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创新团队建设为四川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011-08-15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牟锦毅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1年4期
关键词:示范县四川高产

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 牟锦毅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四川全面推进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四川省农业厅召开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工作会议,就是要认真总结三年以来团队建设经验,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增添工作措施,使团队建设更好地为四川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1 四川农业创新团队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三年来,四川农业创新团队立足产业发展需求,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集成转化能力,积极开展新品种培育,新技术、新模式研究和新机制的探索,加强良种、良法、良壤、良制、良机的技术集成和示范,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引选了一批新品种。选育新品种123个;引进新品种544个,筛选出适宜四川种植的品种122个;引进优质种质资源1 205份;建立新品种母本园、育种圃和新品种鉴定基地等70个;新组配杂交组合1 064个。目前,已有63个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其中申请植物新品种权31项,获得授权18项,8个品种被遴选为全省主推品种。

二是集成了一批新技术。研究集成新技术127项,包括高产高效栽培技术66项,良种繁育技术22项,加工新技术、新工艺25项,病虫害防治、抗旱施肥、机耕机播等技术14项。其中,油菜、水稻、马铃薯等产业有多项技术规程成为四川省地方标准;甘蓝型油菜胞质不育新型授粉控制系统,解决了油菜杂交制种产量和质量不高的难题,居国际领先水平;脱毒马铃薯垄作高产栽培技术已成为全省主导新技术;2010年川东地区发生特大洪灾后,水稻创新团队指导推广的洪水再生稻生产技术为灾区农业生产自救发挥了重要作用,仅渠县就蓄留洪水再生稻0.23万公顷,平均亩产超过300千克。

三是探索了一批新模式。研究建立作物高产、高效、多熟种植模式46个,累计示范面积超过0.33万公顷,提高了复种指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其中,玉米创新团队研究的玉米合理密植带状种植模式,在宣汉县玉米高产创建整县制推进中得到广泛应用,大面积产量再创西南地区山地玉米高产新记录;2010年马铃薯高产垄作套作模式示范推广最高亩产达3 222千克,创省内马铃薯套作单个田块高产新记录;2011年油菜平原地区净作模式亩产达271千克,创造了四川油菜高产新记录;生猪创新团队积极推进低碳环保养猪模式,设计了具有地热保温、生物治污和种猪福利等健康环保特点的圈舍。

四是取得了一批新成果。获得各类科技奖励38项,发表论文或专著295篇,研发出农产品贮藏、加工等新技术、新工艺69项,开发出富硒马铃薯、木耳榨菜、低氟边茶、炒泡菜等新产品18个,申请专利41项,已授权19项。其中,“柑橘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获2010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母猪系统营养技术与应用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有关打造川茶区域品牌的建议报告6次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

近三年来,四川农业创新团队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发展为主线,强化“四新”研发与示范,力求把团队建在产业基地上,把专家整合在产业链上,把创新成果应用到生产上。主要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坚持为产业快速发展开展科技创新,二是坚持为产业基地建设开展科技示范,三是坚持为加快成果转化构建新机制。

2 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

创新团队是新生事物,是对新型产业科技创新组织形式的一种尝试和探索,目前在试点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实现了科技成果和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与良性互动。但是,与社会各界的期望和要求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一是技术创新不足,选育的突破性品种少,集成的成套技术未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二是专家团队内部协作不紧、与产业示范县互动不够,科技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有待加强。三是宣传不够、氛围不浓、影响力不强,试点工作的成效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下一步,四川农业创新团队要紧紧围绕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中心工作,攻坚克难、扎实工作,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不断强化产业发展科技支撑能力。“十二五”期间,四川农业创新团队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以服务产业发展为根本方向,进一步发挥四川农业创新团队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中的支撑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坚持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并重,强化“四新”联动和“五良”配套,着力构建科研成果到田间到地头的快捷转化通道,支撑农业产业化、引领农业现代化。到“十二五”末,努力实现“13533”的工作目标,即10个创新团队通过协作攻关,新选育引进30个粮经突破性品种,集成50项产业发展主导技术,带动30个核心示范县,建立300万亩“四新”示范片。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2.1 加强良种选育,品种研发要有新突破。一是要按照四川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要求,加快选育一批高产、优质、高抗的主要农作物突破性品种。二是围绕全省农机化发展要求,研究适宜机械化品种的标准,收集相关种质资源和材料,选育一批适宜机播、机收的农作物品种。三是根据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积极对接农产品加工企业,选育一批加工型专用品种,为产业升级提供品种支撑。四是引进一批效益好、价值高的经济作物和畜禽品种,尽快通过本地熟化和示范推广,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增加农民收入,支持产业持续发展。

