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化县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探讨

2011-08-15马秀琴青海省循化县畜牧局8111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1年11期
关键词:循化草场牲畜

马秀琴 (青海省循化县畜牧局 811100)

循化县地处青海东部,生态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养殖业一直以传统放牧为主,出栏率低,胴体重量小,地表植被退化严重,导致养殖脱贫和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形成了牲畜“越养越穷,越穷越养”的恶性循环,再加上近年来,由于对自然生态保护的认识不足,人口增长过快、文化素质较低和人为破坏等方面原因,造成了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因此,必须正视矛盾,研究对策,使自然生态得到保护和改善,农牧民的畜牧业生产得到发展,使生产致富、生态改善,实现“共赢”。

1 自然生态面临的困境

1.1 自然生态恶化 循化县地处青海省东部边远高寒地区,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气候恶劣。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千百年来草原上的牧民追求着账房外牛成群、羊满坡的目标,对牲畜总量无限追求,造成草场放牧过渡超载,传统畜牧业的弊端不可避免地显示在尚不具备现代科学知识的少数民族牧民面前,且壮大的畜群总也挣脱不出“秋肥、冬乏、春死亡”的现象。超载放牧,造成了草原植被严重破坏,加剧了草场的荒漠化。循化县有可利用天然草场面积14.24万hm2,约有90%的草场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据2006年调查,全县退化草地面积12.4万hm2,占全县草场面积的87.08%,其中3.5万hm2已经退化成“黑土滩”,比上个世纪70年代初增加了2倍,不同区域单位面积产草量分别下降30%~80%。失去了草原畜牧业,脱贫致富成为空话,因此,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切实解决。

1.2 人畜矛盾加剧 人均草场减少,使草畜、人畜矛盾尖锐,从而加速草原退化。由于少数民族特殊的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措施滞后,出现多生超生,结果人口大量增加,人均占有草场面积减少,对子女教育落后,文化素质较低。如2010年循化县人口年均增长率1.45%,少数民族2.24%,汉族0.87%,而全国1.07%;循化县人口出生率19.25‰,自然增长率13.10‰,而全国人口出生率15.23‰,自然增长率8.7‰,两项指标高于全国水平0.4%以上。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13.5万人,循化县每万人口中拥有各类文化程度人口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文盲率全国6.72%,青海18.03%,循化县29.6%,循化县的农牧区是低文化素质人口的主要分布区,文盲率岗察乡为43.77%,是县城所在地积石镇9.86%的5倍以上,这种人口剧增,文化素养的低下必然导致草畜、人畜矛盾和草原退化的加剧。

1.3 环保意识淡薄 在开发利用中,明显存在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畜牧业生产方式传统、简单、落后,也加剧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造成牧民贫困。牧区传统生产方式大多是世代继承下来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圈养、舍饲牲畜比例低,牲畜露天过夜、越冬,冬季饲料匮乏,加上雪灾频繁,牲畜缺草,掉膘、死亡严重。牧区群众普遍缺乏市场经济意识,竞争、效率、商品观念薄弱,逆来顺受,在牧区群众体现较为深刻,宁愿为宗教信仰耗资,却不注重资金积累和生产投入。商人在游牧部落社会中是被鄙视的阶层,这是为解决牧区牲畜超载,促进商品流通的最大心理障碍,其主要原因是牧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较低造成的。

1.4 湿地面积剧减 湿地作为陆地的天然储水库,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但由于盲目超载利用,沼泽等湿地面积正急剧减少,由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中华水塔”面临着枯竭的危险。目前湿地面积平均每年递减58.9km2,但现在8%的泉和河已干枯,牧民饮水受到严重威胁。

1.5 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由于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和人口增长以及经济活动加剧,挤占林地、沼泽地和自然保护区,使动物生态环境被大量占用和分割,野生动物种群减少,分布区域缩小。据统计,在我国有390种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现在在草原上的鹰、兔等越来越少,由于生物链的破坏,草原上的鼠害日益猖獗,鼠害使草原生态恶化,加上超载放牧草原不堪重负。

