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传译中译员心理减压策略探讨
2011-08-15张久全
张久全
(淮南师范学院外语系,安徽 淮南232001)
同声传译中译员心理减压策略探讨
张久全
(淮南师范学院外语系,安徽 淮南232001)
同声传译的性质决定了同传译员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这些压力来至于同传的内容、过程、时间、误译和现场等方面。为了尽可能好地完成同传任务,译员必须从译前准备、笔记、争取时间、简化内容、引导自信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减压。但是,译员水平的真正提高必须依靠艰苦的学习和大量的实践,而采用减压策略只能算是一种权宜之计。
同声传译;心理压力;减压策略
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又称同步口译,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顿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因为译员的口译与讲话者的发言几乎同步进行,所以这种口译也被称之为同步口译。同声传译的最大优点在于高效率,可以保证讲话者作连贯发言,不影响或中断讲话者的思路,有利于听众对发言全文的同篇理解。同时传译被认为是最有效率的口译形式,是国际会议所采用的最基本的口译手段。当前,世界上95%的国际会议采用的都是同声传译的方式。
作为口译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同声传译的即时性和即席性对译员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甚至身体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一个译员即使在经过长期的培训与学习,具有了较高的专业素质,在现场同传中往往会因现场气氛、焦虑、紧张等诱因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译员所犯错误和心理压力相互影响,不断积累和激化,形成“错误循环”和“压力循环”[1],同传的质量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因此,同传译员除了在学习实践中加强业务素质外,在同传实践中还应采取有效的策略来缓解高强度的心理压力。
一、同传译员心理压力探源
初涉译坛的译员或心理素质不好的译员经常会觉得翻译时“心发慌、嘴发紧”,平时熟悉的内容译得一塌糊涂。而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译员在同传中可以做到“处乱不惊、情绪稳定”[2]。可见,译员心理压力因人而异,不同的个体差异很大。下面着重讨论导致译员心理压力的一些共性因素。
在同声传译过程中,译员要处理的内容非常多,过程也相当复杂。因此,一个合格的译员要“know everything of something and something of everything”(既要是专才又要是通才),也就是所谓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因为对所译行业专业知识的缺乏会影响传译的质量。当然,无论译员事前怎样准备也无法消除所有知识盲点。这就为传译过程的压力产生埋下了伏笔。在具体同传过程中,译员的大脑要经历“听懂——记住——构思——表达”[3]或“解码——换码——编码”[4]这样的过程。这就要求译员在源语被说出的一瞬间倾听、理解、翻译,否则信息就会消失,像根本没说过一样。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处理如此复杂的过程,译员所承受的压力可见一斑。同声传译的特点是“准、顺、快”[3]或“信、达、速”[5]。前两者是笔译和口译的共同要求,但“快”或“速”则是同传的魅力所在。在有限的时间内,译员在口译中遭受着巨大的压力。
在所有翻译实践中,译者的基本目标应该是求“信”。口译中的“信”表现为译员对源语的“忠实”再现。然而任何一种语言都和其所植根的文化紧密相连,一些涉及到东西方文化内涵成语、谚语、俚语、历史典故等有时难以翻译,勉强翻译容易造成误译。因此,同传中误译有时很难避免,译员为此要承担各种后果和心理压力。同声传译开始前,现场正式严肃的气氛会给译员带来各种心理压力。因为译员将要面对的是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领导以及外籍人士等,需要用相对正式、地道的语言快速反应并传达发言者的内容。心理素质不好的译员会因此“怯场”,出现思维短路,不知所措。
在同声传译实践中,译员一般会遵守口译职业道德准则,保守秘密、保持中立、准确翻译,因此译员还面临职业道德的压力。另外,专业化的同声传译工作一般都是2-3人一组,一人做20分钟左右,轮流进行。译员在工作中既是合作者也是竞争者,会面临同行间的竞争压力。
二、减压策略
