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原市建设生态城市的若干思考

2011-08-15李永琛

山西林业 2011年2期
关键词:绿化公园环境

李永琛

(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太原市是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又是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基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以及本身工业结构和燃料结构不合理等多种不利因素并存,因而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建成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把太原建设成为生态园林城市势在必行。

1 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内涵

生态城市建设是运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综合协调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改善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协调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生态城市建设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它不仅是一个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更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建设生态城市,就是立足于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生态经济理念指导和规范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机制,寻找发展动力,拓展发展空间,培育发展环境。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最小的经济社会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区域内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

从生态学的意义上讲,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由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城市建设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效益观、消费观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强调经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生态城市建设,对于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 建设生态城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生态城市是在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等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更高一级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模式。生态城市建设不仅需要营造健康的自然环境,还要具有高效的经济环境;不仅要有和谐高效的社会环境,更需要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因此,建设生态城市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有利于促进环境质量与现代化进程协调发展,引导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方向。

2.2 建设生态城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载体

生态城市建设不仅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更注重人类生活的提高和注重生态文明的培育。因此,建设生态城市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新载体,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2.3 建设生态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城市建设不仅注重经济效益,更加注重人类福利和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建设生态城市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缓解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弥补自然资源的结构性缺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 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

太原自然资源丰富,较为著名的有晋祠、天龙山石窟、永祚寺、纯阳宫、崇善寺、窦大夫祠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名山、石窟、寺院、庙宇、湖泊、森林、温泉、峡谷、河流、古建筑、古遗址、名人故居、历史文化纪念地、博物馆等旅游资源的丰富以及高品质的文物的集中,在国内也是非常少有。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近年来,太原市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园林建设,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但还存在着绿地布局不尽合理、规划控制性绿化用地严重不足、破坏绿地和树木现象时有发生、地表水未达标、大环境绿化较差等问题。为此,太原市委、市政府决定,力争2015年太原市区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确保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绿地率达到38%,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 m2,公众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达到85%。

3.1 “森林入城”

用森林绿化城市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基础,其生态效益是其他任何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因此,把“树木”引入太原市中心区,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的根本途径。总体思路是:以树木为主体,将林业和园林融为一体。其中包括公园、街头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绿地以及垂直绿化、行道树、树林草坪、片林带、防护林、水源涵养林、草地、水域、花圃、苗圃、果园、菜地、农田等。其重点范围应在市中心区,可扩展到市区,并应考虑到市域。

3.1.1 城市道路是首选的绿化线

行道树的主要功能是吸尘防噪,消纳污染物和提供绿荫。加强城市道路的绿化建设,精心绿化迎泽大街、水西门街、府东街、府西街、北大街及五一路、解放路和新建路。

3.1.2 培植防护林带和隔离林带

3.1.2.1 汾河中轴线和贯穿东西沟河绿化建设

在汾河城市段筑坝蓄水,绿化美化。要结合现状在汾河两岸各设50 m宽的绿化带,以保证城市绿色空间及其通道走廊。

3.1.2.2 在市中心区各分区之间和新区之间以及住宅区与喧闹的道路、市场、工厂之间,要营造防护林分隔带,适当加大面积,使人有闹中取静的感受,力求形成城市的“消毒站”,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

3.1.3 加强大环境绿化

一是东西两山在原绿化的基础上,精心抚育管理,早日郁闭成林;二是平原林网建设,村落、居民点绿化,要提高绿化质量和品级,要起到防风固沙作用;三是在古交、阳曲、娄烦等县市进行荒山造林,特别是“三北”防护林建设要全面高标准完成。

3.1.4 水系绿化建设

恢复城西水系,将汾河水引入森林公园——动物园——饮马河——西海子——南海子——迎泽公园,使湖面变成活水,再经南沙河排放入汾河,并对沿河岸边进行绿化美化。

3.2 “绿肺”建设

市中心区的公园特别是位于核心区的大型公园,要利用树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作用,优化城市大气质量,并吸纳噪声和部分有毒气体,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其功能犹如人的肺脏,因此被称为“绿肺”。而长期受噪声和有害气体污染的人们,见到的都是满目高楼大厦,缺乏的正是公园和绿地。因此,强化“绿肺”建设是非常之重要。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规划五类公园:即一般性公园、专类公园、纪念性公园、小游园、居住区公园。

3.3 “生态墙”建设

“生态墙”具有绿化、美化城市,减少光污染、制氧、除尘、杀菌和消音的功能与作用。对道路狭窄的地段,可建设“生态墙”,建筑物墙或杆柱以藤本植物爬绕,形成绿色墙,以扩大绿色空间,改善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给居民以愉悦的享受。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城市整体绿化格局建设。市中心和外围分区之间,外围各新区之间,新划定绿色空间地带要尽快形成公园绿地和各种绿化隔离带以及草地、粮田、果园、水面等,尽快达到绿化要求。绿化体系是以汾河两岸为轴,东西11条沟河为支脉,联系东西山和风景区及市区各公园、小游园,形成点、线、片、面结合的绿化体系,防风沙绿色屏障相连,形成全市大环境的绿化效果。

猜你喜欢

绿化公园环境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在公园里玩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