2 环保与发展对策

2.1 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努力推进民族经济和环境保护依靠科技有三层含义:(1)要积极采取国际上先进的环保理念和思想来指导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如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用生态系统的思想来管理环境;(2)要采用国际上最新的环保技术路线,能耗低,投资少,效率高,排放少的实用技术,不再走发达国家的老路;(3)采用科学的环境管理和先进的环境监测手段,制定更加严格、可行的环境保护标准。

2.2 加大对草原建设的投入,控制草原生态恶化 坚持以民族地区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积极进取,着眼未来,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从根本上治理草场退化,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保持畜牧业高水平发展,牧区饲草料短缺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为帮助牧户解决冬春季节缺草料的困难,循化县加大投资力度,全县建成围栏草场3.5万公顷,人工饲草基地1.5万公顷,牧民基本实现了定居,建立苜蓿生产基地0.8万公顷,兴建万吨加工能力的苜蓿产品龙头企业。

2.3 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草场承载力与畜群扩张之间形成的矛盾,是季节性畜牧业无法跨越的障碍,因为季节性畜牧业牲畜出栏上并没有大破自然季节的限制,季节牛羊大规模出栏,势必造成牛羊市场供应量急增,价格大幅度下降,从而减少牧民收益,为彻底摆脱自然季节的羁绊,人为的“制造和控制”牲畜出栏的最佳季节,实现市场优质鲜肉的平衡供应,保持市场鲜肉价的相对稳定,牧民从中获得最大利益,“羔羊经济”应此而生,育肥牛羊反季节出售。

2.4 巩固加强饲草基地建设 牧区畜牧业生产发展,饲草(料)是基础。草产业种植结构要调整,饲草(料)生产要实现种子良种化,生产优质饲草(料),要尽快大规模开发具有高原特色的以苜蓿种植为主的草产业,同时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质量和可利用生物量。发展饲料工业,生产营养饲料,为牛羊肉育肥由放牧补饲的分散性向舍饲圈养集约化转变,形成规模效益,发展资源优势。西部十三省生态工程建设逐步展开,仅青海就计划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荒坡植树种草109万公顷,其中种草84.8万公顷,随着生态建设的全面展开,牧草种子需求量日益加大,为此,本县建立禾本科优良牧草种子基础2000公顷,为发展优良牧草种子提供良好条件。

2.5 实施资源替代战略,充分利用生物能源 现在可利用的有水能、太阳能、电能、风能、化学能等,要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破坏,必须清除生态破坏的根源,停止滥砍滥伐,这里一方面需要法律帮助,另一方面要寻找可以替代的资源,如以煤、电、沼气、太阳能代燃料。大力推广应用沼气池、太阳灶、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改变着农牧区能源结构和用能方式,减轻生态压力。

2.6 实现肉牛羊舍饲圈养集约化生产 养殖业是农牧区交错地带,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农牧业特色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对肉牛舍饲、农牧民增收与生态恢复具有重大作用,随着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前景广阔。要利用先进胚胎移植技术,迅速扩繁优良肉用种养,建立种养生产基地,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经济杂交,特别是多元杂交,提高肉羊生产水平。同时,通过肉羊营养参数的研究,确定舍饲肉羊的饲料标准和配方,开发利用农业区农作物秸秆,确保牲畜越冬和抗灾,推广暖棚养殖技术,实行农(牧)户加企业组建肉牛羊集约化育肥集团公司,形成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

畜牧业的发展要将从培育优良品种和种植优质饲草为核心,逐步形成以优质畜种为主的畜牧业产业化,做到肉牛羊生产集约化,饲养标准化,产品规模化,增加农牧民收入脱贫致富,构建畜牧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循化草场牲畜
祁连草场
交换牲畜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新草场有多远
气候变化对循化薄皮核桃生长的影响
论黄河沿岸高海拔循化红线辣椒疫病防治技术
雪峰下的草场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循化地区经济发展
农药毒死牲畜 为何诸多说法
相约在循化 (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