面对上述各种心理压力,译员的同声传译工作必定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所以应该采取相应的减压策略来应对。概括地说,译员必须从译前准备、争取时间、简化内容、引导自信和笔记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地心理减压。
(一)译前准备 英语里有句谚语: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运用仿拟(parody)手法发挥一下可以说:Preparation makes perfect。译员在会前应尽量要求会议组织方给予相关议题的资料,对不清楚的内容要提前查阅、问询。作为口译人员,如果对要翻译的东西一无所知或似懂非懂,那就根本谈不上正确理解发言者所表达的意思[6],不仅会在同传中产生紧张、焦虑的情况而影响翻译质量,还会给组织方留下不专业的印象。所以说,译前准备是心理减压的必要条件,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
(二)笔记 同声传译是针对话语信息进行的即席翻译活动,有很强的现场性。因此要求译员具有很强的记忆力。[7]从某种程度上说,译员的记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同传质量的优劣。但事实上,记忆力再强,译员也不可能光凭大脑记忆顺利完成同传工作。而借助笔记不但可以减轻大脑的负担,还可以减轻译员的现场心理压力,是帮助记忆和表达的有效工具。
同声传译中时间是最宝贵的,所以记笔记的要求是:记忆为主,笔记为辅。笔记只是记忆的辅助手段,因此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大脑记忆上。笔记要有选择地记,不能过于详细,格式要有逻辑性、结构性。详细的记录在有限的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受时间限制,同传笔记应越简短越好,这样可以提高笔记速度,同时也留出时间让译员思考译文。总之,笔记不但可以帮助译员减轻工作压力,还可以在记录的过程中使译员有所寄托,缓解心理紧张和焦虑,提升同声传译的工作质量。
(三)争取时间 琼·赫伯特认为,译员在口译时不应该有较长时间的停顿,如果停顿时间太长,即使原发言是这样,也会给人一种别扭的感觉,而且会使听众以为其中遗漏了什么;在做同声传译时,如果停顿太长,容易给听众造成译员译不出来的印象,以至于猜疑下面的话是否可靠。[8]林超伦认为,在实战口译中,停顿1秒好像是喘气,很自然;如果超过2秒,会觉得停顿了很长时间,让听众为译员担心。[9]由此可见,同声传译中译员的时间是以秒来计算的,真可谓“争分夺秒”。因此,译员要想争取思考和翻译的时间,避免停顿或“卡壳”可以采用译语填补、重复、延长策略等。
所谓译语添补策略是指译员在将源语转化为目标语的过程中添加的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小品词、语用常用语甚至若干连续语句等“意义不大”的词句。这样译员的思维得到了缓冲,紧张感降低,语流连贯,为下文的翻译留出了宝贵的时间。重复是同声传译中经常使用的技巧。英汉两种语言相比,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在便于听众理解的基础上重复用字可以争取更多的喘息时间。该策略是译员在紧张的工作压力下正常的心理反应。所谓的重复不仅可以是文字上的重复,还可以是相似内容的重复,译员可选取更加合适的用词,有利于译文的严谨和完善。译语延长策略是一种典型的“短话长说”策略。与添补和重复策略不同的是译语延长策略并不是译员在目标语中主观添加内容,而是将源语中比较短的成分在翻译过程中拉长,从而达到延长译员思维时间,减轻译员心理压力的目的。
(四)简化内容 同声传译所涉及的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还涉及多门类的学科知识,而这些知识又是在不断发展中的,译员无论怎样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也难免会有一些盲点。因此,在同传那种紧张状态下,译员有可能会听不清、听不懂、听懂却不会翻或者翻译得有误。这时,译员可以将思考内容简化,即“难话巧说”,灵活变通。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译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讲话人,他们的话语往往带有浓重的口音、语言中存在错误或者专业性学术性较强,从而增加了译员的翻译难度,使译员面临这较大的心理压力。此时,译员可以采取询问策略,减轻大脑思考的压力。变通策略是译员不知如何翻译、面临卡壳危险时的灵活应变策略。译员为使同传顺利进行下去,有时不得不变换思维,发挥急智。这里有一个“极端”的例子:著名的口译专家塞莱斯科维奇有一次在口译时遇到一个双关的笑话,她一时无法翻译,只好釜底抽薪地对听众说:“这位先生刚才讲了一个无法翻译的双关语,请大家笑吧,这会使他非常高兴的。”听众们果然照办,马上哄堂大笑。这样做虽然称不上同声传译,但就整体而言有利于口译的顺畅和成功,目的也达到了,在同传中要学会“条条大路通罗马”。
