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推石上山”理论在学生团队领导者创新与传承中的应用

2011-08-15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传统型滚石上山

何 珂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处,上海200032)

浅谈“推石上山”理论在学生团队领导者创新与传承中的应用

何 珂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处,上海20003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和高校学生团队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学生团队在创新与传承问题上出现了许多问题,鉴于此,创建“推石上山”理论,并应用于学生团队领导者在实际的团队创新与传承工作之中,有助于学生团队得到有效的发展。

推石上山;学生团队;领导者;创新;传承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及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创建、发展和完善学生团队(包括学生会、自管会、社团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科学技术协会及其他综合性创新型学生组织[1]等)的重要性、必要性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大部分高校都对学生团队建设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他们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拓宽学生团队的学科领域和活动范围,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学生团队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我国高校学生团队不仅从数量上,而且从开展活动的质量上均有了很大的提高[2]。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和高校学生团队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学生团队在创新与传承问题上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团队缺乏创新动力、团队发展起伏不定(即出现“昙花一现”现象)等。所以,根据学生团队实际发展和层次提高的需要,以及学生参与学校变革的愿望[3],必须对学生团队原有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鉴于此,创建“推石上山”理论,并应用于学生团队领导者在实际的团队创新与传承工作之中,有助于学生团队得到有效的发展。

“推石上山”的故事来源于希腊神话,讲述一个叫西西弗斯的大力神,被天神宙斯判罚在一个山坡上并将一个巨大的滚石推到山顶,直到哪天将滚石推到山顶,他才可以离开获得自由。但是每当滚石就要被推到山顶的时候,由于山顶上没有巨石的存放处,那巨石就沿着原来的路线又滚回到山脚下,西西弗斯就只好这样日复一日地往山上不停地推石头。而“推石上山”理论就是在这个故事的背景下建立的,简而言之,就是在通往创新的“陡峭山路”上,团队领导者与团队成员之间,通过“合力减压”和“离任换位”的方式,将阻滞团队发展的“滚石”一步一步推上更高的海拔,然后不断地将“旧的山腰”当做“新的山脚”,永续地推进团队的创新与传承。

对于任何一个高等院校而言,其大多数的学生团队都处在同一个“山脚下”,都受制于固有理念和客观条件等形成的“滚石”之后。对于攀登上“创新之山”的“山顶”,学生团队充满向往和理想,但因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有效的方法措施,而往往最终成为流于形式的宣传口号。要想改变这样一种状况,首先,高等院校和学生团队领导者之间要形成一种鼓励突破创新的校园氛围。学校创新政策的激励和宣导,实际上就是指明了“创新之山”的位置和方向,让学生团队领导者能够带领自己的团队围绕到这座山的山脚下,当然,每个学生团队领导者的面前,都有着一块远大于自己一人现有能力的“滚石”,学校后续的支持(即政策鼓励、物资人力支持等)就相当于提高学生团队领导者勇气和体力的“营养品”,但是对于学生团队领导者,这些都只是外因,而真正促使学生团队领导者进行创新的内因,则是学生团队领导者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力。

对于任何一个学生团队领导者而言,在“滚石”面前,他的团队成员依据在团队内的分工不同(如所在部门不同)分成几股,“站”于其后;并根据他们在各自所在工作范畴内的职位和重要性的不同,分出前后顺序(如学生会中,副会长“站”于会长之后,各部部长“站”于分管副会长之后,各部副部长“站”于各部部长之后,各部委员“站”于各部分管副部长之后,其他学生团队,依此类推)。总体而言,站在最前面的领导者是能看到“创新之山”和“阻碍滚石”的,而后面的团队成员则无法看到。这就是说,对于这个团队是否走上“创新山路”,学生团队领导者有着信息占位权(先得权)和创新决策权。换句话说,一个学生团队领导者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往往决定了这个学生团队能否具有创新性和永续的创新能力。因为,在“山脚下”的“滚石”处于平地,是不会向后退的,如果学生团队领导者抱着已有的成绩和荣誉,背对“滚石”,无视“创新之山”,面对他身后的团队成员,完成团队的常规工作,这样的学生团队在他任内只会停滞不前,毫无创新可言。而最严重的是,当他退下领导者的位置后,后面离他“距离”最近的团队成员,成为新的团队领导者,同样看到了他的前任看到的一切,想到前任能力很强,他都做不到,自己肯定也做不好,索性像前任一样,背对“滚石”,面对后继者,继续轻易地得到学校给予自己“守成工作”的荣誉。长此以往,“滚石”在后继领导者的心中,就会被不断“放大”,即使出现真有能力推动的领导者,也会在自己与过往领导者们的比较中,选择背对而不是面对“滚石”了,这样的团队氛围导致后继的学生团队领导者逐渐适应“背对滚石,面对后人,自说自大,得过且过”的道路,而这样的学生团队也逃脱不了永远停留在“山脚下”、“滚石后”的命运[4~5]。

