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南部油田中间基原油低温脱水技术
2011-08-15付亚荣华北油田第五采油厂
付亚荣(华北油田第五采油厂)
冀中南部油田中间基原油低温脱水技术
付亚荣(华北油田第五采油厂)
为降低进入中后期开发的冀中南部油田中间基原油脱水能耗,从原油的本构方程等基础研究入手,提出以氢氧化钠为催化剂,甲苯封口的由“酚醛、胺醛、酚胺树酯”高活性“头”为起始剂与环氧丙烷、环氧乙烷聚合,环氧氯丙烷封口的低温破乳剂制备方法,创建了正交试验复配现场破乳剂模式。现场温度在40~45℃、50~80 mg/L加量时,脱后原油含水小于0.2%,污水含油小于150 mg/L,实现了节能减排。为其他原油低温脱水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思路。
中间基原油 低温脱水 破乳剂 节能减排
1 背景
冀中南部投入开发的油田普遍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的“三高”阶段,采出的原油含水量剧增。为了稳定原油生产,相继应用了表面活性剂驱、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等,以提高原油最终采收率。上述工艺导致采出液与常规采油措施相比性质变化很大,采出液乳化严重,乳化稳定性增强,联合站油水分离困难,加热输送和原油处理能耗急剧增加。随着采出液量的不断增大,电化学两段式脱水工艺设备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脱水质量明显下降。为了保障原油脱水质量,必须给高含水原油加热,这消耗了大量的热能,增加了生产成本。
虽然大庆、辽河、长庆、中原等油田的技术人员对原油低温破乳剂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也有成功的矿场应用范例[1-2],但是各油田的原油物性相差很大,其他油田应用的低温破乳剂对冀中南部原油不适用。现有原油破乳剂的最佳破乳温度一般在60~80℃,在低温下破乳效果很差,无法满足原油常温输送和低温预处理工艺流程的需要。因此,适应高含水期原油输送和处理工艺要求,降低原油生产过程中的热能损耗和生产成本,开展冀中南部油田原油低温破乳技术的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2 基础研究
___按照“完善基础研究,区别不同原油,突破技术难关,节能减排实践”的工作思路,从不同原油的基础研究入手,找出低温脱水破乳剂必须具备的特性,突破适合不同原油低温破乳剂配方的难关,进行破乳剂脱水优化试验,然后进行现场工业化实践,应用中不断完善提高。
对原油的第一关键组分、第二关键组分的研究表明,冀中南部油田原油分别属于石蜡基、中间基、环烷基原油,其本构方程存在很大的差异。进行低温脱水,其破乳剂必须具备较强的表面活性、良好的润湿能力、足够的絮凝能力和很高的聚结能力,而且要脱水效率高,用量少,价格便宜,不影响原油质量,不引起管道和设备腐蚀结垢。石蜡基原油含胶质、沥青质等亲油活性物少,原油乳状液的稳定剂主要是微晶石蜡,界面稳定膜的强度差,易于破乳,但是破乳后污水质量差,脱出的水易带有微小油珠;环烷基原油沥青、胶质含量高,形成的原油乳状液较稳定,破乳困难;中间基原油中所含的环烷酸,一般是以钠盐形式存在的亲水性表面活性剂,易形成较稳定的O/W型原油乳状液。为了提高原油采收率,常采用表面活性剂驱、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等手段,采出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泥砂,多为O/W/O或W/O/W型乳状液。
3 中间基原油低温脱水技术
采用“改头、交联、复配”思路,创建了冀中南部中间基原油低温脱水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实现了现场节能减排。
苯酚、四乙烯五胺、甲醛在同一体系中能形成具有“互补性”和“优势性”、以甲苯封口的由“酚醛、胺醛、酚胺树酯”混合而成的高活性破乳剂“头”;打破常规束缚制备的破乳剂干剂以氢氧化钠为催化剂,让中间体与环氧丙烷、环氧乙烷聚合,环氧氯丙烷封口,提高了聚醚的活性;创建了正交试验复配现场破乳剂的生产模式。
中间基原油的黏温数据具有双重性,既有环烷基原油的黏度随温度下降而直线上升的特点,又有石蜡基原油黏温曲线存在拐点的特点,属于高乳化性原油,在常规脱水中对破乳剂要求很高,低温脱水十分困难。
