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热带农林专业建设与发展探析
2011-08-15王相东蔡东宏
□文/王相东 蔡东宏
自两校(原海南大学和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合并以来,新的海南大学迅速步入“211工程”建设的行列,新的起点赋予了学校新的使命,各个方面的建设也都有了更高的标准。农林经济管理是海南大学经管学院的优势学科,在广大师生的不懈努力下,农林经济管理于2010年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更多的关注也意味着更艰巨的任务。本文以海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例,对如何进行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建设进行探讨。
一、加强农林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一)知识更新和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已成为一种趋势,知识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日益明显,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出现。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的内涵正在发生变化,又农、又经、又管的状况已成主流,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特色和优势,通过加强该特色专业的建设,有利于农、经、管的交叉融合,也有利于知识更新和顺应学科发展的趋势。
(二)扩大学科影响和提升专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竞争是市场经济最明显的特征,当今社会竞争的意识已深入人心,其中学科的发展也不例外,大学中专业的设立也是与市场接轨,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大学就设立相关专业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也就是说,所有的学校都是在同一个市场上来竞争生源,如果专业建设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就会在竞争中落伍。再者,由于国家对教育的支持是有限的,只有在同行之间树立学术地位和学科优势,才能获得更多的财力、物力方面的支持,所以加强专业建设是在激烈竞争中突围的必然要求。
(三)解决海南“三农”问题的客观要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海南又是农业大省,随着城乡贫富差距的加大,对“三农”问题的研究仍是重中之重,诸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农民脱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问题都亟待解决,这就需要培养一大批了解海南农村经济的专门人才,加强海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正是解决海南“三农”问题的客观要求。
二、农林专业建设的原则
(一)有所为、有所不为。农业经济管理的涉及面很广,包括农业、经济和管理三大领域,对于刚刚步入211建设的海南大学来说,在资金、教学条件等资源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我们的专业建设不可能面面俱到,到底该把建设重点放在哪一块,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重点逐步发展。
(二)面向市场。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市场的了解,通过对毕业生和相关企业的调查研究,确定当前社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应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以“立足海南、服务热区、放眼世界”的理念为导向,把专业向国际化、市场化和现代化方向建设,培养出符合市场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三)突出特色。海南大学农林专业要想做出成绩,围绕海南地方特色进行建设是基本思路,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立足稀缺性热带资源形成地缘特色;研究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规律与战略、生产技术经济分析与产业安全;深入研究热带农业产业链和热带农业分层次理论与实践;研究海南农垦市场化改革的路径与对策;研究与东盟国家的热带农产品贸易及区域合作;探索热带农业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只有从这些具有海南特色的方向着手,才更容易做出成绩。
三、农林专业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1、海南独特的热带环境。海南全省都处于热带地区,占全国热带面积的42.5%,热带作物资源丰富,其中600种植物为海南特有,热带雨林和红树林更为全国少有,还拥有全国最大的海域面积。这里长夏无冬,稻可三熟,菜满四季,独特的区域环境为进行热带农林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便捷。我们可以发挥地域优势,加强对热带作物的研究力度,以此形成热带农林经济管理在国内的优势地位。
2、海南大学“211工程”建设的契机。海南大学是2008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是海南省唯一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是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和海南省共建高校,是海南省内唯一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博士点的高校。海南省政府对海南大学是相当的重视,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而农业经济管理于2010年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和海南省都拨付相应的资金来支持学科建设,再加上几所名牌大学的对口支援,农经专业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我们应借此良机来推动学科建设,树立学科的形象和地位。
3、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就锁定“三农”,不断强调“三农”问题在今后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地位,这也就意味着大量的资金和政策会转向农业,农林经济管理是以服务“三农”为特色的学科,适应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必然也会加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重视程度,更多的资金会流向对农业方面的研究,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必将会在各方的支持下迅速发展。
(二)挑战
1、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全面的人才。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是涵盖经济和管理两大学科的宽口径学科,所服务的对象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研究的领域宽泛而广阔。因而要求从事本学科科研和教学的教师要有较为深厚的学科理论基础和较为宽广的知识面,不仅要成为又农、又管、又经的通才,还要成为经济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这就给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增加了难度。
