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图书馆大众阅读指导与学习型组织建设
2011-08-15李晓兰
李晓兰
(常德市工人文化宫图书馆,湖南 常德 415000)
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各级各类型图书馆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服务手段,坚持把读者工作放在第一位,在读者中形成“人人终身学习,时时处处学习”的氛围,开拓国民素质教育新途径,为学习型组织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意义
1.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今的社会,已是科技高新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的全新时代。这个时代知识和信息已经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手段——成为劳动力的主要内容。由于知识和信息是依靠学习才能获得的,因此学习就成为了劳动的一种新形式,而知识与技术又在不断地更新与发展,因而持续学习,不断学习就成为人们参与竞争、维持生存的必须途径,故学习型组织理论也就必然要成为我们积极学习、掌握和运用的新型武器。
2.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关键在于提高全民族素质、营造全民学习氛围,这是推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根本所在。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历届党的领导人都坚持“全民教育、终身学习、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都把这一理念放在了战略的高度来审视,社会的发展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的强大、一个民族的兴旺其根本所在就是全民素质的高低、人才优势的体现,而人才的培训就是学习的结果。
3.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通过学习型组织、学习型行业、学习型群众团体、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及个人的创建,使每个社会公民都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
1.文献信息资源的有力保障
图书馆是以文献信息资源的收藏为开展服务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随着广大民众的信息需求的增加,收藏发布范围随之扩大。图书馆除了收藏传统的图书、报纸、期刊、手稿等文献外,还会针对某一专题广泛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名人专著档案、地方文献专室等,保证丰富、充足的文献资源为广大民众需求提供服务。
2.公共信息服务中心
提供人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地各种信息资料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还可为大众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政务公开服务,与本地区政府、企事业建设信息沟通网,让政府的重大活动能及时向广大民众了解公开;建立区域特色信息库,让图书馆成为本地区“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新”特色信息服务源。
3.终身学习教育的基地
广大民众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构建,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内容,而图书馆是重要的学习基地之一。首先,图书馆可成为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将馆藏的专业文献、专业档案和科技文献提供给各类企事业单位;其次图书馆作为自觉和培训的场所供广大市民学习使用;最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可亲自担任教师为广大市民提供各类培训服务。
4.学习型组织建设示范与指导
首先,图书馆可为各机关、企业等组织提供他们所需的学习资料,如机关所需的和业务相关的资料,企业所需的技术和市场资料、社区所需的民生资料、区域文化遗产等资料;其次,图书馆可指导各类组织学习活动的进行。如指导家庭成员搜寻学习资料、视听资料等;对机关企业可组织各类专家学者,进行学术研讨及大众普及讲座;对学校辅导青少年进行知识竞赛等活动。
三、图书馆如何搞好大众阅读指导,促进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1.以宣传为先导,营造学习氛围
加强宣传,努力形成学习环境。要通过讲座、专栏、学习园地、局域网等宣传工具,从舆论上营造学习氛围,加深对学习型团队组织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提高他们终身学习、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2.积极开展特色服务,“开放式”服务满足“学习型”需求
图书馆为满足“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需要,要开展多种载体的文献信息服务,开设多节点、网络化的服务窗口。以全市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为基础,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打破地域限制,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文献信息检索和服务统一平台。全市读者可进入该平台免费阅读所需的图书资料,一些在该平台尚不能直接得到的文献还可以向图书馆提出检索帮助和索取请求,通过该平台向国内乃至国外图书馆索取,由图书馆为读者传递所需的文献全文,极大地方便读者使用图书馆资源。
3.广开思路,积极拓展多种有效阅读方式
所谓阅读,并不一定就是“开卷”,还可以是开课——听讲座。听一场高质量、高水平的专题讲座,更为形象、生动、活泼。从这个意义上讲,“听讲座”实际上可以定义为“大阅读”。因此,图书馆不但可给读者提供文字信息资料阅读,更可以为读者提供“听讲座”似的大阅读,这种大阅读是活的阅读,不是死的阅读。读者可以和作者互动,碰撞出更多灵性的火花,从而引燃起思想之炉。除此之外,还有合作阅读、互动阅读等,这些形式的开展,可以让读者在阅读学习中互动、协作,形成“明确目标、建立小组、互动交流、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氛围。使读者在活泼的、轻松的环境中阅读学习,彰显个性与创新,建立良好地人际关系。
4.设计载体,促进学习取得实效
其一,建立书评制度,这是一种重要的导读手段,对于传播图书信息、引导阅读、提高读者阅读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二,倡导专家导读系统,导读在我国图书馆工作中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古代学有所成的学者,无不得益于书目的指导。图书馆可设置专家导读系统,聘请学科馆员、外聘学者组成,保证覆盖各学科领域,指导读者深入阅读;其三,尝试“微阅读”,微阅读是一种借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阅读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图书馆应该顺应潮流,发挥自身优势,拓展阅读服务领域,从传统阅读服务向多元化阅读服务过渡,全天侯全方位全覆盖服务读者,重塑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图书馆有责任利用现有的资源,努力激发学习型组织成员的阅读兴趣,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推广并指导阅读、介绍阅读方法、排斥阅读障碍、编制推荐书目、专题书目、新书宣传;利用板报、网络、讲座、朗诵会等形式大力开展阅读推广宣传。
[1]符小意.试论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