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异色瓢虫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

2011-08-15李连枝姚丽敏秦日栋

山西林业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异色黑斑瓢虫

李连枝,姚丽敏,秦日栋,高 洁

(1.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2.山西省杨树丰产林实验局,山西 大同 037006)

山西省异色瓢虫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

李连枝1,姚丽敏1,秦日栋2,高 洁1

(1.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2.山西省杨树丰产林实验局,山西 大同 037006)

概述了异色瓢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习性等生物学特性,及山西省异色瓢虫资源分布现状和人工繁殖技术。从异色瓢虫的推广应用、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人工饲料、种群保护等几方面介绍了其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异色瓢虫资源应用前景。

异色瓢虫;资源分布;生物开发;山西省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属鞘翅目瓢虫科,分布于中国、俄罗斯、蒙古、朝鲜、日本等地,可捕食蚜虫、蚧壳虫、螨类、木虱等害虫,是农林害虫重要的捕食性天敌。笔者概述了山西省异色瓢虫的资源现状和应用前景,以期为今后的生物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 异色瓢虫的生物学特性

1.1 异色瓢虫的形态特征

1)成虫。体卵圆形,长5.4 mm~8.0 mm,宽3.8 mm~5.2 mm,突肩形拱起,外缘向外平展的部分较窄。触角棒状。体色和背部斑纹变异很大,鞘翅末端7/8处有1条明显的横脊痕是异色瓢虫的重要特征。雌虫个体明显大于雄虫,雌虫第5腹板后缘中部舌形凸出,第6腹板中部有纵隆起,后缘圆凸;雄虫第5腹板后缘弧形内凹,第6腹板后缘中部半圆形内凹。

2)卵。卵为梭形,长2.1 mm,宽0.5 mm.初产卵淡黄色,渐变为橘黄色,有明亮光泽,单粒线状或块状整齐排列。卵将孵化时,颜色变为灰黑色。

3)幼虫。幼虫共有4个龄期,1龄幼虫虫体黑色,蜕皮之前虫体浅灰色,头部黑色;2龄幼虫灰黑色,前胸背板侧缘和后缘着生1列刺。腹部第1节、第2节两侧有明显黄斑;3龄幼虫腹部第1节至第5节背面两侧有排列整齐的黄色刺疣,黄色部分从前向后,由大到小依次排列;4龄幼虫腹部第1节至第5节两侧有明显黄斑刺疣,第1节、第4节和第5腹节背面各有一对浅黄色刺疣。3对足的胫节桔黄色。

4)蛹。体较圆钝,胸部背面圆形突出,长约7 mm,宽约5 mm,初呈淡黄色,渐变为橘黄色。前胸背部后缘中央有2个黑斑,后胸背部中央有2个黑斑。腹部背面第2节至第5节中央各有2个黑斑,第3节、第4节黑斑较大。腹末有4龄幼虫蜕皮。

1.2 异色瓢虫的生活史及习性

异色瓢虫各地发生的代数随气候不同而异。黑龙江省1 a发生2代,山西省1 a发生4代。不论代数多少,均以成虫越冬。从10月下旬开始,异色瓢虫群集于山洞、石缝、村落房舍、屋檐以及石块、土块下进行越冬,次年3月出洞,开始取食繁殖。

异色瓢虫的发育历期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差异较大。笔者在温度25℃ ±1℃,相对湿度40% ±5%,光照周期16L∶8D的条件下,以菜蚜虫饲喂异色瓢虫,观察其发育历期为:卵期2.5 d,1龄幼虫2.4 d,2龄幼虫3.6 d,3 龄幼虫3.7 d,4 龄幼虫4.4 d,蛹期4.8 d,产卵前期6.0 d,全世代历期为27.3 d;产卵历期为76 d,产卵量为1 673粒。异色瓢虫一生可多次交尾,多次产卵,产卵数量及产卵历期因类型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成虫有较强的飞翔能力,具有假死性。受到攻击时,喷出橘黄色带有腥臭味的液体。幼虫有自相残杀的习性,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3龄幼虫和4龄幼虫还会取食卵和蛹。

2 山西省异色瓢虫资源现状

2.1 分布现状

山西省异色瓢虫从南到北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太原市、运城市、临汾市、祁县、太谷县、大同市、浑源县、广灵县等地。分布区域不同,异色瓢虫的色斑类型也不同。据调查,山西省异色瓢虫共有76种色斑类型,其中黄底型66种,黑底型10种。大同市和祁县分布的异色瓢虫色斑类型主要有黑底四窗型、黑底二窗型、红底黑斑和黄底黑斑型;太原市主要有黑底四窗型、黑底二窗型,而红底黑斑和黄底黑斑型较少。异色瓢虫不同色型间均可自然配对并繁殖后代,无生殖隔离现象。

