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2011-08-15刘爱书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幼儿园培训

杨 迪,刘爱书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哈尔滨150025)

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杨 迪,刘爱书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哈尔滨150025)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至少要以一定的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专业性的肯定及幼儿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意愿和能力作保证。在反思当前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三点建议,以期引起业界的关注与思考。

幼儿教师;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建议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通过持续的学习,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进而实现专业自我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1]。幼儿教师是幼儿园办园的主体,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主导。落实和推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追求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归根结底需要通过幼儿教师的工作去实现。新《纲要》实施九年以来,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相当迟缓,在职后的培训模式、内容及幼儿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意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一、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和学术声誉较低

由于受“学高为师”、“体脑分工”的传统定式对人们职业评价的影响,幼儿教师的专业地位较难得到社会认同。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的期望是矛盾的,一方面过分高估幼儿教师的教育能力,把幼儿教师看做是“神”,希望幼儿教师能够挑起教育的千斤重担;另一方面,又怀疑幼儿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认为幼儿教师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任何人都可以从事并胜任。社会公众没有为幼儿教师的学习与发展创设适宜的环境,幼儿教师没有感受到自身职业的崇高性、不可替代性并由此带来的自豪感与成就感。

社会发展到今天,仍然存在着将学前教育仅看做是一项“看孩子的工作”、“高级保姆”等错误认识,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对幼儿教师的形象定位还仅处于能歌善舞、年轻漂亮这一标准上,缺乏对幼儿教师个人素质、修养和专业背景的考量。人们习惯于以受教育对象的年龄来判断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化程度最高,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程度次之,幼儿教师谈不上专业化。在这种思维定式下,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声誉,自然远不如医生、律师、工程师,甚至和中小学教师也有一定的差距。幼儿教师专业性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享受不到专业人员的待遇,已成为制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单一

在职培训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非常重要,它是幼儿教师更新、提高新的教育理念的一个有效途径。长期以来,由于幼儿教师的工作性质,脱产学习对于大多数幼儿教师来说并不现实,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非正规培训的形式。然而这种限制性条件过多的培训,并不能满足多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周正等学者通过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将“自学或网络交流”作为更新知识的首选渠道,而通过“各类培训进修”来提升知识占有量的教师只有24.4%[2]。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单一,缺乏进修、与同行交流的机会和渠道,直接导致幼儿教师观念及知识更新缓慢,进而影响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

职后非正规培训效果也不尽理想,在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以及连贯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方面都有不足。培训内容大多停留于专业理论知识的灌输,脱离于幼儿教师的教学实践;培训形式主要以讲授为主,互动环节少;多数培训只持续几期,而不能贯穿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始终。以学科理论知识为目标倾向、远离幼儿教师的教学实践的培训模式不利于充分发挥幼儿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种培训下,幼儿教师可能永远无法体验到培训带来的助益,而只能得到一些所谓的“理论”皮毛。

(三)幼儿教师自身缺乏专业发展的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幼儿教师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这对幼儿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然而现实中,许多幼儿教师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从“教书匠”到“研究者”的转化。一套熟悉的教材、教学方法及师生的互动模式是工作中安全感的来源。许多幼儿教师已经习惯了过去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满足于按照固定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上好课。很多幼儿教师没有把自己作为教育的研究者,认为自己只是教育工作的执行者;没有把科研工作作为提高自身专业发展的途径,认为这只是科研人员的事情。甚至,有不少幼儿教师认为幼儿园中的科研工作可有可无,“看好孩子,保证幼儿的安全是最重要的”,“科研工作不是我们该干和能干的事”。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认识水平滞后导致幼儿教师缺乏提高自身专业发展的意识,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

