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就业问题

2011-08-15白延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生源农业农村

白延泉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

探析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就业问题

白延泉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

农村生源大学生是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宝贵人力资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建设小康社会都需要他们的智慧和才干。农村生源大学生毕业返乡就业应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科技人员为纽带,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政府通过运用利益机制引导一批农业科技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尤其是农村生源地的专业技术人才大学毕业后返回农村,为农民提供包括示范、培训、咨询、合作在内的技术服务,从而实现自身价值。针对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就业的问题,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在新农村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并根据农村生源大学生的特点和所受教育的现实状况,提出鼓励他们返乡就业服务的相关措施,以期探索一条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就业;三农政策

一、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理论背景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而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于我们这个拥有 7亿以上农村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意义更为重大。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年数百万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的生活和前途,关系着成千上万农村家庭的幸福与和睦,而且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取与创新;关系着农民对“读书有用论”、“知识就是生产力”信念的坚守和追求,寄托着人民群众的希望和祈盼。农村生源大学生是国家建设与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宝贵人力资源,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加快建设小康社会都需要他们的智慧和才干。据统计的数据:“2009年毕业的 610多万大学生中,有 15%~17%的农村生源大学生,总数约有 100万人,而这些农村生源的就业率只有 40%。”因此,在全社会就业压力较大的形势下,要想有效解决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除了发展经济、落实政策与制度保障以及加强就业公共服务之外,也需要加强依托三农政策。

我国农村长期以来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粗放经营的经济,我国的农业还主要是高成本低效益的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民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农产品“卖难”问题加剧。只有调整农业结构,开发新品种,提高科技含量,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才能卖掉,才能卖个好价。所以,农村迫切需要科技人员下乡,帮农民发展生产。二是农业的竞争已不是乡与乡之间的竞争,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而是在全球的经济平台上国际间的竞争。解决这两个问题要依靠科技。我国农业经济客观要求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由单纯注重产量的数量经济向质量效益经济转变,这种经济转型对科技服务提出了多方面的高要求。

面对以上实际,为解决农村科技服务和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两难”问题,本文以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为例,针对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就业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在新农村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并根据农村生源大学生的特点和所受教育的现实状况,提出鼓励他们返乡就业服务的相关措施,从而探索一条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首先落实、解决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鼓励他们回乡支教、务农。把就业危机转为机遇,扭转“教育致贫、读书无用”在农村蔓延的情绪。从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其在建设新农村中就业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对策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缓解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双赢”结果。

二、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就业的作用

(一)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农村大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是社会中一个最困难的群体,因此,在全社会就业压力较大的形势下,要解决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鼓励他们回乡支教、务农。并且落实政策与制度保障以及加强就业公共服务,帮助农村生源大学生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农村生源大学生实现正确的自我认知;全面发展个人素质,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增强求职竞争力,把就业危机转为机遇。

(二)扭转“教育致贫、读书无用”在农村蔓延的情绪

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寄托着人民群众的希望和祈盼。在农村生源大学生的返乡就业的过程中,可以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自尊、自信、自强。从就业服务中正确认识自我,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对自己的生活目标作出合理的计划,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用健康的心态投入到三农的服务建设中,使农民认识到“读书有用”、“知识就是生产力”。

(三)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结构调整

通过农村生源大学生的技术指导、示范带动、信息咨询等形式,将大量先进实用技术、优良品种和生产开发项目等资源源源不断地导入农村,以直接、便捷的方式实现低成本的农业科技推广和普及。通过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引进的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新的管理方法和市场信息,来引导、示范、带动,促进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民,去自觉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及其科技附加值。同时鼓励大学毕业生组建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按照“民有、民营、民办、民管”的原则,自愿参与、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引导和扶持农村生源大学生开办的各种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研究会等同类型的中介组织,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产销等全程服务,以带动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架设农户、龙头企业与市场沟通的桥梁。创新农村、农业管理制度,依托产业基地、农业示范园区、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强化区域服务功能,促进农业的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逐步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四)农技推广服务领域和内容得到拓展

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就业不是单纯农业技术的引入和推广,而是把服务内容向产前、产后延伸,由单一的技术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包括生产资料的供应、信息服务、市场销售、储运加工、社会融资等综合性服务。不再是单独的、孤立的农业技术推广,而是利用现有的资源将科技服务的内涵扩展到农业推广的大范围中。将这些农业高科技的掌握者引入农村,使他们在为农业生产提供新技术的推广、扩散和应用的同时,也将自身的科研活动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这种“高位嫁接”的做法,既减少了农村技术引进的成本,又降低了农民利用新技术的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

