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文之武缘探究*

2011-08-15陈占通李毓雄

菏泽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精武技击孙中山

陈占通,李毓雄

(1.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2.福建警察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孙文之武缘探究*

陈占通1,李毓雄2

(1.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2.福建警察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文章以近代社会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史学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相关研究方法对孙中山的习武历程进行了探析,并结合史实对其所持武术观进行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孙中山早年的习武阅历为其能与武术团体相融合并最终成为领袖夯实了基础,革命成功后从戎不辍更表明其对武术之价值的充分肯定;在其为《精武本纪》所作“序”中充分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对武术之价值所持的观点:一、在近代社会,武术之技击价值在战场上仍有很大的实用性;二、武术对于强身健体、保家卫国及维护世界和平意义重大;三、武术有增强凝聚力的作用。

孙中山;武术;近代

近代中国是一个矛盾重重、社会关系极为复杂的历史时期,自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国势日趋腐败,国内封建势力根深蒂固,外夷皆不断侵凌,近代中国处于一个十分尴尬及濒临末路的境界。为反对封建主义、雪“东亚病夫”之耻、拯救民族于危亡之际,仁人志士们把习武作为强身强种、保家卫国之重要手段。像毛泽东、蒋介石、徐世昌、黄兴、冯玉祥等领袖都不同程度上积极倡导开展武术运动,增强国民体质,为国尽力。孙中山先生不仅对武术振兴中华之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而且还对武术情有独钟、身体力行,为武术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通过本文的探研以期望让更多的人们认识到武术之价值,为将来武术的发展提供可考之处。

一、孙中山的武术生涯

一代伟人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先驱也是革命主要领导人,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同时,孙中山先生也是一位武术爱好者亦或武术家,从孙中山先生的习武经历可见一斑,他不仅幼年热衷于武术运动,然成名后更加积极从事武术习练,为中华武术的发展和保护我国的非物资文化遗产(武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武术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广播。

(一)少年孙中山勤习武术,奠定革命基础

孙中山在少年时就有救国救民的志向,以“洪秀全第二”自居。孙中山童年时非常好学,喜爱各种体育活动,对武术尤其着迷,有时间常到武馆看三合会员练武,回到家里常使枪弄棒,[1]孙中山先生受到武术的熏陶,萌生了习武之念头。他很喜欢听太平军老战士讲述太平天国将领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革命故事,洪秀全和杨秀清都是太平天国之重要将领和武术习练者。习武者的英雄形象及敢于拼搏的精神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时候的孙中山多次目睹清朝官员和兵勇,以及水盗到村上强扰掠夺和明敲暗盗,对政府和盗贼都十分痛恨!他听说在不远的石门(今广东省惠来县东港镇石门坑村)有人办了武馆,常有武师教武,就和陆皓东、杨帝贺等几个好朋友去学。孙中山练武十分用功,从不停息,就是跟外公到海边敲蚝时,也要在礁石上练几路拳脚。[2]少年孙中山对武术可谓是十分爱好,不仅体现在他对武术英雄们的崇拜上,更为重要的是在他身上所体现的侠义思想是其从戎的原动力。孙中山先生少年习武经历对其后期的革命征程意义尤显重大,特别是对同盟会革命组织的领导。为何这么说呢?洪门原为[民族革命]的先驱,由天佑洪的[三合会]中兴,至孙中山先生的[兴中会],以致[同盟会]而发展,自明代崇祯十四年(公元一六四一)辛巳,以[汉留]组织起始,至民国二十九年,(公元一九四0)庚辰,垂三百年之久,经数十代盛衰隆替,继往开来,造成[民族革命]的光荣历史,尤以行仁结义,万众一心,可谓为世界各国仅有之[民族集合],今者[复兴民族],实有赖于洪门,而洪门所负之使命益形伟大。[3]至三合会会员与兴中会会员相结合,受孙中山先生之领导,共同致力于国民革命,则始于光绪十八年(公元一八九三年)兴中会成立之时。[4]可见同盟会原为武术结社或武术会盟的衍变,如果孙中山没有自身的习武阅历,何能担当起领导武术群体并使其成为重要革命力量的重任,另外,孙中山先生在革命时期特别是在海外受到蔡李佛武术组织的极大支持,与其自身的爱好也有莫大的关系,这些事件都为革命的发起及走向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革命成功仍从戎不辍

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其道路何其崎岖和艰辛,其中中华武术也成为了伴随革命前进的左膀右臂,这不仅得益于其自身的从戎生涯,更得益于武术群体的巨大力量,在革命成功时孙中山仍不忘武术的价值,并积极从事武术学习。孙中山在广东就任临时大元帅时,专门邀请著名武师蔡桂勤(当代著名武术家蔡云龙的父亲)出任广东大元帅府担任自己的武术教师。每天早晨跟他学扎马、练拳。孙中山对他的武艺十分赞赏!还介绍他去教李宗仁学武术。[1]每天清晨六时,中山先生总是准时洗刷完毕来到庭院学习武术。所练拳术有太极拳、形意拳、南拳。[5]

孙中山戎马一生与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武术伴随其成长及成功,伴随着伟大的革命前行,成为革命的纽带和催化剂,创造了历史的辉煌,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篇章,也促进了中华魁宝——武术的延传。

二、充分肯定武术价值,积极倡导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家,同时又是武术爱好者,他在革命实践中,深知武术对革命的价值,特别强调武术有强身自卫和抗敌保国的作用。当时中国外患频仍,国民体质衰弱,外人把中国人讥为“东亚病夫”。他大力提倡尚武精神,振兴中华。自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多次对武术做出高度评价。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就与以武术为一大特征的会党组织有着密切联系,他很了解武术活动的多种价值作用。1919年,当精武体育会成立十周年之际,孙中山欣然为该会的《精武本纪》作“序”,指出“盖以振起从来体育之技击术为务,于强种保国有莫大关系”,并还亲自题写“尚武精神”的条幅。[6]更为重要的是在孙中山所做的“序”中已充分肯定了武术的各种价值和作用,通过下文略作探析。

