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
2011-08-15李童凤
李童凤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芜湖 24.003)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
李童凤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芜湖 24.003)
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面对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从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特点出发,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形成的原因,有外部社会环境因素、学校家庭的影响,还有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原因。
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引言
2002年,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同志在第十一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呈现稳定、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人生观、价值观主流取向积极、进取、务实。同时,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以及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复杂性,造成青年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们既要肯定大学生思想主流健康的一面,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当代大学生,又要看到他们矛盾的一面,引导他们健康成长。”[1]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特点
(一)爱国主义热情高与表达方式欠成熟并存
当代大学生政治敏锐度高,关心时政,爱国主义热情高,同时也存在着盲从的问题,对事情缺乏理性判断,爱国主义热情难以理性表达。教育部 2005年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关心国内外重大事件,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和很强的社会责任感。”[2]在高校论坛上,大学生经常讨论的是政治问题,他们关注中国的发展,为中国在世界上取得的成绩而骄傲和自豪。2008年奥运会和 2010年世博会的志愿者主力军都是当代大学生,他们高度关注国家发展、争当志愿者、热情忘我服务。2008年奥运圣火在巴黎传递受到“藏独”分子和一些西方敌对势力的干扰和阻挠。当代大学生们在表达朴素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时选择的方式却是号召抵制法国货、在家乐福门前静坐示威。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大学 1.0周年校庆的讲话中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刻苦学习、发奋工作、支持奥运的实际行动。”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责任,选择表达爱国热情的途径也应不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好好学习才是具体和有效的爱国行动。
(二)价值取向多样化,传统道德受冷遇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网络信息化的逐渐发达,西方文化观念如理性主义、功利主义、物质主义、个性主义不断地冲击着中国传统观念。“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存在正、反向和多向变化。要诚实守信否投机取巧、丢绝对服从行等价交换、弃传统纳时尚、厌墨守成规喜标新立异、冷漠集体看重个人、轻视责任关注功利、反感约束崇尚自由、畏惧集中追求民主、免论差异讲究平等、淡化合作强调竞争、承认共性张扬个性,社会价值取向的这些变化在大学生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已呈多样化,选择性显著增强,不再会出现单一型的追求和单向、被动式接纳。”[3]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独立、张扬、自我,希望自己成为有独特风格的人,敢于竞争、积极竞争,欣赏多样化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求同观念,“大家水平都一样就是最好的”观念遭到当代大学生的批判和扬弃。
(三 )消费奢侈化 ,“消费主义 ”至上
当代大学生处于经济繁荣发展的时代,物质品丰富,大众消费欲膨胀。截至 2010年 7月,我国奢侈品消费总额首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同样,奢侈之风也在大学生中盛行。大学生的消费理念由从前的“节约至上”转变为“消费至上”,他们热切追捧消费主义,把奢侈消费看成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吃穿用方面奢侈化,饭馆里大学生的身影随处可见,高档酒席上也不乏大学生。穿着打扮方面,更是追求名牌服饰、奢侈护肤品、化妆品,对世界顶级品牌也是毫不陌生。用的方面,从最新款的MP4、手机到电脑都可以在大学生手中看到。全国学联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共同发布的《2004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中写道:“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他们每学期的平均支出为 4 819元,经常性负债消费的大学生比例超过10%,他们具有明显的品牌偏好。”调查显示,大学校园已告别“寒窗时代”,部分高价值消费品正在越来越多地进入大学生的消费地图。调查显示,60%的大学生拥有一部以上手机,27%的大学生拥有个人电脑,19%的大学生拥有 PDA(掌上电脑),12%的大学生拥有MP3,6.6%的大学生拥有数码相机,而阿迪达斯、耐克等名牌运动产品在大学生市场的渗透率均已超过 10%。”