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青河县玛因鄂博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2011-08-15李红胜李永年
李红胜 李永年
新疆青河县玛因鄂博金矿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缝合带上,受板块碰撞闭合的影响,玛因鄂博大断裂南北两侧形成宽数千米的韧性剪切变形带,具备较好的金、铜、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
1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第二段(C1j2),北部有小面积的中泥盆统北塔山组第三段地层(D2b3)出露。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第二段(C1j2)岩石组合为一套滨海相火山碎屑沉积岩、正常沉积岩为主,夹少量的火山碎屑岩建造,岩性为灰黑色凝灰质细砂岩、炭质粉砂岩,局部夹凝灰质粗砂岩,岩石因轻变质作用多变为千枚岩、片岩,总体产状50°∠50°。
中泥盆统北塔山组第三段(D2b3)出露岩性为灰~灰绿色火山角砾岩、角砾凝灰岩、辉石安山岩、安山岩、凝灰质细砂岩等。与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第二段(C1j2)呈断层接触。
矿区侵入体主要为早侏罗世侵位的石英正长斑岩体,受北西向断裂控制呈岩脉、岩株状产出。此外,局部酸性脉岩发育,主要为霏细斑岩脉和石英脉,沿断裂次级构造裂隙发育。
一北西向断裂穿过矿区,岩石受其影响变形强烈,主要为片理化、糜棱岩化、碎裂岩化。地貌表现为负地形,抗风化的石英和硅化岩石出露于地表。岩石节理、劈理发育。
矿化体产于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第二岩段(C1j2)地层中,含矿岩石为沿片理产出的北西向石英细脉,脉内褐铁矿化、碳酸盐化强烈。围岩蚀变较强烈,主要为绿泥石化、绢云母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粘土化。绿泥石化在矿体南部较发育,绢云母化则在其北部较发育。褐铁矿化普遍分布于片理及节理面上。动力变质作用较强,岩石普遍具糜棱岩化、碎裂岩化。
金以0.2×10-6为下限,在区内圈出三条矿化带。Ⅰ号矿化带规模最大,长1 000 m,最宽处约30 m,金矿体主要赋存于矿化带中。矿化带位于由绿泥石向绢云母转化的地段上。Ⅱ号矿化带位于其南部20 m处,与其平行展布,长230 m,宽1 m~2 m,其中有些零星石英碎块达到边界品位。Ⅲ号矿化体位于Ⅰ号矿化体东部斜列延伸方向上,长580 m,宽5 m~15 m。引起金矿化的主要因素为片岩带中褐铁矿化的石英细脉。连续的多条矿化带,显示了该区良好的找矿前景。
2 矿体特征及控矿因素
2.1 金矿体特征
矿床处于构造片理化带中,确定了四个矿体,均在Ⅰ号矿化体中。第1号金矿体长70 m,平均宽1.4 m,最宽为3.9 m。矿体由透镜状石英集合体和石英细脉组成,产状60°∠50°。向深部产状变缓,倾角变为40°左右。近矿围岩主要为含炭质绢云母绿泥石片岩和石英绿泥石绢云片岩,片劈理发育,劈理面呈波状,表面光滑,褐铁矿化强烈。靠近石英脉的部位含金,品位在1×10-6左右。金分布不均匀,最高品位达13.5×10-6。第2号金矿体长29 m,平均宽2.31 m,平均品位 2.1 ×10-6,产状 60°∠52°。由若干个石英透镜体首尾相接组成。第3号金矿体位于第1号、第2号矿体之间,矿体为石英透镜体,倾向北东,长21 m,宽0.6 m~1.0 m,平均品位 1.92 ×10-6。第 4 号金矿体为脉状,长 40 m、宽1.0 m ~1.10 m,品位 1.36 ×10-6~2.68 ×10-6。
2.2 控矿因素
矿床主要控矿因素为北西向断裂构造及其次级构造裂隙。矿床处于玛因鄂博构造挤压带南侧1 km处,区内有北西向左行逆冲断裂通过,由于长期的韧—脆性剪切挤压变形作用影响,形成长近4 km、宽约300 m的强变形带,从而形成一系列糜棱岩化或强烈片理化的构造,为不同来源的热液起“导流”作用。成矿热液又引起强烈的矿化蚀变,促使矿区内形成宽3 m~6 m的金矿化带。近地表矿体主要是含金石英脉,呈透镜体产出,延深较大。
3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从矿区含矿岩石、矿化蚀变类型、控矿因素、地球化学等特征分析,该矿床为韧性剪切石英脉型金矿床。
主要找矿标志:
地球化学金异常中心的石英脉就是金矿(化)体的产出部位。北西向展布、石英脉发育的韧性剪切带为成矿的有利构造部位。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C1j)的一套弱变形变质的细碎屑沉积岩,在区域上是金矿床的富集层位。强烈的围岩蚀变部位,为矿体或矿化体的赋存部位,尤其是多种蚀变类型的叠加部位。韧性剪切带中的石英脉为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4 结语
矿床规模为小型,因此进一步扩大矿床规模的意义不大,但成矿类型较好,便于开发。由于矿区处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缝合带上,受板块碰撞闭合的影响,玛因鄂博大断裂南北两侧形成宽数千米的韧性剪切变形带,目前带内发现的该类型金矿床不多。因此,玛因鄂博金矿为该带进一步寻找韧剪型金矿床奠定了基础。
[1] 黄 韬,卢友月,杨 雍.黄沙坪铅锌矿区域地质特征研究[J].山西建筑,2009,35(13):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