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全过程跟踪评审的若干问题
2011-08-15朱登林
朱登林
项目全过程跟踪评审是财政投资评审的一种重要评审方法,因具有前瞻性、实时控制性的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一些财政投资的重点项目和大型项目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由于全过程跟踪评审对项目涉及较深,某些日常评审工作中的普遍性问题也显得更为突出。近年来,太原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对大型的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百校兴学工程、长风文化商务区建设工程以及新南站建设工程等均进行了全过程评审。现就此评审方法在实施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思考同大家分享和探讨。
1 全过程跟踪评审的意义
全过程跟踪评审,就是在项目建设前期开始介入,并随着项目的进展,对项目概算、预算、工程款拨付、结算和决算逐一进行评审,以达到合理控制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评审方法。这种评审方式,可以将财政管理中对财政资金的被动控制变为主动控制,更合理地控制工程投资,从而提高财政评审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相对于传统的事后评审,它不但使评审人员提前熟悉项目情况、提高评审结论的权威性,同时更有利于直接把握投资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两者相结合,使得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往往能够成为上级领导正确决策的得力助手。尤其对于投资额和影响力都较大的城建项目,这一点显得尤为突出。
2 全过程跟踪评审中的一些问题
全过程跟踪评审虽然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然而在执行时由于其涉及面较广,也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
1)“全过程”与“抓重点”的问题。全过程跟踪评审工作量较大,对我们评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要注重对项目的整体分析,找准那些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环节,同时发挥自身能动性,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审。例如在我市“百校兴学”校舍抗震加固工程跟踪时,主要跟踪的环节在于墙体加固中钢筋布置的间距是否符合图纸的要求、喷射混凝土的厚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等。在道路改造项目中对软地基处治、道路沥青混合料面层的摊铺厚度等进行重点的跟踪评审。
在项目建设的前期,结合目前全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要求,我们不但要充分发挥在项目立项程序审查、概算审查、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审核、招标文件、合同条款审查等方面的作用,也要在物资采购和资金管理方面进行严格把关。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跟踪评审的重点就是对工程变更签证的控制,必须对相关单位提出的设计、施工变更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对其经济性和合理性进行复核。对影响造价较大的变更要真实详尽地收集好现场资料,对总价较高的材料应协助建设单位进行实时的市场价格调查,控制投资、严禁超概。同时,要及时了解工程中遇到的问题,站在财政的角度对建设单位的具体处理方法及整体管理状况提出合理化建议。
在项目建设后期,跟踪评审的工作重点在于对相关资料的检查和对最终造价的审核。结算的评审是评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但如果能够提前介入,就会拥有充分有力且完备的评审依据,这个时期的工作往往就会事半功倍。
2)自身定位和具体操作问题。在全过程跟踪评审中,财政投资评审机构不可避免的要与建设项目的各个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协调。一般来讲,与评审工作联系较多的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在全过程评审中如何能做到自身的准确定位,工作“到位”而不“越位”,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管理的主体,承担项目的质量、进度、造价控制等管理工作。对于建设单位,在跟踪评审时要处理好监督和服务的关系,一方面应充分尊重并听取其意见,做好服务工作,不能以监督者的身份代替管理者;另一方面也要做到在服务中监督、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和效率。
监理单位是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并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的单位。监理单位常驻现场,掌握着最真实、最直接的现场资料,他们的意见往往是评审的重要依据,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意见,不能以评审者的身份代替监理者。但是,目前我国的监理市场还不太规范,监理单位的水平良莠不齐,对某些有争议且对造价影响较大的问题在评审时还是应该亲力亲为,做到心中有数。
施工单位是指建筑工程的总承包单位或分包单位、劳务分包单位,是工程的具体实施者,按照合同和相关法规进行工程施工并得到相应报酬。从本质上讲,施工单位的利益和建设单位是对立的,尤其是目前有些地方的建筑市场还很不规范,工程实施情况又十分复杂,在利益驱动下,有些违规施工单位会采取种种手段套取政府投资。对于施工单位,在跟踪评审中我们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加大前期的介入力度,规范招投标过程、增强合同的完备性和约束性,同时对后续的变更签证严格把关、客观求证,对有条件的签证变更实时结算、现场结算,避免“后遗症”;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秉承“不唯增、不唯减、只唯实”的科学评审观,要在与施工单位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客观评审,以理服人。实践证明,这是扩大财政投资评审影响力、提升财政投资评审地位和权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科学发展观在财政投资评审上的重要体现。
3)概、预算评审的问题。一般来讲,对工程造价影响最大的时期是项目前期的决策阶段。然而,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财政职能目前还很难延伸到这个阶段。相应的,全过程跟踪评审对这一阶段的介入也比较有限。从根本上讲,这个问题牵涉到财政部门和投资主管部门对项目概、预算评审的职能划分。这种投资决策与财政资金供给的相互分离,的确削弱了财政部门对投资支出的预算控制作用和对财政资金的整体调控作用。面对这种情况,各级财政部门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投资管理职能,建立适当的财政基本建设支出预算评审“倒逼”机制,力争扭转只能事后“亡羊补牢”而不能事前“防患未然”的被动局面。
4)项目结算评审的问题。由于工程结算涉及最终造价的确定,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而基建项目又普遍存在着建设周期长、具体情况复杂的特点,因此工程结算评审也往往是最复杂、最耗精力和时间的一项评审工作。但如前所述,这种事后评审也存在着一些自身的问题。有些投资评审机构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将工程结算委托中介机构代为评审。这种做法的一大好处是可以腾出精力,集中力量去进行效益更高的事前、事中评审。然而,也存在着某些中介机构责任心不强、政策把握不到位等问题。对此,一方面要加强对所委托中介机构的管理,加大对中介机构评审结果的稽核力度,对不同中介机构根据其评审结果的合理性建立信用档案;另一方面要引入竞争机制,公开招标,择优委托。
综上所述,全过程跟踪评审加强了事前评审的力度,但此项工作对评审机构的评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进一步加强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自身建设,牢固树立反腐倡廉的意识,才能充分发挥出全过程跟踪评审的作用。
[1]梁晓玲.浅析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及对策[J].山西建筑,2010,36(29):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