当然,学生团队领导者如果选择通过“推动滚石”走“创新山路”,谋求学生团队创新发展,应该说这是一种具有勇气的决定。即使在他任期没有推动,但是他可以有效地与团队成员和后继者分享“创新之山”和“阻碍滚石”的信息,凝聚共识,合理谋划,为以后“上山”做铺垫工作,这一步就是现实工作的“理念创新”或“理论创新”,即创新准备期。接下来,在团队整体准备较充分和学校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就应该进入“实践创新”,即创新实践期,也就是“推石上山”理论中的“上山期”,一旦走上崎岖陡峭的“山路”,无疑要承担起推动力不足,滚石倒退,“自身‘死’,团队‘败’”的压力,以及停滞“山脚下”的学生团队领导者的嘲讽和非议,在这种情况下,就凸现了“合力减压”(即团队凝聚力和协作力)的重要性,如果学生团队领导者能够有效地团结和凝聚团队成员,适时的宣导让其身后的团队成员留意在“山路”上“创新的风景”,印证自己当初上山之前给“就近”团队成员的描述和承诺,并让他们有效地将此信息传递到在他们身后的团队成员,坚定整个团队的信心,使整个团队形成一条有效的信息流和力量流,使其推动学生团队领导者能够继续“推石”,并逐步建立和夯实山路上的各处“大本营”,稳步提高学生团队的层次。这样延续下去,整个学生团队会呈现出一种崇尚创新的氛围以及“不畏艰难、稳步上升”的趋势。这样的学生团队,才能吸引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新进成员。因为加入“山脚下”的学生团队,新进成员只能排在领导者后面很多,离“山脚”都很远,等到有幸成为后继领导者时,很可能已经被这种“背对滚石,停滞不前”的团队氛围所同化,自身原有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则会退化甚至消失;而加入“山路上”的学生团队,新进成员因为整个团队的上升,可能刚开始就已经走在“山路上”,在团队创新氛围影响下,加之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创新之山”上的创新视角和创新平台,等到有幸成为后继领导者时,已经积累了很多创新实践的经验,而且也经历了从新近人员到领导者的这段崎岖山路,对于团队的“合力减压”也有了亲身的体验,可以更好地带动整个团队,将“滚石”继续向前推动,向更高的“海拔”冲击,使学生团队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在“上山”的过程中,为了稳固已取得的创新成果,也为了减少“滚石”对整个团队的压力,学生团队领导者会适时地在“山路上”建造阶段性的大本营,即“新的山脚”,这种措施有力地缓解了继续上山的顾虑,并且有效地为团队后备领导者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较高的实践平台。但是,同样也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学生团队领导者容易因为这样“新的山脚”的建成,重新滋生“山脚情结”——“背对滚石,面对后人,自说自大,得过且过”,从而导致学生团队无法得到永续的创新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推石上山”理论强调通过“换位意识”,解决学生团队发展出现的领导者传承问题。前任领导者在离任后不应留在“新的山脚”,形成一种相对现任领导者的强势影响,使得现任领导者每每创新的前进征程中,都会出现“顾后效应”,使得学生团队的指挥中心不是出现在创新山路的前沿(现任领导者或领导集体的位置),而是出现在“新的山脚”(前任领导者或领导集体的位置),这样会大大降低现任领导者的创新热情,也破坏学生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力,从而严重阻滞学生团队进一步地创新发展。前任领导者应该深刻体会创新的真正含义,理解创新是动态的过程,而不是静态的结果,是“上着山”,而不是“上了山”,主动地走到整个团队的末位,走到新进成员中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帮助新进成员解除畏难情绪,把培养学生团队的新进成员(即学生团队未来的希望和现有的基础动力)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使新进成员从“被动上山”成为“主动上山”,积极配合现任领导者的创新实践,使其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始终能够感觉到来自基层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前辈的鼓励,这无疑对学生团队的凝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力。经过几届的传承,这样的机制就会使学生团队获得永续的创新能力。

