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城学校观摩之悟

2011-08-15许洁

湖北教育 2011年8期
关键词:生源竞争重庆

◎/许洁

如果说先前从一本《人民教育》专刊上,我知道了汇龙小学、求精中学、重庆三十中等,领略到了重庆特色教育的亮度,如果说在飞机上我随手翻阅报纸就读到了整版累牍关于重庆特色学校建设的大手笔,知道了111中学、江北新区实验小学等,领教了重庆特色教育的广度,那么,深入到渝中区中山路小学、实验幼儿园、人民路中学、五十中、大同小学,我感悟得更多的则是重庆特色教育的深度。实地考察中的所见所闻,与脑海中关于重庆特色教育的记忆碎片不断重合、交叉、叠加,让我有了更多更深的感悟。

特色寓于异彩纷呈的形式。特色是一个共同的名字,但面容却异彩纷呈。我们所考察的五所学校,占地面积比起我们这里动辄几亩、几十乃至几百上千亩的规模可以说是弹丸之地。然而正是从这精致中,我们看到了独出心裁的匠心。这些学校在优质教育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夹缝中找到了一把金钥匙: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即依靠学校实行自主改革、挖掘本校所具备的潜在优势,合理而又充分地利用学校既有的资源并最终成为名校。名校不仅在教学质量、教育效果上表现出“优”,而且还能提供“特”,即多样化的教育,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及潜能的需要。这些优,这些特,不仅有目标上的优化,如求精中学的精益求精;有内容上的优化,如人民路中学的双全德育,中山路小学的科技教育和特教辅导班;也有方法上的优化,如渝中区实验幼儿园的自主学习;还有管理系统上的优化,如大同小学的管理模式等。学校特色既可以表现为人无我有,也可以表现为人有我优,人优我精,还可以表现为人多我少,人有我无。独到而优异即为“特”。学校特色不在大而全,在少而精。无论是办学、管理上还是课外活动上,只要其中一点有独到之处,就可以形成学校特色。

特色得益于积极的教育竞争。学校创建特色、追求高质量教育的过程,是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卓越教育的竞争过程。通过竞争,各学校互动发展,共同向更高层次、更新目标迈进。这种竞争与互争生源、互挖墙脚、互相保密、互相封锁,甚至弄虚作假等恶性竞争完全是两回事。在人民路中学和五十中,让我们记忆深刻的不仅仅是学校的办学特色,还有两位校长的忧心忡忡:因为学校所在地区要进行旧城改造,居民的迁移会造成生源的流失,两位校长苦苦思索的不是用何种手段去挖生源,而是努力地挖掘自身潜力,进一步发展特色。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种姿态,本身就自成一种特色!

特色基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校特色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氛围、教育教学方式等一系列因素长期积淀的结果。外界对重庆特色教育的了解也许是在一朝一夕间,然而几所学校却无一不是有着十年乃至几十年的底蕴,所以学校的特色定位不是基于一个人或者一部分人一时的偏好,而是基于学校最本质的使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特色有赖于政策的扶持。办学仅有理念是不够的,还须有政策的扶持、政府的重视。重庆的特色教育首先是有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然后是有舆论的积极宣传。有了声势,有了成果,有了压力,有了动力,继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学校负责提出理念并贯彻执行,政府负责政策护航,老百姓则自觉尊师,自觉重教,有钱出钱,没钱就积极出谋划策。没有政策扶持,没有经济支撑,“再穷不穷教育,再苦不苦孩子”只能是一句空话。■

猜你喜欢

生源竞争重庆
重庆客APP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在这里看重庆
感谢竞争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高职院校农村生源的补短教育
竞争