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近代双孢蘑菇栽培技术在我国的传播及影响(一)

2011-08-15贾身茂

食药用菌 2011年5期
关键词:药用菌双孢农学

贾身茂

(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郑州 450008)

中国是世界上对食药用菌认识、利用和驯化栽培最早的国家,可时至今日,5种商业化生产的香菇、草菇、银耳、木耳和茯苓的栽培技术还停留在半天然、半人工的状态。1890—1949年是中国食药用菌科技与生产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是西方近代真菌学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食药用菌生产由传统栽培向新法栽培的转变。

西方近代双孢蘑菇栽培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是这个阶段的重要标志,它伴随着 “西学东渐”的步伐,与近代农学一起于晚清开始传入我国。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唯一的一种由国外传入中国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从而促进了我国原有5种食药用菌的传统栽培向新法栽培转变,同时还促进了平菇和金针菇等新品种的实验栽培。这个转变进程的完成,为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食药用菌产业的崛起奠定了理论与技术基础。而有关这个时期西方近代双孢蘑菇栽培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与本土化过程及其影响,还未见有系统的研究报道,尚付阙如。本文拟循此缺,着重对西方近代双孢蘑菇栽培技术在中国的传播载体、西方栽培mushroom翻译的汉语对应词的演变,传播的主要内容、特征、本土化过程及其对中国食药用菌传统栽培技术的影响等进行了初步研究。若有差错疏漏之处,敬请读者赐教。

1 传播的主要载体

西方近代双孢蘑菇栽培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从历史发展阶段看,可划分为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主要载体是期刊和图书。此外,还有菌种和产品等的输入。

1.1 两个时期的主要相关文献

(1)晚清时期的期刊与农学丛书。晚清时期传播西方栽培的 “mushroom”及其技术的期刊有 《格致汇编》 和 《农学报》。

《格致汇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份科学期刊,于清光绪二年正月 (1876年2月)创刊于上海,其前身为清同治十一年 (1872年)在北京创刊的 《中西闻见录》,移址、更名、重新出刊后,卷期另排,断断续续地又出版了十多年。1892年出完第7卷l-4期后,最终停刊,共发行7卷60册。在该刊1890年春季号开始连载两期的 “西国名菜嘉花论”中的第一部分 “西国常种上等菜类”里,介绍了欧洲人喜爱吃的“十一类蔬菜”。其 “十一为菌类”中讲的是 “上等者为特种”的 “菌”即蘑菇 (有图,原篇第二十七图),且为 “上味”,以及用 “小饼形” 之 “菌种”“种于多粪或极肥之地”的种植方法。[1]

《农学报》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份农业学术期刊,是晚清经由杂志传播西方近代农学的标志性出版物。由罗振玉、蒋佰斧等人于1986年兴办的上海务农会 (后改为农学会、江南总农会)在1897年5月(光绪二十三年四月)创办,该期刊到1906年1月 (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停刊,共连续发行315册。在《农学报》 中有专著 《家菌长养法》[2]及 《蕈种栽培法》[3],著作中有 《蔬菜栽培法》[4]、《圃鉴》[5]等介绍蘑菇及其栽培技术的文献。在发行 《农学报》的过程中,罗振玉及江南总农会等又将 《农学报》中每期后边转载的及其他有关重要农业文献,汇辑成 《农学丛书》出版,共7集,82册,其中包括蘑菇栽培技术的4篇 (部),或单独或与其他相近资料分类成册出版。由于 《农学报》作为珍本在图书馆保藏,不易完整查到,还可以在 《农学丛书》中查到上述4篇 (部)资料。上海图书馆保藏的 《农学丛书》就有4种版本。罗振玉辑、北洋官报局出版的 《农学丛书》把 《家菌长养法》与 《蕈种栽培法》合为一册单独出版。[6]

(2)民国时期的期刊及图书。据初步检索,在民国时期,期刊上刊登蘑菇栽培技术的文献,有 《种蕈新法》[7]、《蕈之栽培》[8]、《中国食用蕈种类与西洋蕈培养法》[9]、《洋蕈之栽培》[10]、《食用菌之栽培法》[11]等5篇;讲述蘑菇栽培技术的专著有 《蕈之栽培》[12]、《西洋菌栽培法》[13]、《西洋松茸栽培法》[14]、《科学的种菇法》[15]等4部;多种食用菌的综合图书有 《最新实验人工种菰问答》[16]、 《四季栽培人工种菰大全》[17]、《种蕈实验谈》[18]、《食用菌栽培法》[19]等4部。

1.2 产品及初加工品罐头

1927年胡昌炽在 《中国食用蕈种类与西洋蕈培养法》中谈道:“吾国洋蕈在天津上海市场见有培养之品,恐在近数年间所传入,由英法输入之罐诘品,消费不少。”[9]

1935年出版的 《西洋菌栽培法》丁序中有:“西洋菌味美,并富于滋养料,为人人所嗜好之物,几年来国内所售者,大半来自他帮,而自行出产者,实属少数。”[13]

在《西洋菌栽培法》第七章 “第三节罐诘”中还叙述:“我国每年由外洋输入罐诘品甚多,故将来西洋菌的栽培普及后,此罐诘制造,当必不可少。”[13]

在 《四季栽培人工种菰大全》绪言中,作者非常感慨地写道:“查西洋松菰之国外输入额,据海关贸易册之新近报告,岁达二百八十万元之巨,就中以日本输入为最多,约百三十余万元,英法美略次之,此可惊之数,尚逐年增多,苟不力谋抵制,则利权外溢,诚有不堪设想之慨。”[17]

据吴耕民提供的资料,“洋蕈乃乘间而入,……据海关贸易册统计,民国十五年洋蕈输入量为五一六一担,计值五五0一0一两;十六年四八四九担,计值六一八五七五两。”[10]这个数字可能还包括香蕈等,不单指蘑菇一种。

由以上可以看出,蘑菇产品主要是蘑菇罐头,在近代已经随其栽培技术一起输入我国了。

1.3 菌种

随着蘑菇栽培技术与产品的输入,菌种也随之而来。《四季栽培人工种菰大全》云:“人工种菰,固属简易可行,但菌种之制造,一般种植者,多感绝大困难,每购用舶来品”。[17]《最新实验人工种菰问答》55问:“未加入贵社前,曾向上海某商店购入菌种”。[16]

《食用菌栽培法》第一章绪说中有:“欧美各国之种植家,见菌业有远大之发展,故群相种植,……,而回顾我国,……仅见一二商贾,为欲推销其国外输入之菌种,登报作营养之宣传而已。”[19]《科学的种菇法》在第七章菇种的章末就附有法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国10余个菇种贩卖所的名称。[15]

胡昌炽1927年记述英国菌种公司:“Sutton’s Sand son’s Co.Reading,Englang”以上海英大马路福利公司为代销点。[9]

以上说明国外蘑菇菌种,也随着栽培技术的输入最迟在20世纪20年代已输入我国。此阶段从国外输入的菌种是作直接栽培用的,多为 “砖状菌种 (brick swpan)”,少量的为 “片状菌种 (flake swpan)”。(待续,参考文献见连载末篇)

猜你喜欢

药用菌双孢农学
中国古代农学风土论的形成、演变与价值
“青风杯”《食药用菌》2021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广西农学报》投稿指南
我国食药用菌栽培方式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双孢蘑菇菌种质量检验规程探讨
安惠 坚定食药用菌梦
双孢蘑菇低温保鲜试验初报
西藏野生双孢蘑菇栽培种营养成分研究
《食药用菌》2016 年(第24 卷)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