冀中南部车城油田属中间基原油,脱水温度为65~70℃,每年需要消耗大量自用燃油(不含水原油)用于升温,能耗大。采用“改头、交联、复配”方式研制出了高效的、适合中间基原油的低温脱水破乳剂,获得中国发明专利:ZL 200710119726.7[3]。
破乳剂的组成特征是:各组分质量分数为:干剂45%~65%,甲醇5%~10%,其余为水。干剂的组分质量分数为:中间体PEA 21.5%~40%,氢氧化钠1.5%~3.5%,环氧乙烷20%~40%,环氧丙烷15%~35%,环氧氯丙烷2%~8%。制备中间体PEA的原料和配比为:苯酚0.8~1.5 mol,四乙烯五胺2.5~3.5 mol,甲醛2.0~3.5 mol,甲苯0.02~0.05 mol。
3.1 中间体PEA的制备
首先在反应釜中加入0.8~1.5 mol的苯酚、2.5~3.5 mol的四乙烯五胺开动搅拌,加热升温至140℃,抽空、充氮,接着缓慢滴加2.0~3.5 mol甲醛,反应压力0.3~0.45 MPa,反应温度140℃±5℃;反应2 h后,温度降至120℃,再缓慢滴加0.02~0.05 mol甲苯,反应压力0.2~0.35 MPa,反应温度120℃±5℃,平衡反应1 h,待反应釜内压力回零后降温,得到中间体PEA。
3.2 干剂的制备
首先在反应釜中加入21.5%~40%的中间体PEA、1.5%~3.5%的氢氧化钠,开动搅拌,加热升温至135℃,抽空、充氮,接着缓慢滴加15%~35%的环氧丙烷,反应压力0.2~0.25 MPa,反应温度130℃±5℃;再缓慢滴加20%~40%环氧乙烷,反应压力0.2~0.4 MPa,反应温度135℃±5℃;最后缓慢滴加2%~8%的环氧氯丙烷,反应压力0.1~0.2 MPa,反应温度120℃±5℃;平衡反应1 h,待反应釜内压力回零后,降温出料得到干剂。
3.3 低温破乳剂的制备
干剂为45%~65%,置于搪瓷混配釜中,开动搅拌,升温至50℃±5℃,缓慢滴加质量分数为5%~10%的甲醇和水后,搅拌30~60 min,降温出料得到低温破乳剂。
根据制定的合成路线,在室内复配合成了36个低温原油破乳剂样品,用车城油田中间基原油按SY/T 5281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脱水性能评价。对筛选出的10个有较高脱水率和较快脱水速率的单剂,进行单剂1∶1总加量200 mg/L的二元复配,试验温度45℃。得到2种复配破乳剂,脱水率比单剂提高幅度超过8.5个百分点。
选择这2种复配破乳剂进行正交试验,脱水率、水质为评价指标,温度、破乳剂加量、复配比为3个因素,每个因素取5个水平(温度:40~44℃,总加量分别为100、150、200、250、300 mg/L,复配质量比分别为3∶1、2∶1、1∶1、1∶2、1∶3)。结果表明:3个因素中影响脱水率的极差是不相同的。温度对脱水率极差影响小于2.5个百分点,复配比对脱水率极差影响最小,破乳剂的加量从100 mg/L增加到300 mg/L时,脱水率曲线在200 mg/L处存在拐点;复配比1∶2或2∶1时,复配双剂的效果最好。因此,对中间基原油脱水应用复配比1∶2或2∶1双剂复配的破乳剂,现场温度40~44℃,实际加量为室内试验的⅟2~■3,能满足生产需要。
2007年5月复配破乳剂开始在冀中南部油田的联合站应用,原油脱水温度在40~45℃、低温破乳剂的加量在50~80 mg/L时,脱后原油含水小于0.2%,污水含油小于150 mg/L,达到了原油外输标准。脱后污水中含油量达标。
4 结论
1)中间基原油低温脱水破乳剂采用的是“改头、交联、复配”技术思路。
2)中间基原油低温脱水破乳剂具有破乳速度快、用量少、污水含油少的特点。
[1]范振中,刘庆旺,尉小明,等.LTB低温高效稠油破乳剂的研制与评价[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1,20(1):29-30.
[2]宋军,汪丽.原油低温破乳剂FP330评价[J].化学工程师,2007,136(1):60-61.
[3]付亚荣,蔡远红,田炜,等.一种低温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中国,ZL 200710119726.7[P].2010-06-30.
10.3969/j.issn.2095-1493.2011.06.007
付亚荣,1987年毕业于重庆石油学校,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油田开发方面的研究,E-mail:hbfyr@yahoo.com.cn,地址:河北省辛集市华北油田第五采油厂工程技术研究所,052360。
201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