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幸福廊坊的思路
2011-08-15王肖蓉杜稳灵
□文/王肖蓉 王 聪 杜稳灵
我国在小康社会建设中,不断克服经济功利过分冲动的局限性,“幸福快乐”正在变为国民的自觉追求,“国民幸福”正在上升为一种执政的理念,相应的,“幸福指数”测量正在成为考量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十一五期间,国内很多城市提出了建设幸福城市的目标。幸福城市建设已经突破了以GDP为标准的考量方式,而更加注重市民的幸福感。
一、相关理论
(一)幸福主义。幸福就是快乐,是对不幸的否定。伊壁鸠鲁认为,所谓快乐和幸福是指身体免遭痛苦和心灵不受干扰两个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目的有不同的等级,较低的目的服从较高的目的,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也就是最高目的。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自然倾向,幸福以自身为目的,同时又是其他一切目的的目的。这种以幸福为伦理活动终极的观点被称为幸福主义。洛克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幸福和快乐,一切属灵之物,本性都有追求幸福的倾向。他认为,人的一切意志、情感和理性生活都是由人的欲望所决定,而人的欲望又取决于外物对人身心的作用。所以,人都会逃避使人身心痛苦的事物,追求使人心快乐的东西。幸福主义认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价值,道德不是要限制幸福,而应当向人们指出真正的、持久的幸福所在。在对待个人幸福和他人、社会幸福的关系上,一种主张认为个人幸福高于一切,他人、社会幸福只是现实个人幸福的条件和手段,另一种主张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也要顾及他人和社会公共的幸福,因为后两种幸福不仅对于个人幸福必不可少,而且具有崇高的道德意义。
(二)功利主义。功利主义,即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中的一个理论。提倡追求“最大幸福”。主张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有约翰·史都华·米尔、杰瑞米·边沁等。功利主义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分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边沁和米尔都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米尔认为: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所以对幸福的促进就成为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杰里米·边沁说:功利原则是这样一个原则,它根据增加或减少当事人幸福的幸福倾向来认可或拒绝一种行为,不仅包括任何私人行为,也包括政府的任何措施。为了计算快乐总量,边沁设计了快乐计算法,它包括七项指标:快乐强度、延续时间、发生概率、发生时间、产生有益后果的概率、产生有害后果的概率和发生的范围等。
(三)国民幸福指数。国民幸福指数(GNH)最早是在1970年由不丹国王旺楚克提出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以实现幸福为目标。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不丹王国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20年后,针对幸福指数的研究日益深入,英国创设了“国民发展指数”(MDP)考虑了社会、环境成本和自然资本。日本也开始采用另一种形式的国民幸福总值(GNC),更强调文化方面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卡尼曼更是致力于“国民幸福总值”的研究,她认为政府决策应该兼顾利益驱动和心理满足。
2005年两会期间,中国社科院院士程国栋提交了《落实“以人为本”,核算“国民幸福指数”》的提案,建议我国从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机会、安全保障、文化价值观、环境保护六类构成要素,建构我国国民幸福核算指标体系。
二、幸福廊坊建设的影响因素
十一五期间,廊坊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持续增加,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达20,268.4元,同比增长10.6%,首次突破2万元;消费支出累计达12,196.3元,同比增长3.0%。从2005年的10,152.1元五年间净增10,116.4元,累计增长99.6%,年均增长14.8%。
食品支出增幅回落,恩格尔系数有所下降。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3,662元,比上年增长2.7%,增幅回落26.2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30.9%,比上年下降2.7个百分点。居民总体生活质量状况继续得到改善。
家庭设备用品支出增长较快。因消费税降低、家电下乡等政策影响,2010年市人均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659元,比上年增加14.2%。其中,洗衣机、电冰箱和空调人均消费支出分别增长2.1倍、1.6倍和96%。
交通和通讯费用激增,2010年居民用于此项费用人均支出 1,719元,比上年增长24.3%。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速最快。随着人们对教育程度的重视和生活质量提升,年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410元,比上年增长49.8%,增速居八大类消费之首。其中,人均教育支出508元,比上年增长44.8%,文化娱乐服务支出547元,增长1.4倍。
在幸福感不断增加的同时,以下因素仍然是影响廊坊市居民幸福感的重点:
(一)收入水平。收入是影响市民幸福感的首要因素。随着收入的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增加,居民在消费的同时,幸福感也在增加,但相对于不断增长的房价和CPI,调查中发现,只有7.8%的人对自己的收入表示满意,而不满意的占了大多数。对廊坊市居民的调查中发现,年薪在10万元以上的占到5.6%左右,而38%的居民收入在年薪4万元左右,大部分市民的年薪收入低于3万元。
(二)社会公平。“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基尼系数是一个国家居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统计指标,基尼系数是一个位于0~1之间的数字,基尼系数为1表明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而基尼系数为0则表明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通常,0.4是基尼系数警戒线,而我国的基尼系数超过0.5,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上的警戒线。廊坊市地处京津之间,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有别墅豪车的人在不断增多,同时,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也占了35.2%,贫富差距的存在成为影响居民幸福感的第二项因素。