2.2 异色瓢虫人工繁殖技术

在自然界,异色瓢虫受到人类或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增长率低,不能满足防治害虫的需求,因此,必须开展人工繁育工作。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从2008年开始进行异色瓢虫的人工繁殖研究,现已成功研制出3种人工饲料。经试验,饲喂这些饲料的异色瓢虫成活率、发育历期、产卵前期、平均单雌产卵量和成虫寿命,与异色瓢虫的自然种群相比差异不显著。此外,还人工饲养蚜虫繁殖异色瓢虫,进行了接种温室机制配套一体化研究。拥有成熟的人工繁殖技术,在中条林局和临猗县苗圃建立了两座配套的异色瓢虫繁育中心,室内养殖面积达700 m2,温室面积2 600 m2,全年可繁殖异色瓢虫600×104头。

3 异色瓢虫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异色瓢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是一个值得开发利用的天敌种类。国内有不少学者对异色瓢虫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为异色瓢虫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但大规模运用异色瓢虫进行生物防治,仍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继续研究。

3.1 推广应用难

我国农作物每年病虫害发生面积2.24×108hm2,防治面积2.67×108hm2,大棚蔬菜和园艺设施面积130×104hm2,但是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面积微乎其微。原因是:1)国家重研究,轻推广应用,科研成果无法及时转化为生产力。2)使用天敌昆虫产品技术性强,农民需有一个较长的接受过程。3)天敌产品尚未进入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领域,未开拓出市场。异色瓢虫产业化发展需要国家、科研工作者、基层农技部门、企业、农民一起参与,开拓出生物防治的新道路。

3.2 异色瓢虫对杀虫剂敏感性研究

在实际生产中,多采取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有些农药在杀死靶标害虫的同时对非靶标害虫和天敌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杀伤性,这就需要考虑天敌昆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为了保护异色瓢虫,生产实践中应尽量减少使用对异色瓢虫有危害的化学药剂,选择异色瓢虫能接受的安全性药剂。

3.3 异色瓢虫人工饲料的再研究

目前使用的人工饲料还存在缺陷,取食饲料的瓢虫产卵前期长、产卵量低、卵孵化率低、对猎物的反应能力下降等。笔者配制的饲料虽没出现类似问题,但成本相对较高。因此,我们需要研制出价格低廉且适合异色瓢虫的全营养人工饲料。

3.4 异色瓢虫释放后的回收问题

释放异色瓢虫控制住目标害虫后,大量异色瓢虫的回收成为一个难题。有研究显示,异色瓢虫对引入地瓢虫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在分布地大量投放后是否会出现与引入地相似的情况值得进一步研究。

3.5 异色瓢虫种群的保护

资源一旦开发,就面临着保护和开发双重难题。据调查,一个区域内异色瓢虫的越冬场所是固定的,区域开发时应避开这些地方。对异色瓢虫加强保护的同时,可适时、适量地投放人工饲料,提高其越冬成活率。

4 异色瓢虫资源应用前景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回归自然、追求绿色需求的增加,造林面积不断扩大,森林面积也随之增加。同时,我国每年都有百万公顷的林木资源发生严重的病虫害。目前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大规模的使用化学药剂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在控制害虫的同时,也杀伤了害虫的天敌,反而使害虫更加猖獗,虫害的发生更加频繁。

据统计,我国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已达13×105hm2,城市人均拥有绿地面积9.71 m2.设施园艺总面积已占世界的80%,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近2×106hm2.2005年大棚种植的蔬菜人均占有量约80 kg,随着人们健康饮食观念的增强,蔬菜的种植面积还会继续扩大。果树是仅次于粮食、蔬菜的第三大农业种植业。目前中国的果树种植面积为8.4×106hm2,人均果品拥有量为47 kg,远低于世界人均拥有量75 kg,这项指标表明中国果树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这些农业生态系统中,异色瓢虫是很好的生防工具。若发生病虫害,按作物栽植面积的10% ~30%应用异色瓢虫进行防治,异色瓢虫的潜在应用市场是很广阔的。

[1]江永成,朱培尧.异色瓢虫研究综述[J].江西植保,1993,16(1):30-34.

[2]荆 英,张永杰,马瑞燕.山西省异色瓢虫生物学特性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42-45.

[3]王小艺,沈佐锐.异色瓢虫的应用研究概况[J].昆虫知识,2002,39(4):255-261.

[4]王延鹏,吕 飞,王振鹏.异色瓢虫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华东昆虫学报,2007,16(4):310-314.

[5]杨 洪,熊继文,张 帆.异色瓢虫人工饲料研究进展[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22(2):169-172.

S476+.2

C

1007-726X(2011)03-0049-02

2011-05-05

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07031040-2)

李连枝(1958— ),女,山西灵石人,2002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异色黑斑瓢虫
黑斑蛙养殖关键技术
2种桃树蚜虫和天敌异色瓢虫对桃树品种趋性初探
小小瓢虫
全国黑斑蛙养殖者求助!反映销售及种蛙投放困境,希望尽快解禁黑斑蛙
黑斑蛙需要更多人关注!200余名养殖户集体发声力证其健康安全
风尖浪口上的黑斑蛙:吃了一辈子饲料,为何还是“野生动物”?
飞呀,小瓢虫
不同浓度吡虫啉对异色瓢虫捕食和繁殖行为的影响
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病1例
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