[4]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竞争、开放、人人平等等理念开始深入人心。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强烈冲击着传统道德观,人们衡量价值的标准转变了,大学生自然也不例外,他们过度关注自身,信奉个人主义,首先想到的是维护个人利益,一切从个人出发。而社会负面现象被过度炒作,给大学生带来不可忽视的恶劣影响,如庸俗、低俗、媚俗“三俗文化”现象,芙蓉姐姐、凤姐、小月月等网络红人的走红。大学生对善与恶、美与丑评价的标准模糊化,社会中流行的为人处世方式与传统道德观产生了冲突,同时,社会未能适时形成合理的、标准的价值观体系,大学生怀疑传统的道德观、价值体系,“迷茫”这个词一度在大学生中流行。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盛行的几十年里,在培养了一批批人才的同时也产生了“高分低能”的人,应试教育,“向分数看齐”在学校教育中牢牢扎根,升学率才是学校首要关心的问题,教学资源重点投入到能拿高分的领域。后来学校开始推行素质教育,出发点和愿望是好的,效果却不显著。学校教育工作仍然固守传统的说教模式,在网络上曾流传的《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深刻讽刺了中国的现行教育制度“如何制定规章制度,体现了国家的法制观念和教育理念。而在小学校里实施的规则,应该根据教育心理学、儿童行为发展理论来制定。年纪越小的学生,越需要具体细微的行为指令,而不能给出太抽象笼统的规则,那会使他们在实施行动时感到困惑。”[5]
(三)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出生于 20世纪 80年代,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呈 4—2—1状态,他们是全家人的核心与焦点。连“小皇帝”、“小公主”这样的形容独生子女的词语都一度是媒体的宠儿。有的父母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对孩子的投资也是有增无减。而独生子女在大学里奢侈消费,背后往往是父母辛苦工作的影子。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般看重的是智力成绩,讲究“成绩就是一切”,忽视了子女的全面发展和素质培养。这样的家庭教育也导致子女对人对事的冷漠态度和责任感缺失,前几天媒体报道的“复旦黄山门”事件很明显地反映出了这一点。
(四)“信息爆炸”和媒体报道负面信息过多的影响
互联网的出现和迅猛发展,造就了“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交互。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由以前的单一、简单的传递方式到现如今的多渠道、复杂的获取信息方式。老师、家长、书本等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已不再占据学生的主要生活,当他们遇到问题时,想到的可能是网络,问到同龄人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可能是“百度一下”。而网络媒体也在过多地宣扬大大小小的各类坏事,以博人眼球,提高点击率。
(五)大学生自身内在的原因
“大学生的心理、思想都尚未成熟和稳定,对事情的看法往往陷入或过于偏激或过于宽容,或过于乐观或过于悲观的境地,有时是非不分,善恶不辨,盲目地跟从,在道德的判断上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潭。”[6]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敏捷,易于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他们思想和心理不稳定、不成熟,辨析力较弱。当看到社会上各种道德低下、负面的现象时,对于这些现象的认识表面化,盲目从众,所以道德观淡薄、行为失范的现象也出现在了当代大学生身上。有的大学生诚信缺失,在大学生公共英语四、六级考试中作弊已不是个别现象,现在的四、六级考试前已要求学生签订诚信协议。一批批的大学生论文抄袭,与此同时一批批的大学生做“枪手”,进入论文抄袭“产业化”的时代。大学生助学贷款欠款不还的行为也被屡屡曝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造成了人们对大学生的负面印象。
结语
当代大学生在一些重大是非面前,展现出了良好的政治素质、强烈的爱国热情、浓郁的人文情怀和昂扬的精神风貌。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是积极健康的,他们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走入新时代。当然,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上也出现了认识偏差,但出现的一些状况和问题是正常的,重要的是社会、学校和家庭能够适时地对大学生道德观和价值观加以正确的引导,从问题的根源出发,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影响力,推动大学生的发展和成才。
[1]陈至立.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2-09-1..
[2]教育部调查显示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积极健康向上[N].中国教育报,2005-06-02.
[3]叶松庆.对当代大学生的多角度审视[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
[4]2004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N].中国教育报,2004-12-30.
[5]楼兰.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 [N].西安日报,2006-08-08.
[6]李萍,钟明华.伦理的嬗变:十年伦理变迁的轨迹[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50.
G64.
A
1001-7836(201.)09-0100-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09.043
201.-03-02
李童凤 (1987-),女,安徽安庆人,2009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理论和社会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