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奇壮美的景色 洒脱浪漫的人物——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011-08-15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9期
关键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怀古

路 倩

(廊坊市第一中学,河北 廊坊 065000)

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不久,他便被贬为黄州(在今湖北黄冈县)团练副使。黄州时期,是他政治上的失意时期,然而,仕途的不幸却使他迎来了文学创作的又一丰收,《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当时的著名词作。在这首词中,作者描绘了壮美、雄奇的赤壁景色,歌颂了古代英雄的光辉业绩,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气,其情韵之情状,气魄之宏伟,意境之雄浑、深远及形象之鲜明、生动,无不令人赞叹称绝。因此,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也成了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品。

词的上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大江东去”既是对眼前实景的具体描绘,又是指历史长河,一语双关。“浪淘尽”把眼前的长江和历史人物巧妙地联系起来,在自然而又形象的联想中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风流”即“杰出”之意,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上英雄豪杰的赞许。三句连起来是写作者凭高远眺看到的景象以及由此而触发的内心感慨。浩荡的长江,汹涌澎湃,日夜奔腾,无休无止,历史的长河又何曾不是如此?仔细想想,千百年来历史上出现过多少英雄豪杰,他们都曾显赫一时,都曾是时代的骄子。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行,这些风流人物,以及他们的光辉业绩,不也已成为过去了吗?这三句,景物、人物并出,江山、英雄合写,又空间、时间交错,使词在开篇便创造了一种壮阔、旷远、深邃的意境,为全词笼罩了一层既豪迈激荡又沉郁悲壮的感情基调。

“故垒西边”三句写作者视线由江涛转向赤壁,切入正题,直接怀古。“故垒”,旧时营垒;“人道是”,据说是,并非实指赤壁之战古战场;“三国周郎赤壁”交代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此处“周郎”与“赤壁”并列是暗赞周瑜英名与千古赤壁共存,也为下阕咏周瑜打下伏笔。

那么词人所见的赤壁江山景色又如何呢?“乱石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作者禁不住脱口赞道“江上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如画”承上概括赤壁景色,“一时多少豪杰”由赞叹而联想到当年在此鏖战的众多英雄。这里再一次将江山和人物合写,既照应了前面的“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又引出下阕所咏周瑜。

词的上阕由地及人,由远及近,由概括到具体,写景、怀古、咏史、抒情融于一体,真是意与境浑,人与景谐,一幅雄浑、深远而又波澜壮阔的艺术画面展现于读者眼前。

词的下阕: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遥想”点明是在怀古,再次扣题。“当年”指赤壁之战时。“雄姿英发”是写周瑜少年英俊和才智出众。“小乔”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衬周瑜,衬周瑜的春风得意,衬周瑜的风流倜傥。接下来的三句,“羽扇纶巾”写其服饰,“谈笑间”写其音容,“樯橹灰飞烟灭”突出其战功显赫。试想,大敌当前,他身为主帅却不着戎装,紧要关头,他不是手执金戈指挥于千军万马之间,而是手摇羽扇运筹于帷幄之中,俨然一副儒者的形象,多么潇洒而又自然!正是因为他有着惊人的胆略和非凡的气度,才在“谈笑”之间使曹军的船舰灰飞烟灭。可见其韬略过人。连起来看,这六句以特写的笔法刻画了一个洋溢着青春活力,迸射着智慧光辉的洒脱浪漫的英雄形象。同时,在这个人物身上我们还看到了作者的影像。因为一切抒情作品,包括怀古之作在内,都要联系到抒情主人公本人,这首词也不例外,无论是写景,还是怀古都是在以词人自己的眼光写景和怀古,而词人所刻画的周瑜形象正是他理想的化身,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着词人的追求与向往,可以说,活脱脱的周瑜形象即活脱脱的苏轼形象。

“故国神游”三句,又从历史回到现实,由怀古转到直抒胸臆。联系作者当时的处境,笔者认为,这只是他怀才不遇的悲愤与苦闷之情的自然流露。结句写他自己在伤感之中只有邀请江边明月以酒浇愁,表现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态度。但尽管如此,也并不妨碍全词的昂扬与激越。

总揽全词,上阕咏赤壁,描绘、赞美祖国江山之壮丽,下阕怀周瑜,歌颂英雄豪杰之伟绩,最后怀古伤己,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三层意思,前后联系紧密,过渡自然,如行云流水,一气贯注。

这首词的风格豪放、俊逸,境界阔大、深远,写景用词洗练,绘声绘色,刻画人物更是生动传神,后人称之为“千古绝唱”当之无愧。

猜你喜欢

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怀古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清晏园怀古
思念的五月
上都怀古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翠云廊怀古
半阙词
倚着车窗歌唱的男子
基于教师角色转换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教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启发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