大多数绿色技术在本质上是不可见的,所以它们可以融入到任何一种建筑风格,其生态特征是建筑与环境的联系,并没有必要支配设计;第四,我们不能随意的把一系列的技术都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来,而是要量身定做,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运行成本降低,在许多情况下也会降低投资成本,整体的经济效益才会增加。比如安装了节能的窗户而没有降低空调系统的规模,使用高性能的厕所但是没有减小废物过滤设备的大小,尽管运行成本降低了,但是投资的成本还是会很高,所以要考虑到长期与短期的效应。最后,生态设计的作用不仅仅是节约能源,但能源消耗最小化却是核心目标。所以,在生态设计的时候,在避免浪费和过量使用的问题上我们要保持警觉。绿色生态设计的艺术不仅仅是安置什么到建筑里,还要将什么节省出去。最好的系统是我们不需要添加和删减的系统,就如同自然界中的植物一样。因此,绿色生态设计是比一般的建筑需要更多的考虑和筹划。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掌握新的技术和设计工具与方法,理解生态的内涵以及了解近期可被利用的建筑产品,它的各个方面的重要性是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的,但是第一步都要保证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最小的。

4 结语

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的绿色生态设计中,我们应该让人类与自然一起恢复健康,多一点让自然永恒的设计法则,落实到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应该不要将绿色建筑的生态手段看作普世性的原则,而是以务实态度在面对不同情况下,针对不同的场地环境来具体的设计。让大自然作为我们永远的伙伴,这样我们才能使这些构成复杂的交错在一起,所设计出来的场所才是植物、动物与人类喜爱的栖息地。

[1]俞孔坚.生存的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6.

[2]郑辑宏.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J].河南建材,2009(5):113-115.

[3]陈宇峰.绿色建筑的概念设计[J].陕西建筑,2008(9):24-26.

[4]马赫·特瑞本.自然的回归[M].吴 琨,韩晓晔,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3.

[5]G·勃罗德彭特.建筑设计与人文科学[M].张 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27.

[6]田 华,赵文学.浅谈绿色建筑设计[J].山西建筑,2010,36(11):51-52.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与实践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环境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绿色生态的企业担当
建筑设计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