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工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浅析

2011-08-15范彩娟

山西建筑 2011年31期
关键词:石料场渣场料场

范彩娟

1 水利工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

水利工程开发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不同于自然条件下的水土流失,是一种人为的水土流失。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占用的区域一般不是完整的一条流域,其水土流失的强度、范围与水利工程项目类型密切相关。水利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特点是,影响区域范围相对较小,但破坏强度大,水土流失防治和植被恢复难度大;尤其是施工临时占地、弃渣场、土石料场,这些区域的土壤及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2 施工临时占地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

按照2011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要求,对生产建设活动所占用土地的地表土应当进行分层剥离、保存和利用,做到土石方挖填平衡,减少地表扰动范围。所以施工临时占地防治区采取的措施有:表土剥离、堆料区的临时防护、施工道路两侧的临时排水设施、施工生活区的绿化美化、施工结束后的土地平整。

施工临时占地防治区在施工结束后要进行全面恢复,所以,首先应对表土进行分层剥离,集中堆放并进行苫盖和挡护。其次,施工准备期场地平整后,应先在场地周围布置排水沟,拦截附近地面来水及收集施工布置区内降雨,将其排入附近河道中,以便于后期恢复。

工程施工开始,对施工生活区内的空闲地进行绿化,绿化措施主要为植草和种植花卉。草种的选择,要充分考虑水利工程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土壤性质、水文条件、生物种类等各种因素,例如,山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宜采用小冠花和无芒雀麦混交,种植方式选择撒播。

对施工临建区的临时排水,主要包括施工道路、施工生产堆料区及剥离表土堆存区的临时排水三部分。在临时道路两侧应设临时排水沟,在成品堆料场、成品料平台和施工骨料堆放场应设置临时排水。

3 弃渣场防治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水利工程洞室的开挖、大坝基础及坝肩削坡、渠道开挖等,均要产生一定量的弃渣,因此,弃渣场的水土流失也是不容忽视的。

弃渣场防治区的工程措施一般有:挡渣墙、排水工程(边沟、马道截水沟、纵向排水沟、排洪涵洞、消力池、护坦)、边坡防护(削坡开级)、覆土及土地平整。

挡渣墙是水利工程项目弃渣场防治区水土保持的先行保障措施,是遵循“先拦后弃”原则的工程措施之一。它的建设可以有效控制弃渣场防治区的水土流失。

防洪排水措施一般采用边沟、排水沟、马道截水沟、排洪涵洞、消力池、护坦等工程设施。为排泄上游来水,在弃渣场的底部应设排洪涵洞;为避免周边洪水的汇入,在弃渣场的护坡与周边地形接壤处应设排水边沟;在马道上设马道截水沟;在弃渣场的坡面设纵向排水沟。边沟、截水沟、排水沟形成一个完整的坡面排水系统,汇流后与排洪涵洞的泄水一并进入排洪涵洞的渐变段,最终进入消力池,经消力池消能后,由护坦排入下游沟道。

边坡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弃渣场上游边坡防护和下游边坡防护两部分。上游边坡防护一般采用在排洪涵洞的入口处设干砌石护坡。弃渣采用分层碾压,从沟口逐渐向沟内延伸,当堆渣达到挡渣墙的顶部时,随堆渣升高下游坡面按1∶3进行削坡,且坡面每升高5 m,设置一条2 m宽的马道,马道内侧设截水沟。下游边坡形成后进行覆土,以利于植被的恢复建设。

在弃渣场施工过程中,先将石渣堆存于弃渣场的底部,将土方覆于石渣的上方,当堆渣达到设计标高后,平整渣顶,以利于绿化。在弃渣堆存过程中,同时应对弃渣场的坡面进行削坡开级,对坡面进行整治以利于绿化。

4 料场防治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水利工程的材料,随着工程类型的不同,其料场也有所不同,例如土坝采用的是土料场,堆石坝采用的是石料场。土料场应采取的措施有:表土剥离、削坡开级、土料场顶部的截水沟、施工结束后的土地平整、开采平台的覆土、表土保存区的临时防护等。砂砾料场应采取的措施有:表土剥离、开采过程中对临时堆料区及表土保存区的临时防护、开采结束后的表土回填、土地平整。堆石料场采取的措施有:表土剥离、削坡开级、石料场顶部截水沟,施工结束后的土地平整、坡脚的浆砌石挡护、削坡开级后开采的平台覆土、绿化等。