就当下高等院校学生团队的具体情况而言,主要分为传统型学生团队和新兴型学生团队两大类。传统型学生团队主要指学生会、自管会、社团联合会等,新兴型学生团队主要指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科学技术协会及其他新型综合性学生组织等。传统型学生团队是依靠高等院校学生团队长期的、固有的发展模式发展起来的,并在现实发展中又获得了新兴型学生团队短时间内无法获取的学校相关政策、经费、奖项等大量资源的支持。所以,相对于新兴型学生团队而言,学生团队领导者在传统型学生团队中更易开展活动和获得荣誉,从而使得大部分想要从事学生工作的优秀大学生进入了传统型学生团队,导致传统型学生团队的领导者综合能力较新兴型学生团队存在相对优势。但是,在各大高等院校,新兴型学生团队也在以极快的速度茁壮成长,在缺乏或没有相关资源的帮助下,其依靠大学生自主参与学校变革的责任感、团结平等的工作氛围以及不断创新突破的工作激情,依然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大学生进入这个队伍,从某种意义上,这种组织的学生团队领导者“功利性”较弱,“使命感”较强,“束缚力”较少,其综合能力虽然和传统型学生团队领导者现在尚有一定差异,但是其综合能力发展的潜力和机遇都较传统型学生团队领导者更多。换言之,“推石上山”理论在新兴型学生团队中开展和运用要较在传统型学生团队中更容易成功。有鉴于此,并结合稳步推进学生团队改革的原则,高等院校应该给予较成熟且有特色的新兴型学生团队“先行先试”的权利,即将其作为学生团队改革的试点基地,从试点基地中,实践创新并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过程,从而为全面实施某项改革措施提供现实的参考依据。结合笔者的经历,试点建设综合性创新型学生团队,以学生团队文化为核心,以“突破创新、凝聚奉献”为精神,以各种类型的学生组织为载体,采取“文化—实务”双线管理模式,创新性引入俱乐部、基金会、监理事平台及内部奖学金委员会等新型组织模式等改革措施,推动新兴型学生团队走上“创新山路”。因此,学生团队领导者不仅要充分理解“推石上山”理论,并且要根据自己所属学生团队的性质,制定适宜自身团队的理论实施策略,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推石上山”理论在学生团队领导者创新与传承中的应用,有其一定的独特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可是这种理论本身及应用领域还有待进一步地丰富和完善,对其在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还需要进行更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1]何珂.再谈大学社团创新发展之海翼模式[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8(3):61 -63.

[2]张志华.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有效途径[J].社科纵横,2005,20(6):217 -218.

[3]李宝庆,靳玉乐.学生参与学校变革[J].现代教育管理,2009,30(1):44 -47.

[4]吴锋,李海玲.刍议高职学院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思路[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2):145 -146.

[5]马小娟,马琪,买买提祖农·买苏尔.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几点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1):27-28.

On Applying the Theory of“Roll the Rock Uphill”to the Innovation and Continuity of Student's TeaMLeaders

HE Ke
(Hospital Administration Division,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2,China)

With the gradually accelerating pace of China's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continuously deepening reforMof college student's team,many problems has arisen in the innov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original student's team.In vieWof this,building the theory of“roll the rock uphill”and applying it to the innovation and continuity of student's teaMleaders,can help student’s teaMdevelop effectively.

roll the rock uphill;student's team;leaders;innovation;continuity

G641

A

1001-7836(2011)03-0024-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03.010

2010-08-03

2007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396);2010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784)

何珂(1985-),男,江苏徐州人,实习研究员,从事医院管理及医学生综合教育等相关问题研究。

(责任编辑:朱 岚)

猜你喜欢

传统型滚石上山
上山走“之”字
Self-Supervised Entity Alignment Based on Multi-Modal Contrastive Learning
即将上山的驱熊犬
改进型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几何形位研究
强震作用下崩塌滚石冲击耗能损伤演化分析
借助信息技术,让家庭教育从“传统型”走向“现代化”
浅析不同边坡下滚石的运动轨迹
一二三 去上山
清代州县文簿册报制度:对中国传统行政特点的透视
上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