(一)“序”中所体现的武术技击价值

来自本序最能体现武术之技击价值莫过以下经典论述,“慨自火器输入中国之后,国人多弃体育之技击术而不讲,驯至社会个人积弱愈甚;不知最后五分钟之决胜,常在面前五尺地短兵相接之时,为今次欧战所屡见者,则谓技击术与枪炮飞机有同等作用,亦奚不可?”[7]

此一行文是孙中山先生对武术在近代社会存在价值的经典论述,在对当时社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武术的社会价值。如“不知最后五分钟之决胜,常在面前五尺地短兵相接之时,为今次欧战所屡见者,则谓技击术与枪炮飞机有同等作用,亦奚不可?”另外,孙中山先生对我国人预弃之国粹武术,一定程上度给予了反驳。如“而我国人囊昔仅袭得他人物质文明之粗末,遂自弃其本体固有之技能以为无用,岂非大失计耶?”在对武术之技击价值给予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面对当时中国面临的内忧外患、国民体质孱弱等问题,充分肯定了武术在保家卫国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亦强调我国术乃国家强大、国民强身之根本,绝不可废,并期望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序”中所体现的武术之强种卫国价值

孙中山先生在序文中指出:“且吾观近代战争之起,恒弱国为问题。倘以和平之民族,善于自卫,则斯世初无弱肉强食之说。盖以振起从来体育之技击术,为务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此言表达了国家要和平,必须以国家的强盛为基础。国家则是由以不同个体而存在的人所构成,个人自身的强健是国家强盛的根本,武术是增强个人技击能力、强身的重要手段,是国家之强盛的得力助手。另外,其序引用古人《易》和《孟子》治国的经典名言来强调武术对于强种卫国的价值。孙中山认为一个不懂得自卫之道的民族,势必招致弱肉强食之危险,要达到自卫的目的,首先必须要自强,没有“强种”何以“保国”,此则不适于生存。结合上述可得知,此序向人们警示武术乃我国民强身之本,国家强盛之基石,应将其作为强身保国之重要手段,积极倡导。

(三)“序”中所体现的武术团体的凝聚力价值

孙中山先生早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就曾把武术团体的凝聚力价值运用于实践中,收到了很大的效果,后期的洪门天地会就为其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在此序中他结合自身经历,对武术团体及其凝聚力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如“精武体育会成立既十年,其成绩甚多,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推而言之,则吾民族所致力于世界和平之一基础。”[7]武术能将人们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对国家乃至世界的和平亦有举足轻重之作用。

三、结束语

近代中国社会动荡剧烈,更替较为频繁,人民遭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生活境况惨不忍睹。为此也激起了人们不屈不挠的斗争,更造就了一代伟人孙中山的光辉业绩,真可谓“乱世造英雄,英雄创造历史”。孙中山之所以能够领导革命并取得成功与其从戎一生的亲身阅历有着莫大关系。小时候的习武为其能与武术团体相融合并最终成为领袖夯实了基础,革命成功后从戎不辍更表明其对武术之价值的充分肯定,在其为《精武本纪》所作“序”中可见一斑。该“序”充分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对武术之价值所持的观点为:一、在近代社会,武术之技击价值在战场上仍有很大的实用性,应该积极倡导;二、武术对于强身健体、保家卫国及维护世界和平意义重大;三、武术具有增强凝聚力的作用,有利于我国人民团结一致,甚至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万众一心,确保世界和平发展。通过孙中山的从戎历程及对武术价值的经典而又实事求是的评述,结合武术在革命中所发挥的作用这一事实,更加凸显了武术乃为我国之国粹、国魂之价值。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更要以史为鉴,保护和传承中华武术,增强民族凝聚力,使全国人民紧紧团结于党中央的领导下,共创和谐社会,维护世界和平,造福子孙万代。

[1]曾昭胜,等.广东武术史[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55~60.

[2]卜承祖.世纪之交话中山[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5.

[3]朱琳.洪门志[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16.

[4]戴魏光.洪门史[M].河北:河北人名出版社,1990:56-69.

[5]孙豹隐.武林奇谭[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2:39-40.

[6]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7.

[7]陈铁生.精武本纪[M].上海:精武体育会,1919:1-2.

The Study of the Reasons Why Sun Yat-sen Liked Martial Arts

CHEN Zhan-tong,LI Yu-xiong

(1.Fuji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f Transportation,Fuzhou Fujian 350007,China;
2.Fujian Police College,Fuzhou Fujian 350007,China)

The paper,in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 society,explored Sun Yat- sen’s practice of martial arts by way of document literature,historic data research,logical analysis and some relevant research,and with historic facts made an analysis of his viewpoint of martial arts.The study shows that his early practice of martial art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his integration into some wushu groups and for his final success in becoming a great leader.After the revolutionary success he kept practicing wushu,which showed his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the value of wushu.We can see his viewpoints of wqushu in the preface of the book Jingwu Benji:in modern society,the art of attack and defense in wushu is still of great practical use in the battlefields;wushu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fitness,safeguarding the country and peace-keeping;wushu can reinforce the cohesion force.

Sun Yat-sen;wushu;modern times

G 812.9

A

1673-2103(2011)04-0140-03

2011-04-27

陈占通(1966-),男,福建福州人,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

(责任编辑:李瑞记)

猜你喜欢

精武技击孙中山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精武英雄
精武英雄
精武体育会在南洋的发展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精武精诚 惟扬惟武:传统武式太极拳传人钟振山访谈录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