2.2 加强技术集成,成果转化要有新成效。一是加强新技术研发。开展新品种适应性、耕作制度、持续丰产、重大抗灾减灾和产后减损技术的研究;开展优势农产品优质高效无害生产技术、加工贮藏增效技术研究;开展肥水精准管理、农业机械耕作收割、农业设施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二是加强新技术集成。将各项技术标准化、规范化,组装集成每个产业的综合配套技术,形成规范和规模化生产技术标准,使复杂的技术简单化,使之成为广大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朋友们能懂、易学、会用的生产技术要点。2011年要求每个团队都集成一套本产业技术规范,并印制成小册子,在示范县广泛派发,保证科技示范户人手一本。三是加强成果转化与推广。各团队要充分发挥技术、人才、设备优势,进一步完善“专家+农技人员+基地+协会+农户”技术推广机制,结合农技示范县、阳光工程和粮油作物高产创建、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等农业重大项目,深入生产第一线,实施农业科技“三大行动”,把创新和集成的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力争取得新成效。

2.3 加强基地建设,引领带动要有新进展。一是专家团队要牢牢抓住产业示范县这个连接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节点”,在示范县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工作;为示范县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筛选和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实地指导和培训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真正把产业示范县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作为展示创新团队研究成果的平台,做成全省一流的示范样板。二是产业示范县是按照产业优势最强、区域布局合理、整合现有项目的原则精心选择的,完成科技成果示范与转化任务义不容辞。示范县要主动承接专家团队安排的任务,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调查、收集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需求信息,做好基层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的培训组织工作,积极开展集成技术的示范推广,为产业发展提供示范平台。三是努力推进专家团队与产业示范县有机对接,要实现“把专家整合在产业链上,把团队建在基地上”的目标,这就要求专家团队和示范县密切配合和协同作战。双方要确定共同目标,明确各自权利与义务,拟定“三新”示范推广协议,建立科技推广互动考核、动态管理的机制。省农业厅将鼓励和支持专家团队与产业示范县联合申报省级科技进步奖和农业部丰收奖等省、部级奖励,在成果奖励方面向深入基层工作的专家和生产一线的农技人员倾斜,在有关项目安排上向示范成效显著的示范县倾斜。

3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落实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细化目标任务,做好日常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二是加强团队协作。围绕“建一流团队,创一流业绩,做一流贡献”的目标,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三是加强绩效考核。要坚持“开放、流动、协作、竞争”的运行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四是加强资金监管。创新团队建设依托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川财教[2009]1号),根据自身职责,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专家要自觉接受相关各方的管理和监督。五是加大宣传力度。要认真总结和提炼创新团队取得的成绩,对重大成果和重要活动,要通过专报、简报、快报等形式,及时向领导报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要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及时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力;创新团队管理平台要强化自身建设,加大系统性宣传报道力度,全面展示团队在产业发展中的成绩和贡献,团队专家也要及时把工作中的重点、亮点情况反映给管理平台。

猜你喜欢

示范县四川高产
A gift I treasure
清徐县成功创建2020年度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
山西省3地上榜“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示范县样板路“四好”的浙江样本
示范县 谈创建——2017年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建设亮点纪实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无公害大葱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