无论土料场、砂砾料场还是石料场,施工开始均应进行表土剥离。表土剥离的目的,从工程质量的角度来说,覆盖层不能用于工程,从水土保持措施的角度来说,表土具有土壤的肥力,利于工程结束后的植被恢复。所以,施工开始均应进行表土分层剥离和保存。

土料场的开采宜采用削坡开级,5 m一个台段,开采边坡45°,除最下面的开采平台外,其他开采平台均采用反坡式,从而起到拦截雨水、防治冲刷的作用,但反坡坡度太大,会影响工程施工,一般选择2°~3°的坡度。在土料场的取土平台内侧设浆砌石矩形排水沟。为保障土料场开采过程中,不受上游来水的干扰,在土料场的设计取土高程顶部设截水沟。

石料场开采时,宜采用10 m一个台段,开采边坡70°,除最下面的开采平台外,其他开采平台,均采用反坡式,一般选择2°~3°的坡度。为保障堆石料场开采过程中,不受上游来水的干扰,在堆石料场的取料高程的顶部设截水沟。为减少堆石料场开采过程中对周边的影响,在堆石料场的坡脚设浆砌石挡墙。

5 弃渣场和料场防治区的植物措施

水利工程改变了项目建设区的原始地貌,在工程结束后,必须对原地貌进行植被或耕地的恢复,从而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如果弃渣场原来是耕地,要对占用的耕地进行平整、复耕。如果弃渣场或料场是林地或未利用地,则考虑进行选择树种,恢复植被。

植被的恢复,可以拦截和吸收地表径流,涵养水分,减少土壤遭受侵蚀。植被恢复,必须根据保持水土的目的和水利工程所在地区的自然特点,以树种的适用性、树种的类型、树冠须根等特性为原则,兼顾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来选择树种。

例如:山西黄土高原水力侵蚀类型区,结合当地乡土树种及水利工程区域的立地条件,对砂砾料场占用的林地进行植被恢复,可以选用毛白杨,毛白杨穴状栽植,树穴为60 cm×60 cm×60 cm。占用的未利用地植草恢复,草种选择无芒雀麦与小冠花。堆石料场开采结束后对开采平台(占用灌木林地区)确定灌木为沙棘,灌木为穴状栽植,草种选择撒播,灌木树穴为40 cm×40 cm×40 cm;在堆石料场的开采平台的坡脚,种植爬山虎,株距0.5 m,一穴三株(这个例子不具有代表性,建议根据水土流失类型区如黄土丘陵沟壑区或土石山区进行举例)。

6 水土保持工程实施保障措施

施工期应划定施工活动范围,严格控制和管理车辆机械的运行范围,不得随意行驶,任意碾压。施工单位不得随意占地,防止扩大对地表的扰动范围。设立保护地表及植被的警示牌。教育施工人员保护植被,保护地表,施工过程确需清除地表植被时,应尽量保留树木,尽量移栽使用。注意施工及生活用火安全,防止火灾烧毁地表植被。对泄洪防洪设施,应进行经常性检查维护,保证其防洪效果和通畅。

7 结语

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河道淤塞,河流资源难以开发利用,地下水位下降,农田、道路和建筑物被破坏,生态环境破坏。山西大水网建设已经全面启动,由此引发的人为水土流失将会日趋严重,如何处理好水利工程建设与水土保持的关系,切实遏制水土流失加剧的趋势,保障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是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工作的重要使命。

[1]李 磊.浅谈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的前期工作[J].山西建筑,2010,36(29):363-364.

猜你喜欢

石料场渣场料场
移动漏斗在玉钢综合料场中的运用
岩溶地区中小型水利工程石料场选择因素分析
海南红岭灌区工程土石料场规划
钢铁企业无人化料场的设计与实现
三维地质建模在水利水电工程料场储量计算中的应用
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全过程管控研究
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运维现状简析
太平料场弃渣场发育特征及防治建议
嬗变
水电工程沟道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