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景观设计
2011-08-15李荣
李 荣
(太原市学府公园管理处,山西 太原 030012)
1 景观规划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包括游憩行为、景观行为、环境生态 3个方面。游憩行为的规划核心是从景观资源、人们的行为心理以及项目经济运作 3方面进行揣摩、分析、设定、预测;景观形态的规划设计,又称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其核心是对游憩行为、景观项目设施建设进行空间布局、时间分期;环境设计,统称规划设计,其核心是对景观环境、景区、景点的自然要素以及因景观开发建设而产生的影响,进行识别、分析与保护。
2 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景观规划设计从以古典园林为核心的传统设计转向以现代景观为核心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教育、实践 3方面都发生着结构性的重大转变。与国际百年学科专业历程相比,尽管只有 10多年的历史,但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兴起是势不可挡的。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滨水区规划设计、街道景观设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新型的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交通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等。在许多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已从总体规划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独立的专项规划。
3 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
3.1 继承传统
中国传统的造园艺术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解欣赏方式和创造构筑方式,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表现形式以及审美情趣,对当今的社区景观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方案中常运用风景开合、空间对比、引导与暗示、藏与露、渗透与层次、叠石观水等园林艺术手法,以达到一步一景、一景一情的意境,极大程度地提升了社区景观的空间意韵,让居者真正在自然中得到精神贻养。中国传统园林,其造园手法在遵循“中和”、追求意境的前提下,从山水诗词、山水绘画及其理论中获得启迪,坚持“有法无式”的设计理念,以达到感性与理性、写意与写实、自由与规整和谐统一的效果。
3.2 合理布局
任何一个设计都应恪守全局,把客观存在的“境”与主观构思的“意”相结合,因地制宜,结合实际中的有利因素加以适当改造,进行合理布局、全面安排。按用地功能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划分与衔接,既要考虑主景区、活动区、休闲区的划分(主要是出入口和干道的划分),又要考虑平面和立面之间的关系。通过造景、借景等手法让设计突出主体,分清主次,有开有合,有聚有散,曲折多变,小中见大,形成一个能够满足功能要求和景观要求的统一体。
3.3 元素的组合
纵观中西环境艺术的发展历程,水、绿化、雕塑等环境因子自古就是构筑环境、提升意境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
3.3.1 水景
水是生态景观中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有水才会有生命。现代人逐步意识到真正高品质的生活来源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水景住宅以其独有的慑人魅力满足了人们追求自然、亲近自然的要求。水起到美化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净化空气、改善住宅区的小气候。通过各种设计手法和不同的组合方式,如:静水、动水、落水、喷水等设计,给人以良好的视觉享受。
静水有着良好的倒影效果,给人诗意、轻盈、浮游和幻象的视觉感受。在社区的中心空地上,通过挖湖堆山、布置湖沼、辟径筑路形成散水面,创造出宁静的环境效果。
动水设计可追溯到我国古代,王曦之等文人雅士赋诗取饮,挥就《兰亭序》而得名,成为后人造景生意的仿效手法。他们或是堆砌巨石断崖,引水倾泻而下,造瀑布景,给人以生动跳跃的美感;或以涓涓细流,任水自由地流淌于汀步、卵石之间;或是通过借景的手法,将住宅小区外的湖景尽收眼底;或是设计人造喷泉等人工水景,让人享受宁静、柔美、欢乐、激动,陶冶人的心情。
3.3.2 绿化
绿化具有调节光照、温度、湿度,改善气候,美化环境,消除身心疲惫等功能。在绿化系统中形成开放式格局,布置文化娱乐设施,使休闲运动等融合在景观中,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的公共空间。通过与周围环境的色彩、质感等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坐凳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
在植物的选择上以乡土植物为主,选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叶面积系数大、释放有益离子强的植物,以构成人工动态植物群落。如:有益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群落,松柏林、银杏林、槐树林等;有益消除疲劳的香花植物群落,月季灌丛,松、竹、梅三友林,丁香树丛,合欢丛林等;有益招引鸟类的植物群落,海棠林、松柏林等。在幼儿园及儿童游戏场忌种有毒、带刺、带尖以及易引起过敏的植物,以免伤害儿童,如:夹竹桃、凤尾兰、枸树等。在活动场地不宜栽植大量飞毛、落果的树木,如:杨柳、银杏、枸树等。
配置植物时要强调主次分明、疏朗有序,乔木、灌木、花草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合理应用植物围合空间,根据不同的地形、组团绿地选用不同的空间围合。特别强调人性化设计,做到景为人用;运用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原理进行植物造景,充分考虑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轮廓,通过里外错落的种植,以及对曲折起伏地形的合理应用,使林缘线(树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线)、林冠线(树冠与天空交接的线)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形成景观的韵律美;在墙壁旁种植攀缘植物,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增添美化、彩化的效果,从而提高生态景观效应。
3.4 环境设施
环境设施设计是社区景观进一步的细化设计,是一个多功能的综合服务系统,对满足人的生活需求,调节人、环境、社会三者的关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环境设施包含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内容。
硬件设施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些基础设施,包含 5个系统:信息交流系统(如小区示意图、公共标识、留言板、阅报栏、街头钟等)、交通安全系统(照明灯具、交通信号、停车场、消防栓等)、休闲娱乐系统 (饮水装置、公共厕所、垃圾箱等)、商业服务系统(售货亭、自动售货机等)、无障碍系统(建筑、交通等)。软件设施主要是指能够对硬件设施起协调作用,为服务于社区居民而与之配套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如:安全防范系统(闭路电视监控,可视对讲、出入口管理等)、信息管理系统(远程抄收与管理、公共设备监控、紧急广播、背景音乐等),信息网络系统(电话与闭路电视、宽带数据网及宽带光纤接入网等)。
如:设计适宜不同人群休息使用的座椅类型。座椅的设置应考虑到视线、光线、风向等因素,也可与其他设施如花坛、花台、水池等结合进行整体设计。住宅区座椅的造型有别于一般公共场所的,应体现出住宅区的生活气息。琴键式的钢制座椅潜移默化地表达出住宅区浓郁的文化氛围;卧地式的花岗岩石凳,简洁之余透露出随意便捷的生活理念。垃圾箱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着力体现人文特色,通过细微的差异性设计来提升小区的独特风格。
[1] 刘 蔓.景观艺术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郑 宏.广场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 高祥生,丁金华,郁建忠.现代建筑环境小品设计精选[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