另外,幼儿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意愿与其对职业的幸福感、成就感息息相关。一些年轻的幼儿教师研究意识强,提高自身专业发展的积极性高,但是由于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任务繁重,导致心有余而力不足。2003年6月,《早期教育》编辑部曾在某市随机调查了11所幼儿园的103名幼儿园教师,结果调查显示,所有教师都感到工作压力大。压力来自以下几方面:1)工作时间长;2)班级人数多;3)案头工作多;4)开题多、比赛多;5)业务学习多[3]。繁重的工作和较低的回报使不少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差,职业倦怠明显,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愿自然不强。

二、推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地位和社会认可度

教育是一项规范性活动,它需要教育者以一种正确的、良好的、恰当的方式影响儿童。幼儿教师不仅应该以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作支撑,还应以专业技能作保证,更为重要的是具备一种实践性知识,它能将上述理论性知识理解、解释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幼儿教师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对儿童独有的亲和力和关怀,这是一种“教育爱”的表达,是幼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能够有意识地、敏感地察觉幼儿的需要,在恰当的时刻和场合将爱心、耐心和亲和力表达出来,并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幼儿教师自身的实践性知识表明了其职业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社会公众应该对幼儿教师职业拥有正确的认识,尊重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肯定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为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营造一个信任、尊重的社会氛围,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拓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她们的学习不可能采取完全脱离教学实践岗位的正规培训方式,拓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势在必行。结合幼儿教师工作的特点,笔者提倡基于幼儿教师工作场所的以“做中学”为特征的非正式学习。它能够满足一线教师日常工作情景下的专业发展需要。非正式学习指在工作场所内教师群体通过共同探讨、互相观摩、相互交流等形式,或教师个体通过自主学习、观察、模仿和自我反思等形式,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活动[4]。目前多数幼儿教师采用的是非正式学习(主要是自学或网络交流)作为更新知识的首选渠道;部分年轻教师也只是选择与同行交流来提升知识的占有量。幼儿教师从新手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在幼儿园发生的,如果认可非正式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幼儿园、幼儿教师和有关教育行政部门会更加重视园本教师培训,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有效机制,以此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

(三)增强幼儿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意愿和能力

幼儿教师的群体地位、专业性要获得社会认可,必须要加强自身学习,积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教学能力。首先,要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幼儿教师在进行专业理论的学习时,应该注意这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别于教育理论家所追求、所拥有的理论知识。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实践性知识有着特定的含义与价值,这种理论学习应该建立在对自身实践的反思基础上,特别是借助于教育理论观照下的案例解读,逐渐积累而成的富有个性的教育实践的见解与创意[5]。其次,幼儿教师要拓宽知识结构,开阔思维视野。幼儿教师之所以不能很好地驾驭这一职业,有一部分原因是幼儿教师知识面太窄,学前教育领域之外就知之甚少,因此时常围着市场和家长转,不能科学合理地引导家长,没有能力维护自己专业的权威性。幼儿教师应该做到既要“专”又要“通”,而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跳出“学前教育”看“学前教育”、“跳出自己的皮肤看自己”,为专业赢得话语权,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人格魅力及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最后,幼儿教师要勤于反思、善于观察——在行动中研究。一个好的幼儿教师一定是一个敏锐的观察者、一个笔耕不辍的反思者。对知识的寻求需要主体的参与,只有有意地变换条件,才能觉察到事物特性之间的联系[6]。在参与改变的进程中,幼儿教师能更加确切地了解事情(事物)的“真实”,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规范教育行为,增强个人的力量,改善现实的情境,最终获得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1]潘君利.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内涵解析与目标设定[J].幼教园地,2009,(3).

[2]周正,温恒福.教师参与课程发展:调查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9,(7).

[3]辛诚.关怀幼儿园教师[J].早期教育,2003,(9).

[4]尚茹.非正式学习与中小学教师成长[D].郑州: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J].教育研究,2001,(12).

[6]杜威.确定性的寻求[M].傅统先,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G615

A

1001-7836(2011)03-0058-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03.023

2010-08-11

杨迪(198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学前教育系硕士研究生;刘爱书(196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心理学系副主任,教授,从事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朱 岚)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幼儿园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