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地区葡萄种植业态势分析
2011-08-15阎美莉武祯明
阎美莉 武祯明
(大同市南郊区口泉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山西 大同市南郊 037001)
1980年大同市南郊区口泉村葡萄种植一度在本地区葡萄种植业独领风骚。而自1990年以来,本地区周边葡萄种植业迅速崛起,加之外地葡萄的渗透侵入,使本地葡萄价格一路走低,葡萄种植业逐渐陷入困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阴霾。如何破解困局,在葡萄这个大市场中独辟蹊径,实现可持续发展。面对现存的问题和今后的出路,必须分析形势,把握机遇,明晰思路和方向,积极寻求应对措施,进一步推动本地葡萄业走上复兴与发展之路。
1 科学种植意识淡薄技能落后
传统落后的种植方法与葡萄自身的生长习性及生长原理与气候变化等不相匹配,在接受不到新技能、新方法的基础上,农户在管理上出现各种误区,因不了解葡萄品种特性而遭受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能达到标准产品的种植户廖廖无几,达到优良极品葡萄的更是凤毛麟角。由于种植户的种植技能、理念落后,致使当地葡萄业停滞不前,如何改变观念,只能用科学技术的普及与引导为传统的种植理念来“消肿”。
大同市南郊区葡萄业的健康发展与种植者的科学管理、种植技能、对产品质量标准的认知息息相关。良好的种植技能及对葡萄科学认识的提高,对于产品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并且最终决定产品的影响力。
2 品种结构的多元化格局
目前南郊区主栽葡萄品种仍以巨峰为主,产品雷同,质量欠佳,单一品种种植比例偏大,致使萄葡成熟期高度集中,出现了季节性与结构性过剩的严峻局面。因而葡萄营销只能在一个狭窄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其激烈程度不断加大,季节性供应过剩导致的价格灾难,使农户蒙受了不小的利益损失。这样,就迫使种植者不得不向品种结构的多元化方向发展,调整品种结构的先天缺失和阶段性滞后,从而实现品种的供需平衡。
3 病虫害防治不规范及安全性
葡萄病虫害的合理防治,必须首先考虑自然控制手段(即生物防治)。只有在自然控制手段不能将病虫害控制在损害水平线以下时,才能在合理的方式下进行化学防治,要达到上述目的,就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预防的目的在于防止有害生物在葡萄上生存,其方法包括: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清园消毒以减少病源的数量,良好的冬季和夏季修剪及管理,合理使用肥料及农药。近年来,农药管理的不规范使用,使果实品质变劣,风味变差,失去了市场的竞争力,致使经济效益萎缩,应当引起重视。
4 增强商品意识,采后流通严重制约葡萄产业发展
种植户销售理念及商品意识的缺乏,致使葡萄在进入流通领域后,在销售上处处受制于人,定价权拱手让于这个经济社会的中间产物“二道贩子”,挣得只能是可怜的经营土地产出葡萄的劳务费。其结果是,形成了农户“为她人做嫁衣裳”的代工模式。葡萄种植户置身于整个葡萄产业链中的最底层,陷入一种不公正势必要在别人的主导下生存,这是种植户利益受损的根本原因。这样,就促使种植户必须寻求自身的转变,探索自己的营销渠道以及发展模式的长远需求,寻求市场占有份额。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本地区的葡萄产业做大做强,才能够参与市场强手竞争。
5 强化集约化意识,自创品牌,走大市场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消费者购买力、消费水平的同步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更新,消费需求向更高的阶段发展。广大消费者对葡萄质量、品种花样的需求将进一步细化,这就要求种植户必须了解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进而生产出适合他们的产品,推出各种的品质优良的葡萄新品种,最终达到果穗标准化,继而实现单层包装和单果穗包装。并且实行包装统一的标准化,组建葡萄生产合作社,推动产品单纯的个人零销向逐步集中经营转轨。
在目前的情况下,单靠几家要想把葡萄这个产业做大做强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单个种植户的努力虽然可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但是,与区域外强大的竞争对手相比就显得力单势薄,而且个人种植的生存空间愈来愈小。种植户联合起来共同提升本区域的知名度,发挥协同效应,增强整体竞争优势,创出区域特色,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是当前葡萄产业发展的趋势。
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保持品种的新鲜度,技术改革不断及翻新品种花样,研究顾客的消费心理,给葡萄这个行业不断输入“养分”,从而适应市场的变化。只有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补充完善,才能为葡萄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葡萄的经营过程中,种植户应当作一个有良知的、诚信的、对行业市场和消费者负责任的种植者。政府引导与支持也是必要的。走分散生产、统一技术、统一质量标准,形成品种结构个性、地域个性,继而实现统一销售,增强整体竞争优势,立足市场,联合起来走大市场之路,是南郊区葡萄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