同声传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口误、误译等情况,译员往往会为此背上心理包袱。如果就此停下纠正错误会影响译语的流利性和连贯性,如果让错误继续存在下去,译员很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对产生的错误揪住不放影响自己的情绪,加重心理压力。因此,译员在同传中要适时纠错。译员的纠错方法以自然、不影响译文的流畅和连贯为基准。胡庚申认为补救错译应注意两点:一时把握时机,二是讲究策略。[10]从语言角度来说,除了用“sorry”等词语开头直接承认或纠正错误外,还可以用一些委婉或隐晦的纠错语言:Well,I am saying…,in other words,or rather,to be more exact,perhaps I can also put it this way等。
(五)引导自信 严格来说,自信不能称作是策略,但却是通向口译成功的必要条件。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套用一句流行语来说就是“我能”。对于刚开始做同声传译的译员或双重性格的译员来说,从进入会场的一刻内心处于忐忑不安的“怯场”状态。再加上同组的合作译员翻译得很流畅,就更加容易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实际上,几个译员的实际水平是相当的,是心理压力导致了对自己的负面评价。这时,引导自信对同传的成功就显得很重要。对自信的引导可以分为他人引导和自我引导。
专业化的同传团队通常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互相配合默契,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如果其中有译员在译前出现紧张、焦虑就需要队友的支持和鼓励:“你行的”、“我们相信你,你也要相信自己”、“给你说个笑话吧”等等。通常,经过几分钟的调整译员会找会自信,与队友一道全力做好同传工作。有时,队友的引导作用不明显,这就需要心理内观,即很冷静地观察自己内心的情况,而后毫无隐瞒地抖出观察结果。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把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心理压力毫不隐瞒地用言语表达出来,这样就没有产生烦恼的余力了。例如:有一个位居美国第5名的推销员,当他还不熟悉这行工作时,有一次,他竟独自会见美国的汽车大王。结果,他真是胆怯得很。在情不自禁之下,他只好老实地说出来了:“很惭愧,我刚看见你时,我害怕得连话也说不出来。”结果,这样反而驱除了恐惧感,这要归功于坦白的效果。
本文探讨了译员在做同声传译中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减压策略。鉴于同声传译是一种高度灵活的翻译形式,同时考虑到译员个体的差异,减压策略也会因人而异,译员在经过大量实践后自身的体会也会越来越多。当然,译员水平的真正提高必须依靠艰苦的学习和大量的实践,而采用减压策略只能算是一种权宜之计。
[1]龚龙生.心理压力对口译解码过程的影响[J].外语电化教学,2006,(4).
[2]胡刚,陈鸿金.新世纪英汉同声传译[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李越然.口译方法和技巧[J].翻译通讯,1983,(6).
[4]周丕炎.口语和口译的特点[J].中国翻译,1986,(4).
[5]王学文.新编经贸口译教程[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
[6]徐永胜.现场口译与译员素质[J].中国科技翻译,2001,(3).
[7]钱铭.浅谈口译教学中的笔记训练[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2).
[8]琼·赫伯特.高级口译手册[M].张晨君编译.北京出版社,1984.
[9]林超伦.实战口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10]胡庚申.怎样学习当好译员[M].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3.
H315.9
A
1003-8078(2011)04-0065-03
2011-05-07
10.3969/j.issn.1003-8078.2011.04.19
张久全(1982-),男,安徽寿县人,淮南师范学院外语系助教,文学硕士。
淮南师范学院2009年度教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HSJY200914。
责任编辑 张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