三、影响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因素

(一 )就业机会

就业机会的多寡直接决定了农村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而决定了个人的迁移意愿和行为。在接受调查的农村大学生中,59.5%的人认为在市 (县)比较容易找到工作;被调查者所在村庄从事农业活动的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26.7%,73.3%的农业人口从事非农活动。这种状况使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从而大大缓解了城市的压力。根据托达罗预期收入理论中对就业机会影响劳动力乡—城转移的进行分析。这正是由于就农村就业机会相当多,农村大学生能很容易地就近就地找到工作,从而使农村大学生迁往城市的动力大大减弱,这与托达罗理论的思想是一致的。

(二 )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居民的迁移行为与迁移意愿[1]。若仅靠耕种责任田全家月收入平均仅 2.8元;如果从事非农产业情况则大不相同,仅一个人月收入平均就达1 756元,远高于从事农业活动的收入。与些同时,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的收入也不亚于外出从事非农产业。如果考虑到在家乡的生活成本要远低于城镇,在本地从事非农行业的收入要高于外出打工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当地农村大学生的理性选择当然是留在本地而不是迁往异地。由于乡村非农就业机会和收入“反向拉力”的作用,农村大学生不必迁往城市就可获得较高收入,因而选择了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服务的方式。

(三 )乡土情结

托达罗预期收入理论中的成本因素包含了迁移者离开家乡所要付出的心理成本[2],这同样体现在农村大学生的迁移意愿和行为中。中国人传统的乡土情结对居民迁移行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基于这种情感,农村大学生往往不愿意迁往竞争激烈、人情味淡薄的城市。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同样反映了这种情形。当被问及“不想留城市的主要原因”时,32.5%的调查对象表示从未想过要迁移,42.5%不想离开家乡。除了当地的经济社会环境适合他们发展外,浓烈的乡土情结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四 )社会保障

在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中国农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社会保障的角色,相当多的农民不愿意放弃土地。在上大学的过程中,88.2%的人并没有改变户口性质,为的是保留附属于农业户口的责任田,以便在经济不景气或年老时作为保障之用。可见农村大学生对于土地的留恋不仅仅缘于社会心理上的依赖,而且也是一种纯粹生理需要的理性选择[3]。这种对土地的依赖也是导致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的一个重要因素。

按照托达罗的预期收入理论,迁移过程的成本和迁移者在城市生活所产生的预期成本也是影响迁移的重要因素[2]。可见,与乡村拉力相比较,迁移成本对居民迁移行为和意愿的影响很弱,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导致就地城镇化现象的主要力量发端于乡村的事实。

四、鼓励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相关措施

1.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

2.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就业局面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断积累的过程,甚至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需要有不断的教育投入。要想将农村建设成为现代文明的聚集地,就要妥善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产业开发为先导,制定引进政策,要加强基础教育工作,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和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为科教兴农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为了使农村生源大学生成为面向现代化和未来的新型农民,政府和高校应加大对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培训力度,加大对培训机构的投入和补贴。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村生源大学生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要以社会职业需求和农村生源大学生实践需求为导向,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使农村生源大学生获得谋生的本领。

4.政府重视是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前提。每年安排资金用于直接补贴农村生源大学生的活动经费,并经常深入农村生源大学生住地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形成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行动的良好氛围。实施项目是开展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服务的载体,项目带动是开展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服务的一项基本要求,和农村其他科技项目结合才能更好地实施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服务。科技支撑是开展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保证。要特别注重技术的适用性和先进性,从目前我市科技特派员实施的项目看,都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并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51高校做好对农村生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将对农村生源大学生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工程,高校的学生工作者应跳出单纯从事就业指导服务的局限,从培养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高度出发,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农村生源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始终,帮助他们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切实提高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农村生源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社会、高校、学生本人及其家庭全方位的配合。使农村生源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特性、优势和劣势、职业倾向,帮助他们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客观的定位,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提高竞争力,获得成功的人生。

[1]Lew is,W.Arthur.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 lies of labor.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1954,(22):139-191.

[2]Todaro,M.P.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2 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9,58(1):3-6.

[3]和金生,陈红.农村居民迁移城市的影响因素与政府作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4.

Exploration of Em ploym en t of Back2to2hom etown Rural Un iver sity Studen ts

BA IYan2quan
(Heilong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Harbin 150025,China)

The rural university student is a valuable human resource for 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whosewisdom and talent are needed to build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n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fortably2off society.We should rely on sci2 ence and technology,and ta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aff as the bond,serving the Three Agricultures as the starting point.The gov2 ernment should guide the talentwith high overall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especially those rural university students to return hometown to provide services,including demonstration,training,consultation and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ir self value.This paper makes deep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rural university studentπs back2to2hometown employment and its role in constructing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he education they receive,this paper also proposes the relevantmeasuresof encouraging them to return hometown to get employed in order to find an effectiveway to solve univer2 sity studentsπemployment problem.

rural university students;heading back home to get employed;Three Agricultures Policy

G640

A

1001-7836(201.)09-0035-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09.015

201.-03-2.

白延泉 (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助理研究员,从事高校就业指导、三农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生源农业农村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