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空间构成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011-08-15薛清华

山西建筑 2011年26期
关键词:形体空间建筑

薛清华

0 引言

建筑的优美是通过若干空间构成元素来营造一种立体的、调动多方位感官的共鸣,然而这些元素又不是孤立存在于建筑中,它们彼此依赖,相互交融。为了更加准确地了解建筑空间,研究其各种要素的属性及其关系,我们将其分成点状、线状、面状、形体、质感和光影六部分进行分析。

1 点状

几何学中点的概念:“一个空间中的点用于描述给定空间中一种特别的对象,在空间中有类似于体积,面积,长度,或其他高维类似物。点成线,线成面,面成体,点是几何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空间中存在一个点,此点形成的气场使得周围的空间不断向点的中心聚集,这个场所便具有了向心力和凝聚力。如山西平遥古城,在堡寨的空间中心建有市楼,不仅在军事上起到对内镇压群众、对外抵御入侵的能力,而且在堡寨空间规划中作为中心场成为民众的心理依靠。空间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那么它们之间就产生了吸引力:两个点暗示了一条线,三个不共线的点暗示了一个面等等。

以北京故宫为例,由天安门到神武门这一系列“点状”建筑相连得出了一条严整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象征了官式建筑群中封建政权至高无上、震慑天下的特点。

2 线状

几何学上将线定义为“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而线达到一定宽度则会出现面,达到一定粗度则会出现体,可见线与点、面、体的密切关系。

横向或纵向排列一组窗户便形成了“行”,暗示了直线型的光带,给人以平和、安定之感;加拿大多伦多ABSOLUTE超高层国际竞赛中中标的“梦露大厦”设计由不同的曲线型切面旋转叠合而成,自由而灵活、柔软而浪漫,体现了由曲线到曲面的升华;而斜线或由于透视而产生的“斜线”,以及如抛物线等流线型的线状则给人以速度的动感,产生更加复杂的性格特点。

3 面状

几何学中定义:“面的形成可以是点的密集,也可以由线的移动而构成面的形状。”所以面也可以根据线的种类以及线与线的数理关系分成几何形面、有机形面和不规则面。

几何形——由直线、曲线组成,具有明确的数理关系(方形、圆形、三角形),这是最简单的一种面。诸如苏州博物馆,贝聿铭把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浓缩并抽象成若干几何图形的拼接,既具现代感,又不失传统韵味。

有机形——虽不具有明确的数理关系,但具有朴素的视觉特征,使人产生秩序感。坐落于巴塞罗那帕塞奥·德格拉西亚街角的米拉公寓,凹凸不平的墙面,高低错落的屋脊,如蛇似海的造型无不彰显设计师高迪极具浪漫情怀的艺术创新精神。

不规则形——徒手形,是指有意识故意造出的人为形态,不规则形在计划下完成。例如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三组巨大的白色壳体建筑彼此依靠又呈现着不同的尺度空间,在承载各种复杂功能的基础上展现了设计师富于动感的创作灵感。

4 形体

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集可见、可触、可感于一身,有实在载体并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几何体通常有正方体、长方体、球体、锥体等简单形体,它们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表现出不同的性格。例如埃及金字塔,锥形外观单纯而直接,给人以铺天盖地的敬仰与崇拜之感。拓扑几何形追求形体上的前卫、复杂、动感和活力。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正是一朵奇葩,为了摆脱“国际式”建筑呆板乏味的形式,也为了吸引更多艺术爱好者以达到振兴当地旅游产业的目的,它以优美的造型、特异的结构和崭新的材料让死气沉沉的城市从此开始热情地舞蹈。

5 质感

建筑空间的创造在技术上就是结构、材料等物理方面的结合,结构实现了形体,材料丰富了质感。粗犷的石材、朴素的砖块、明亮的玻璃、坚硬的钢铁……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建筑材料,使建筑产生更多特有的机理效果。西方古典建筑以石材展现了沉重、粗犷的表情,中国传统建筑砖木结构和装饰表达了浪漫、轻盈的表情,现代建筑采用玻璃和钢筋混凝土产生了具有现代感的多样风采。比较Infinity Chapel和朗香教堂,我们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感受。

6 光影

由于光具有第四维——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它便可以产生具有戏剧性变化的建筑空间,甚至可以让一座建筑在一天之中出现多种视觉效果。

光可以明确建筑的形体,使其凹凸有致,空间立体而有深度。光还可以使材质产生体积感,并使其颜色变得丰富而饱满。而在安藤忠雄设计的光之教堂中,光再现它神奇的妙笔,将建筑与光完全糅合成一个整体,教堂没有光束就难以表达那份宗教的神秘感和纯净感,而光又模糊了建筑的边缘,似乎那种自然光的透露就属于建筑本身,属于每一位虔诚的教徒,属于连接天堂与人间的阶梯。

7 结语

没有空间的建筑是雕塑。本文初步探讨了建筑空间构成要素在建筑设计表达与理解方面的应用,而建筑设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我们只能从其基本的要素出发,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综合考虑各种条件,权衡它们产生的影响,从而创造出适宜人类生活、满足心理需求、融合自然环境的最佳建筑作品。

[1]濮苏卫,蔡东艳.建筑空间构成设计[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扬·盖尔,何人可.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程大锦,刘丛红.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M].第2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4]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5]朱 晔.谈空间形象与建筑创新[J].山西建筑,2010,36(16):16-17.

猜你喜欢

形体空间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空间是什么?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创享空间
建筑的“芯”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鸡霉形体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