2、其他高等院校的竞争。据了解,开设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高校相当多,海南大学虽在海南有着绝对的优势,但放眼全国,无论是实力还是名气还都略逊一筹,即使我们在热带农业研究领域具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综合实力还有待提高,激烈的竞争环境对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投入相对不足。海南大学还处于211建设的初期阶段,虽有教育部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但由于海南的经济实力有限,不可能对本专业的所有需求都照顾的面面俱到,与其他重点大学相比,在软硬件上还有不小差距,因此我们要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使专业档次达到一流水准,还具有一定的难度。
四、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立足于海南特色进行学科建设。在学科建设方面,要从海南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海南省所处的热带岛屿环境这一现实,进行有针对性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活动。要根据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抓住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进行学科创优,在进一步强化传统的热带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热带农业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热带农产品贸易与区域合作、热带农业投资管理的同时,积极开拓其他研究领域,充分体现学科特色,提升学科地位和影响力。
(二)创建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环节,其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掌握、学识的深浅和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学科能否顺利发展。为了体现农经专业宽口径、高素质、厚基础的复合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按照文理知识兼容和专业间合理交叉渗透的要求,应构建一套各类课程之间有机联系、配置合理、结构优化的课程体系。宏观上必须调整管理学、经济学、农学课程的比例,做到既突出重点、体现专业特色,又兼顾各类课程的均衡。在微观上还要注意各类课程间知识的相互支撑、衔接与连贯。
多年来,海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对“热带农业产业链、热带农业分层次发展、橡胶经济学分析、农垦企业管理”的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一些研究成果在全国得到了广泛好评,并且这些成果又转化于教学实践当中,明显的促进了本学科的发展。
(三)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产学研综合发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要求,而校外实习基地是让学生直接接触社会,认识参与实际业务操作所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与企业合作和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建立学生到工厂、企业、农村、社会等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建设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完善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实践实习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实践教学实效,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扎实的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
(四)加强学位点的建设力度。为了使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水平迅速提高,专业人才迅速成长,积极增建相应的学位点是十分必要的。在目前的教育体制和社会背景下,硕士点和博士点是一个学科聚集人才、提高水平、创新前进的平台,具有硕士和博士点的专业地位明显不一样,人才梯队和层次档次较高。目前,海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设有1个本科专业和1个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个博士研究方向,所以我们还要注意学术积累和学科沉淀,争取早日创建博士点,为专业发展提供更高的平台。
(五)依靠高素质人才和科研带动学科发展。对于一个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而言,科学研究和教学育人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要不断提高现有教师的科研水平,通过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活动,定期举办学术交流、学术报告会,将科研成果在教师之间交流,互相提高,帮助他们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其次还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出台相应的激励和支持政策,对科研成绩优秀者进行奖励,加强对高质量人才的引进,使他们既能在在科研上有所建树,又能在相关专业和课程教学中领衔带头,让每一个有志于本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人都能人尽其才。海南大学曾1千万/人诚聘长江学者、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由此可见优秀人才对我校的重要程度,也希望我校今后的人才引进措施更加完善。
(六)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上,要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这就要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改革。首先,要在对课程体系整合优化的基础上,重新制定教学计划,改进传统的授课方式,多采用引导启发和探索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实验和实习等实践环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要认真制定一套系统可行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形成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其次,改革考试形式,适当减少记忆性的考试内容,增加开放综合性考试内容,注重采取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来测评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再次,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组合教学,增强农林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综合性和趣味性。
五、结束语
农林经济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我们必须有步骤、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只有立足于热带这个特色,建立比较优势,以点带面,才能促进本专业实力的全面提升。
[1]颜华.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建设与创新[J].农村经济,2009.12.
[2]洪勇明.地方综合性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品牌专业建设构想[J].高等农业教育,2008.7.
[3]王雅鹏.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与研究生教育问题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4]李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