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流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1-08-15
在养猪生产中,母猪流产或产死胎是常见的现象。母猪发生流产或产死胎不仅使胎儿夭折,而且常损害母猪健康,甚至导致不育,严重的还会危及母体生命,给养猪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一、母猪流产或产死胎原因
1.非传染性因素
(1)遗传因素 中小型场家在引种上不注重种猪系谱,或小群自繁自养,在配种时较易造成近亲繁殖。从遗传学角度分析可引起流产、产怪胎、死胎,导致妊娠期延长,使足月胎儿在子宫内因拥挤扯断脐带而死亡。
(2)初配年龄因素 高产瘦肉型种母猪的配种时间应为7~8月龄,体重110~120kg,第二或第三次情期为宜。过早配种时,由于母猪自身发育未成熟,导致受胎率低,易引起流产、难产、死胎多,并且母猪体能损耗大,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及使用年限。
(3)老龄因素 一般在3~6胎次,无论是产仔数、仔猪初生重、均匀度、生产性能,还是泌乳性能,母猪潜能都得到极大的发挥。以后随着胎次的增加,各种性能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卵子过于衰老,虽可勉强受精,但胚胎发育不良,形成木乃伊胎。老龄时随着各种机能下降,供给胎儿的钙、磷等矿物质及其它营养因子的量减少,造成胎儿营养失衡,易引起死胎。
(4)生产期过长因素 科学合理地供给母猪日粮,可使其在产期保持良好的体况。供给过量的或不足量的蛋白质,单纯提高能量含量,缺乏维生素、矿物质,都可能影响母猪的体况。母猪因过肥、过瘦,以及缺钙、老龄、配种过早等因素,均可导致胎儿排出缓慢,造成胎盘中氧的供应中断,引起胎儿窒息和不可逆的脑损伤。产程间隔50分钟以上,排出的常为死胎。过肥母猪的子宫周围沉积的脂肪较多,压迫子宫,造成供血不足等,易致流产。
(5)饲喂量的因素 母猪在应激条件下,会在行为、代谢和分泌等方面进行适应性调整。母猪首先采取的适应性调整是减少采食量,如果供给它的营养成分不变,采食量的降低会影响母猪的体况,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供给胎儿的营养不足,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若应激条件持续3天以上,易造成妊娠母猪流产,产弱胎、死胎等。
(6)饲养管理因素 中小型猪场对母猪的饲养管理只流于配种关、哺乳关,饲喂的日粮过于单纯;对于高产瘦肉型母猪的管理也只按地方品种或良杂型饲养法,一般只在哺乳期和产前10天左右加上精料,其它时间只喂杂料,并且混合比例不合理,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蓄积中毒;高热量日粮如玉米、高粱、小麦、甘薯干等,若超量使用易引起母猪长期便秘或肥胖及子宫内温度升高,从而影响胎儿正常发育。这种降低成本的饲养方式,会影响母猪的繁殖和生产性能潜力发挥,以及减少其使用年限,综合效益差。另外,对母猪的驱虫保健、圈舍地面结构和空间合理使用及周围的环境卫生等不够重视,这些与流产或产死胎关系密切。比如母猪可因长期饲养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而造成流产。
(7)营养缺乏因素 在母猪繁殖性能对营养的需求方面,强调较多的是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尤其是钙、镁、铁、铬、碘、VA、VB、VE,母猪对其要求是一定的,随意增减都易导致繁殖性障碍。由于饲料数量不足和饲料营养价值不全,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E、钙、镁的缺乏,使胎儿营养物质代谢发生障碍或因突然改变饲料配方,使妊娠母猪一时不适应而引起流产的现象在生产中时有发生。现在许多猪家都意识到了在母猪饲料中添加预混料和添加剂的重要性,但还有个别猪家使用小厂生产的全阶段预混料,殊不知母猪各阶段的营养需要不尽相同,使用小猪料喂大猪料都是不合适的,正确地是应该选择正规生产厂家生产的母猪专用料,这样不仅可以补充母猪和胎儿营养,而且还能有效地预防流产、死胎的发生。
(8)应激因素 母猪可因跌摔、碰撞、挤压、踢跳、鞭打、惊吓等,使子宫及胎儿受到冲击震动造成流产。特别是热应激对母猪影响较大,在热环境中,母猪采食量降低,呼吸加快,在泌乳期失重较多,泌乳量下降,内分泌、新陈代谢异常。由于高温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会造成胎儿供血不足和营养不足,这对正常怀孕期母猪的胎儿损失加大,死胎率增加。在夏季分娩的母猪妊娠期和生产时间一般都会延长,很可能使母猪呼吸加快,消耗太多能量,以致分娩无力,产程延长,引起死胎;同时,在母猪适应应激过程中,易感染继发呼吸道及产道疾病,引起母猪发烧,食欲差,使母猪的全身机能衰退,若使用激素类药物或毒性强的抗生素药物易引起流产、死胎。