(三)住房问题。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必要物资,但高昂的房价使得住房成为了一种奢侈品。房价高使得一部分人特别是青年人对未来感到力不从心,对爱情没有信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人的幸福感。廊坊紧邻北京,2010年廊坊市全市商品房销售均价从第2季度起明显呈现“价量双升”的局面,每平方米单价从第1季度末的4,963/平方米,上涨至第4季度的5,684/平方米,涨幅14.5%。市区商品房销售均价从第1季度的6,231/平方米,上涨至第四季度的7,684/平方米,涨幅23.3%。从近年来的数据看来,廊坊市市区居民可支配收入以11%~16%的速度增长,而2009~2010年房价增长率达到29.8%,居民收入增加的步伐难以赶上飞涨的房价。
(四)交通问题。廊坊市城际交通和市内交通情况普遍不佳。城际交通方面,廊坊至京津之间火车缺乏舒适度,晚点状况普遍,居民如果选择汽车的话,则需要2小时左右的时间,车辆颠簸,疲劳度增加。市内交通方面,廊坊市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很多居民都选择节假日自驾车出行,私家车以每个月700辆左右的速度在增加,市区每个小区都出现汽车没有车位的情况,上下班高峰期,西校区的地下桥、新华路都会出现拥堵的情形。市区公交车辆晚点现象严重,大部分市民都以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
(五)教育问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艰苦卓绝但造福后代的伟大工程。科技发展,教育先行。现阶段,廊坊市居民最关注的问题即城区中小学现有教育资源不能适应廊坊城市化发展的需求,课题组调查时发现广阳区的重点小学廊坊市十小,每个班的学生数竟然达到70多人,但因其教学质量好,很多周边的家长依然会把孩子送进这所学校。廊坊市的重点高中以廊坊市一中最为出名,但每年招收的学生数额有限,一部分家长不得不把孩子送到附近的县级重点中学比如三河一中、永清一中就读。
三、建设幸福廊坊的建议
课题组在分析以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
(一)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居民收入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方法。廊坊市近几年财政收入增长较快,2011年上半年廊坊市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58.9亿元,增长40.8%,占全年任务的67.2%,超过时间进度17.2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二位,2010年12月31日24时,全市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95.4406亿元,同比增长36.3%,完成全年任务的116.7%。课题组认为,十二五期间,廊坊市财政收入应该向提高市民幸福感方向倾斜,而提高居民收入应该注重收入的实际购买能力,将收入与通货膨胀、CPI挂钩,真正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具体做法:第一,政府应积极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快,就业率才会提升,居民的收入才会水涨船高;第二,继续鼓励高科技产业发展,引进高端人才,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第三,加快环首都经济圈的建设,使京廊同城从战略意义进入真正的实践,从而影响市民生活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缩小贫富差距。中国社会调查所200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民众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中,排在第一的是贫富差距。廊坊市贫富差距在不断扩大的同时,政府采取最有效做法就是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我国刚刚进行了个税改革,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廊坊市在个税改革的基础上,可以给工薪阶层每年按照5%~8%加薪,廊坊市已经具备这样的实力,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是缩小贫富差距最有效的办法。
(三)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住房保障制度是商品房制度的重要补充和保障。2011年廊坊市新建小区均价已经超过了9,000元,而廊坊市民收入超过9,000元的寥寥无几,所以,大力发展住房保障制度才是提升市民幸福感的关键。首先,要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面,提高公积金缴存比例,在市民需要买房时,公积金能够发挥真正的作用;其次,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廊坊市经济适用房价格每平方米4,000元左右,对大多数想买房的年轻人来说都是可及的,但房源少、手续复杂,又增加了买房的难度;再次,建设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廉租住房将和公共租赁房价格定在市场租金的十分之一或八分之一,以满足刚毕业的大学生以及在廊坊市就业的外来人口的需求。
(四)提升城市交通。城际交通方面,从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开通日起,每天将有42列动车组列车在廊坊停靠,高峰时段最短9分钟一趟,20分钟进京。此外,既有京山铁路每天仍有上行、下行共33列客车经停廊坊。全天经停廊坊的列车达到75列,实现公交式流水发车,彻底解决了廊坊与北京的轨道交通对接问题。市内交通方面,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政府应将现有承包的公共交通服务收回,进行公交补贴,增加、调整线路,增设公交车专用通道。同时,严格公交车的发车时间,尽量做到准点,间隔时间缩小,使公交成为市民出行的首要选择。
(五)加快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廊坊市现有中小学数量较少,资源缺乏。如廊坊市北,有近几年开发成型的阿尔科迪亚、和平丽景、阳光佳和、紫金华府以及正在开发的幸福城和盛德金地等社区将会吸纳近10万的居民,但附近只有一两所小学,且教学质量一般,为了能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很多父母不得不考虑购买学区房,一方面提高了房价,另一方面使得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廊坊市政府首先应在现有学校建设的基础上,完善新建社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增加新学校的建设;其次,应积极与北京的名校合作办学,将北京的教育资源引入廊坊,提高廊坊市的教学质量;再次,重视对中小学老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师资力量,是发展教育的关键。
[1]王露,张红梅.徐州市民的幸福感分析.统计与咨询,2010.2.
[2]严翅君.全面小康社会的幸福指数构成探讨.中共特色社会主义,2010.5.
[3]钱雪飞.统分结合测量居民幸福指数.南通大学学报,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