(9)医源性因素 给怀孕母猪实施治疗时保定不当或使用了促子宫收缩的药物,如大剂量的地塞咪松、新斯的明、毛果芸香碱、槟榔碱、麦角制剂、三合激素、雌激素、催产素、催情药以及使用大量泻药,如芒硝、大黄、硫酸镁、一松轻等,还有使用具有破血、行淤的中草药,如红花、桃仁、牛膝、大南星、乌头、蜈蚣、蝎子、斑蝥、巴豆、牵牛子、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木、水蛭、蝱虫等,都可引发流产。
(10)习惯性流产及生殖道疾病性流产 习惯性流产因母猪前一胎流产后对子宫处理不彻底,引起内分泌机能紊乱等所致;患有局限性子宫炎、阴道炎都可使胎儿生长发育发生障碍而引起流产;妊娠激素失调,主要是孕酮分泌不足和雌激素过多而引起流产。
2.传染性因素 有些猪场的疾病净化程度差,随着频繁引种,使种猪本身潜伏、携带某些病原体。当营养、环境、温度变化后,种猪生理机能发生变化,抵抗力下降,种猪本身潜伏、携带的病原体也呈显性感染症状,同时也易与当地流行的疾病混合感染,引起母猪发烧、食欲差、流产、产死胎、妊娠期延长等,造成繁殖性能障碍。这类传染性因素主要是以下两类:
(1)传染病性流产 有些传染病可引起流产,如猪瘟、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伪狂犬病、衣原体病、支原体病、布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Ⅱ型圆环病毒、链球菌病、流感等。
(2)寄生虫病性流产 如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鞭虫病、血吸虫病等。
二、治疗方法
发现母猪胎动不安,腹痛起卧,呼吸、脉博增数等流产征兆而胎儿未被排出,以及习惯性流产病例,应全力保胎。方法可用:①肌肉注射黄体酮15~25mg,每天1次,连用2~3次;②每kg体重肌肉注射维生素E 5mg,隔日1次,连用2~3次;③用中药艾叶31g、当归16g、香附子16g、玄胡素16g、党参12g、黄芪12g、大枣31g煎汁喂服。
防产道炎症可采取以下一些办法:①母猪产后,立即饮服“益母红糖汤”。该汤制法是:新鲜益母草0.5kg(干的则需 0.25kg),切碎,入锅,加水 4~5kg,先大火煎开,再小火熬至药汁余下2~2.5kg,离火去渣留汁,汁内加红糖250g,搅匀,待温,给刚产完仔的母猪饮服。因本方剂可促进子宫收缩,尽快地使子宫复原和排出残存宫内的淤血(恶露),而且还具有杀菌作用,故可预防子宫感染。②母猪配种的当天,给母猪肌内注射青霉素160~24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氨基比林10ml,混合后一次注入。因产道感染最主要原因是配种时,公猪阴茎带菌进入产道造成母猪产道发炎。这时进入产道的细菌尚未繁殖,为数较少,立即注射青、链霉素可一并将其消灭。③孕酮不足,受精卵得不到充足的子宫乳的营养,以及受精卵不能吸附在子宫角的绒毛内,得不到母体血液供应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此过程称“着床”),致受精卵早期死亡,被母体吸收,称为“隐性流产”(还会被误认为是配种不准)。为帮助受精卵顺利安全着床,应于配种后第7天肌肉注射黄体酮20~30mg。充足的孕酮不仅可使受精卵平安着床,还可使这胎多产仔l~2头。
三、预防措施
1.淘汰老龄母猪,保持生产高峰期的母猪群 引种时一定搞清楚种猪系谱和种源地及当地流行病情况,最好是从同一地域引种,引种后要隔离饲养,在1个月内可交替使用抗生素净化隐性疾病,同时要做好驱虫、消毒和配种前几种疫苗的防疫程序。
2.加强科学饲养管理,日粮营养成分采取最佳科学配比,调控母猪体况
当母猪受外界应激采食量减少时,必须提高日粮中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含量,增强母猪体制,使母猪尽可能多地供给胎儿营养。根据妊娠母猪各生理阶段对营养需求供给合理地日喂量,推荐阶段日喂量为:空怀母猪2.2~2.5kg、妊娠前期 1.8~2.2kg、、妊娠中期 2.2~2.4kg、妊娠后期2.5~3.8kg,避免过量使用高能量饲料或饲料单一。
3.注意夏季管理 由于高温高湿,母猪产子时子宫收缩无力,产程延长,呼吸困难,吃料减少,对此情况,首先采取降温措施,同时改变饲喂时间,每天早晨5点和晚上9点各饲喂1次,中间加两次,使母猪饲料摄入量增加。给产前7天的母猪的母猪注射VD3和VE。
4.正确用药,科学防治 对待母猪流产及发烧、采食量下降等症状,不能滥用抗生素,随意加大药物剂量。根据各种症状,分析病因,使用高效、低毒、安全的药物治疗,配合使用青饲料、清洁饮水,增强机体各项功能。另外根据实际情况可脉冲式添加药物,对母猪进行疾病预防、净化,只有确保母猪的健康状况良好,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及繁殖潜力,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此外,饲养管理中还应注意严禁饲喂腐败及冷冻有毒饲料。饲喂要定时定量,防止饥饿、过渴而出现暴饮、暴食。母猪怀孕期要防止挤压、碰撞、跌摔、踢跳、鞭打惊吓。保持栏舍干燥,冬季要保温防寒,夏季要降温防暑。合理选配,防止偷配、乱配和近亲繁殖。对母猪要定期检疫,预防接种和驱虫,预防乙型脑炎和流行性感冒等疾病。对有遗传缺陷和习惯性流产医治无效的母猪要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